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地震预兆民谣》原文//
震前动物有预兆
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
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
鸡乱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
大猫携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
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
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
综合异常作预报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1月3日18时08分,福建漳州华安县发生3.5级地震!
1月4日22时29分,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海域发生4.2级地震!
01
现代版的“杞人忧天”
自古以来,一提到地震、洪水、火灾等等,都会让人惶恐不安。但实际上,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努力地寻找着解决之道。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这首民谣,便是古人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来预测地震的发生。地震之前,不仅仅动物会出现反常现象,天象也会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古人通过总结这些经验,确实在防震抗震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时代,这是相当了不起的。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北京三河、平谷地区发生了一场8级大地震,当时的知县任塾后来撰写了一本《地震记》,他总结道:“床下、门旁都是庇护的港湾。”
1700年,北京西郊又经历了6.5级地震,清代汤用中所著的《翼駉稗编》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说“地震时,深处的木格发出声音,人们纷纷躲在桌下,才得以逃生。”
1920年,宁夏海原发生了8.5级地震,如果发生在现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一位幸存者回忆道:“靠近墙壁是安全的,只要保持冷静,按照正确的方式躲避,就有可能逃过一劫。”
当然,古人的建筑与今天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不一样,这也是需要我们深思的方向。最近读了一本美国人写的书,叫《城市的胜利》,书中处处彰显着美式优越感,认为西方创造的文明城市取得了胜利,高科技将会使人们生活得越来越好。
对此,我无力反驳,我自己也非常享受如今这个干净文明方便快捷的智能化时代。
但所有的高科技文明都依赖于“人力”,电、水、网络、交通、智能化设备等等,整个系统不能有一个环节出问题,任何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全盘崩溃,特别是在天灾面前,人,又能算什么呢?
我这或许是现代版的“杞人忧天”吧!
02
古人的智慧和经验
继续说说古人在观测地震这件大事上,都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喜欢中华传统文化的伙伴,对中式建筑中的榫卯结构一定不会陌生。当发生地震时,砖石建筑的房屋非常容易倒塌,而榫卯结构的建筑则会随着大地的不断起伏而来回摇摆,在这个过程之中,木材本身所具有的柔韧性和延展性使之变成了“不倒翁”,在摇晃之后,又恢复平静。
这或许也是中国古人经历几千年的选择之后,住宅大多采用木制榫卯结构的原因吧。
台湾岛也是一个地震多发区,古人在建筑城墙时因“台地沙土浮松,不时地动,故以树为城”。如今在淡水县还可以看到当年用竹子和树木等材料构筑的古城墙。
这些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应用到现代建筑中,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2023年初,土耳其遭遇了一场7.8级的地震,诸多世界遗产、文明遗址在这次地震中被损毁,令人非常痛心。
此时,一位荷兰人火了,原因是他曾经在2月3日发布了一篇地震观测,称土耳其一带将会发生大地震,所以,当地震真的发生时,人们惊呆了!
这种操作咱们的祖先也曾经有过。公元138年,张衡观测到一颗铜球从地动仪朝西的龙嘴里吐了出来,这意味着中国的西部有可能发生了地震。
然而,那天全国各地都非常平静,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张衡被人大骂骗子。
没过几天,有消息来报,说距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陇西地区发生了大地震,当时同样把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但是,这地震预测就像占星术一样让人琢磨不透,与科学所提倡的“准确客观”完全不是一回事,故而,至今都还属于未知领域。
03
地震前的自然异象
不过,从理论上来说,地震前肯定是存在前兆的,它的本质是地壳运动中岩石应力的积累和应变增加,当这种应力超过岩体的破裂强度时,岩体会突然破裂,从而引发了地震。
当这个运动产生时,地表上一切物体均会受到影响,比如地下水、地下气体、地球电场、磁场、重力场等等,这些变化会带动一些异常现象的发生。
地下水异常:
民间有段地震前兆民谣是这么唱的:“地下水,有前兆。不是涨,就是涝。甜变苦,苦变甜。又发浑,又翻沙。见到了,要报告。”基本上把地震前地下水的变化特征全点到了。
古时人们都靠打水生活,对地下水的变化非常敏感,而这些泉水或井水忽然发生异象时,人们便会有所防范,做好应对措施。
动植物异常:
开篇的民谣便来源于地震前动物的反常现象,相对于人类来说,动物的生存更依赖大自然,所以,它们对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更为敏感。
人类听不到的声波,它们能够听到;人类感受水到的气压变化,它们可以感知得到。当我们看到动物忽然惊恐万分时,一定要警惕了!
据一位河北的教师回忆,唐山大地震之前,他正在唐山市郊的郑庄子公社参加夏收,看见民兵营长手里提着一串蝙蝠,口里喃喃地说:“奇怪!这大白天的,蝙蝠满院子飞。”
植物也会因气象突变,而产生异常反应,比如忽然枯萎或异常繁茂。
气象异常:
近几年,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地震云。首先提到“地震云”这个概念的是日本前福冈市市长键田忠三郎,他亲历了1956年的日本福冈7级地震后,回忆起天空中曾经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云。
中国古代亦有类似的记载,在明天启年间的《地震解》一书中,便记录了“震之预兆”,其中便有“地震云”的记录,曰:“昼中或日落后,天际晴朗,而有云细如一线甚长,震兆也。”
在宁夏隆德县的《重修隆德县志》中也有此种说法:“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
不过,直到今天,地震云预测就如同动物预测一般,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认同,认为这只是一种不确定的自然现象,未必与地震有绝对关联性。
04
结语
地震预测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领域,目前的技术和知识都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但对于那些异于常规所出现的各种现象,我们都应该理性对待,既不完全否定它,也无需杯弓蛇影,稍有风吹草动就惶恐不安。
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更应该保持冷静,未雨绸缪,主动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去应对未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