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号”记录迄今最大火星地震
美国宇航局“洞察号”火星车上的地震仪日前记录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两次火星地震,分别为4.2级和4.1级。这是着陆器首次远距离记录到的火星地震事件,其强度是之前最大地震的5倍。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Anna Horleston及同事识别出4.2级地震(名为S0976a)中反射的PP波和SS波,并确定震中位于马里纳峡谷。这里具有火星最显著的地质特征之一,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地堑系统之一。早期横切断层和滑坡的轨道图像表明,该地区可能处于地震活动状态,这一新事件则是该地区首次确认的地震活动。
4.1级地震(名为S1000a)于24天后被记录,其特征是反射PP波、SS波以及Pdiff波。Pdiff波即穿过核—幔边界的小振幅波。这是“洞察号”首次发现Pdiff波。研究人员尚无法确定S1000a震中的位置,但与S0976a一样,它起源于火星的远端。这次地震能量是火星上有记录以来最长的,持续了94分钟。
两次火星地震都发生在火星核阴影区。在这个区域,P波和S波不能直接传至“洞察号”的地震仪,因为它们被火星核阻挡或发生了弯曲。PP波和SS波并不是沿着直线路径传播,而是在到达地震仪之前至少在地表反射一次。
与“洞察号”记录的其他火星地震相比,Horleston说:“它们在火星地震记录中十分引人注目。尤其S1000a不仅是规模最大、距离最远的地震事件,而且其频谱和持续时间与之前观测到的任何其他事件都不一样。”
——转自中国科学报
“洞察号”记录迄今最大火星地震
美国宇航局“洞察号”火星车上的地震仪日前记录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两次火星地震,分别为4.2级和4.1级。这是着陆器首次远距离记录到的火星地震事件,其强度是之前最大地震的5倍。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Anna Horleston及同事识别出4.2级地震(名为S0976a)中反射的PP波和SS波,并确定震中位于马里纳峡谷。这里具有火星最显著的地质特征之一,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地堑系统之一。早期横切断层和滑坡的轨道图像表明,该地区可能处于地震活动状态,这一新事件则是该地区首次确认的地震活动。
4.1级地震(名为S1000a)于24天后被记录,其特征是反射PP波、SS波以及Pdiff波。Pdiff波即穿过核—幔边界的小振幅波。这是“洞察号”首次发现Pdiff波。研究人员尚无法确定S1000a震中的位置,但与S0976a一样,它起源于火星的远端。这次地震能量是火星上有记录以来最长的,持续了94分钟。
两次火星地震都发生在火星核阴影区。在这个区域,P波和S波不能直接传至“洞察号”的地震仪,因为它们被火星核阻挡或发生了弯曲。PP波和SS波并不是沿着直线路径传播,而是在到达地震仪之前至少在地表反射一次。
与“洞察号”记录的其他火星地震相比,Horleston说:“它们在火星地震记录中十分引人注目。尤其S1000a不仅是规模最大、距离最远的地震事件,而且其频谱和持续时间与之前观测到的任何其他事件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