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发布|中国应急管理人论坛·第届学术论坛日程

地点: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墙报展示论文

姓名

单位

论文题目

黎兰

北京大学

Which emergencies are most critical for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An internal and external risk analysis from Sichuan Province, China

刘凤、沈越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

超越技术理性:基层应急信息价值转化的新路径 ——以绍兴市网上“枫桥经验”为例

王飞

龙港市应急局

智能监管模式创新与风险防控效能提升—基于DeepSeek在龙港市3030机制的实证研究

吕明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社会资本和认知因素如何影响阴影疏散行为 ——基于中国暴雨灾害背景

朱柏安

中南大学

Optimizing Emergency Response by Digital Spontaneous Volunteers: Insight from Agent-Based Modeling Analysis

李沛昕

伦敦大学学院 风险赈灾系 UCL IRDR

Promise and Limitations: Analysing the Restrictions on Community-Based Disaster Preparedness in Reducing Vulnerability to Natural Hazards

黄利芳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Topic Expression and Evolution of Public Sentiment of Extreme Heatwa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media --Taking the extreme heatwave in Chongqing in 2024 as an example

林雅玲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兼顾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构建双元驱动的应急管理现代化新范式

徐小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实验方法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类型与发展--基于国际期刊发表(2020-2024)的系统性文献综述

冉莉敏

华北科技学院

Research on Flood Risk Analysis of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Space Based on GIS Rainfall Data—Taking the Beijing Tianjin Hebei built-up area as an example

邵爱慧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2025年洛杉矶山火对应急管理的挑战与启示

卢仪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Optimization Research on Simulation Strategy of Miners' Emergency Evacuation Behavior under the Mechanism of Human-Vehicle Collaboration

谢智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应急状态下的行政处罚 ——基于《行政处罚法》第49条展开的分析

黄纪心

河南理工大学

基于“情景-应对”视角的突发事件适应性治理研究————以城市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应对为例

史志勇

中南大学

数智赋能情报驱动的城市低空安全态势感知塑造机制研究

宋昕倩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中国地级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省域评价

潘怡然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于公众对家庭应急救援包的选择偏好研究—基于离散选择实验

田立雪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社区应急演练价值危机形成机理及消解策略研究

辛鲁宁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A replication of “How rules are communicated matters to administrative burden”

王乐雨

山东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Nudging Disaster Preparedness: The Divergent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Framing and Social Norms on Emergency Stockpiling Behavior

贾昂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非常态突发事件情景下政府跨部门应急协同效能的提升途径

赵子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灾后恢复重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康

中央民族大学

风险规制体制与中国消防政策变迁

杨婧

兰州大学

基于“过程-数据-决策”的Natech事件情景分析研究

王兰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源体力框架下的基层应急决策优化路径探究 —以重庆磁器口古镇洪涝灾害数字化治理为例

李涛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Evaluating usability and risk of eVTOL for Low-Altitude economy: An integrated MCDM-based assessment framework

陈诗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数字赋能下应急管理权力的动态流转:一个阶段性分析框架

马慧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应急沟通:整合的风险与危机沟通模式

蒋林慧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

连续统一体视角下政府纵向应急管理职责关系的异化张力与优化策略

赵钏君

中央民族大学

Do Safety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Cities Enhance Urban Safety Resilience? Evidence fromChina

何欣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Evaluation of Grassroots Emergency Plan by Integrating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and Comprehensive Similarity Cloud Model

刘佳

西南交通大学

特种设备相关事故的社会舆情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李芒 高崇

中国科学院大学

Both Carrot and Stick: Government–Society Collaboration in Social Emergency Response to Extreme Flood Disasters in China

发起人简介

闪淳昌

原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原副主任,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原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等兼职教授,是《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多项安全法规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主持过多起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在担任国务院办公厅应急预案工作小组副组长和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期间,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以“一案三制”为主要内容的应急体系建设。著有《应急管理:中国特色的运行模式与实践》《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等多部著作。

薛澜

主旨发言人及主持人简介

注:按专家发言顺序排列

主持人:朱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获得北京市应急管理领域学科带头人、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荣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次第一、2次第二)、公安部科技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10余项。

郭治武

现任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九联合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原局长,长期从事应急管理工作。先后牵头起草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十三五”规划》等全国性重要法规文件。主持修订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覆盖全灾种的应急方案,牵头开展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国家(区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国家六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工程、国家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国家层面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先后参与了长江、嫩江“9.8”抗洪抢险、黄河防凌、5.12汶川地震、08年北京奥运安保,以及雅鲁藏布江、金沙江堰塞湖、“3.21”江苏响水爆炸事故、四川木里特大森林火灾等重特大事故灾害的现场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在救援协调、现场指挥、应急预案、队伍建设、法规制度建设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张利荣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集团正高级工程师、原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应急救援和工程建设工作。参与了洞庭湖特大决口封堵等35次重大灾害抢险救援,参加了三峡水利枢纽等十几个国家大中型工程建设;主持《电力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发展方向》等10多项重大课题研究。

公开出版《抢险救援探索与实践》等论著9部、发表《堰塞湖风险动态评估模型研究与应用》等论文80多篇,荣获军队及省部级科技奖15项,专利工法32件,主编了《堤防决口应急处置技术规范》等9部技术标准。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防汛抗旱专家,“一带一路”应急管理国际智库首批专家,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建造师。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客座教授,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中国水利学会常务理事、施工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智能建设与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王涛

现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作为中国救援队结构专家,参加了2023年土耳其地震和2025年缅甸地震的应急救援。在科研方面,他攻克了大型复杂建筑强震损伤破坏全过程的模拟难题,创新发展了新型试验理论,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地震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王伟

现任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于1995年获上海海运学院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天津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8年加入中国海油,历任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应急管理处处长,中国海油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应急管理处处长、质量管理和中下游安全处长、中下游安全处处长、安全监督处处长等职。参与主导我国最大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项目,推动总运力达360万立方米;统筹澄迈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建设,助力海南自贸港战略。

圆桌讨论专家简介

注:按专家姓氏音序排列

主持及引导发言:吕孝礼

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执行主任。2005年开始在危机与应急管理及公共组织等领域开展研究,已发表多篇中英文期刊文章,出版英文专著Managing uncertainty in crisis。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新冠疫情专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重点项目,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以及北京市地震局等政府部门委托科研项目。同时担任<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期刊副主编,<Disas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Risk, Hazards & Crisis in Public Policy>、<Journal of Risk Analysis and Crisis Response>、《风险灾害危机研究》、《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期刊编委,以及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青年理事、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应急管理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公共卫生分会常务理事、多个省市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等社会兼职。也是“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青年论坛”及暑期研讨班联合发起人。曾获国家级某人才计划青年学者(2020)、第8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青年成果奖、北京市应急管理领域青年学科带头人、荷兰/比利时公管最优博士论文提名奖、仲英青年学者等奖项。入选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访问研究员。目前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危机研判(战略层与操作层)、视频分析方法等。

付健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专业毕业,全日制法学博士,现任辽宁省消防救援总队法工处处长,曾任职铁岭市消防救援支队,辽宁省消防救援总队,历任科长,大队长,政治部主任,法工处长。

林鸿潮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纪检监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治理工程学院纪检监察与廉政建设研究所所长。应急管理部专家组成员,国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指导专家,山东、四川等省市应急管理咨询专家,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重要科项项目,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治学研究》《教育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曾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法》起草的研究工作,是《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规的主要执笔人之一,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工作,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起草专家组成员,多次参与《安全生产法》修正草案的论证工作,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消防法》执法检查第三方评估组负责人,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国务院调查组专家。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十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马磊超

2001年参军入伍,200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硕士研究生学历,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应急专业委员会委员。在部队服役期间,历任排长、勤务教研室教员、作战勤务指挥中心参谋、作训处参谋、司令部直属工作处副处长等职。2018年随部队整体转业后,曾任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调查监测处副处长,现任安全管理处副处长。曾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地质灾害抢险救援,执行重大活动安全保卫任务,组织导调员培训、野营拉练,连续多年参加“卫士系列”演习,曾被评为武警部队优秀教练员。近年来,主要负责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监管工作,主持编写了《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安全生产指南》,牵头拍摄制作了《地质调查野外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组织与实施》等教学片,参与组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和实战化演练培训等活动和培训。

王勇

现任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一级巡视员。

钟开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应急管理、风险治理、国家安全、国家治理。曾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修法研究、《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评估等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7项。著有《应急管理十二讲》(2020年)等专著6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公共管理学报》、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Disaster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分论坛点评专家及主持人

易承志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青年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治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学术月刊》,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等刊物发表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一般、青年项目,独立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各2项,撰写的资政报告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认可。

颜烨

社会学博士,应急管理大学(筹)华北科技学院校区教授,主要从事安全/应急社会学研究。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已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3项(其中重点1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AMI权威/SSCI/CSSCI刊30余篇,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最高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兼任公共安全科技学会应急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国未来研究会党委委员/常务理事、中国商品学会应急产业专委会会长等。

郭海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应急管理系统仿真与决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湖北省“博士后卓越人才跟踪培养计划”,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是湖北省应急管理专家库成员,政协湖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应用型智库专家,武汉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应急管理专家,武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安全专项咨询专家、湖北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专家,担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大数据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系统工程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获得湖北省发展研究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李华强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和教学涉及公共政策与应急管理等领域,在《管理世界》、《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和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软科学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拥有丰富的政府实践和工作经历,兼任西南交通大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为多项重大行政决策和工程项目的社会风险评估提供咨询和决策支持。

李宇环

分论坛二

马奔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山东大学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聚焦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在SSCI、SCI或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等20余项;获山东省社科理论优秀成果奖等学术奖励。获评山东大学优秀教师、第十二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王义保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应急管理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江苏省“333工程”领军人才(第二层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基层安全应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科普教育培训分会副理事长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社科基金项目等12项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专(编)著5部,教材4部。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等6项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

游景然(Jacqueline You)

组织韧性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拥有20余年在全球供应链、国际商业及企业全球化战略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她于2021年获英国杜伦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并荣获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ESRC)博士后及英国学术院全球人才计划背书。现为英国约克大学商学与社会学院长聘助理教授,主持和参与多项英国国家研究与创新署项目。其研究成果发表于组织管理、国际商务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并出版英文专著 Organizing for Resilience。

王文俊

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导,2004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社会治理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王文俊教授长期致力于"智能+风险/应急"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围绕“数据+算法+场景”大数据智能三位一体,基于复杂网络科学,从科学、技术、工程三个层面形成了社会因控论、城市风险计算理论、智能情报学等三个研究方向。

周利敏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广州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广东省省级人才,广州市市级人才,已主持24项纵向课题,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社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青年项目2项,获得广东省哲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独立或第一作者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中国软科学》和《宗教学研究》权威期刊与CSSCI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兼任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应急管理专家、广东省灾害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灾害治理咨询专家、广州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专栏主挂人与等。

分论坛三

文宏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2021),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现任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负责日常工作),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副会长,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一带一路”应急管理教育联盟副理事长等。兼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创新发展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广州城市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中心主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等,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自科基金年度项目等项目50余项,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等SSCI/SCI/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荣获获得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13项,同时担任《城市观察》副主编,《风险灾害危机研究》(CSSCI)《社会政策研究》编委,《岭南学刊》《公共治理研究》学术顾问,Risk Analysis、《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公共行政评论》等四十余家CSSCI期刊匿名审稿人,多篇资政报告获得高层领导人重视。近年来,荣获教育部学位中心2019年优秀案例教师,全国MPA优秀教师,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评委和培训专家,有近20篇高质量案例(包括英文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指导学生多次荣获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特/一/二/三等奖、最佳案例奖、最佳指导教师奖等,获得全国MPA教指委在案例大赛上设置的所有奖项;以及第十七届全国“挑战杯”比赛、清华大学案例大赛、“求是杯”案例大赛、哲寻杯案例大赛等比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20余项。

詹承豫

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全与应急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应急管理、风险治理、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入选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市应急管理领域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20余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高校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二等奖等,参与国家与北京市等多项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起草工作,多篇研究报告获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王林

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教授、博导。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98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4项,4次获得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研究成果被国家领导、省部级领导批示50余次。重庆市文史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重庆大学优秀教师,获得华为奖教金、宝钢奖学金、华为奖学金等。

王家峰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应急管理系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安全发展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江苏省政治学会理事,江苏省行政体制改革与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理事,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师范大学青年领军人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应急管理学科和专业负责人,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研究成果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在《管理世界》、《中国行政管理》、《中国应急管理科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多部。

张丽娜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访问学者。兼北京市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安全生产和消防考核巡查组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宣讲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安全治理、公共危机管理、政府监管等。近年来,已在《中国行政管理》、《行政论坛》、《改革》等公共管理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多项教学改革项目,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宋云婷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海运安全与应急管理、应急资源配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管理科学》《运筹与管理》、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Statistics in Society、omage、Resources Policy、Energy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C类]一项,教育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一项,辽宁省社会科学青年基金一项。

分论坛四

钟玮

李瑞昌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行政系主任,《复旦公共行政评论》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上海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研究方向为应急管理、公共管理、政府间关系,主编和专著有《行政逻辑:当代中国政府治理原理》《城市治理的范式创新: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调解工作总论》《公共管理导论》《中国特点的对口支援制度研究:政府间网络治理视角》《政府间网络治理: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风险、知识与公共决策》等书籍。先后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和上海市决策咨询奖。

郭雪松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务。在《Risk Analysis》《Natural Hazards》《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管理科学》等国际、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作为负责人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杨立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公共治理研究所研究员、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中心研究员、碳中和研究院双聘教授。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法学和经济学双学士、管理学和政治学双硕士、公共管理哲学博士学位。兼任或曾兼任国际公共管理研究会(IRSPM)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社会治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大政治学评论》副主编等。

康伟

天津师范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MPA中心主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从事公共危机与风险治理、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等领域的研究。兼任中国软科学学会理事、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及天津市应急管理专家、《公共管理学报》和《公共行政评论》编委、教育部案例研究典型成果首席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多项。在《中国软科学》和《中国行政管理》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入选2024年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获得省级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以及国家级领导批示。

骆娜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运营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食品应急保障与可持续发展,关注公共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在应急体系中的融合应用。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和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此外,作为第二、三作者参与译著2部,教材2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分论坛五

雷尚清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应急管理硕士点负责人,从事社会安全、应急管理、公共政策研究。无党派人士,成都市政府研究室咨询专家,成都市双流区政协智库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和教育部青年项目各1项,主持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横向项目10余项。在Psychiatry Research、《中国行政管理》《四川大学学报》《风险灾害危机研究》《南京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近10篇咨询报告被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等采纳。兼任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风险灾害危机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等10余家期刊审稿专家和编辑。

李磊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监事长,长期从事城市治理、应急管理、公共政策评估等方面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级课题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项目三十余项;多篇论文连续入选ESI热点论文/高被引论文/封面论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及一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容志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湖北省国家治理研究会副会长。在《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中国行政管理》《光明日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报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1部,合著2部;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政部重点委托项目和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10多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若干项;荣获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以及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多份研究专报和专家建言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和有关部门采纳。

牛春华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信息管理与决策智能系系主任、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智慧应急管理、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等课题。在CSSCI、SSCI、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编写和参编著作或教材4部,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并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获得甘肃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

唐桂娟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应急管理、协作治理、公共管理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论文发表在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Disasters, Safety Science, Natural Hazards,《中国行政管理》等期刊。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担任上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专家库首批青年专家,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理事,《公共治理评论》编委。

分论坛六

彭宗超

马永驰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鲁青年学者,山东大学MPA中心副主任,兼任国家自科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应急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应急管理与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管理与政策。主持完成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国家级4项、省部级5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科学出版社),在Climate Policy、Sustainable Development、Policy and Society、Journal of Urban Technology、《中国行政管理》《中国软科学》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重大科研成果奖等奖项。

姜卉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急管理、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在《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公共管理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2部,主编教材1部。

刘德海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长期从事社会危机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研究,尤其是从中国管理情境出发研究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传染病疫情和恐怖主义等社会危机的演化机制与应急管理问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大转重点课题“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研究”(248ZD061)应急管理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相关成果在POM、Risk Analysis、EJOR、IJPE、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Social Networks、《管理科学学报》《公共管理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得第五批“辽宁特聘教授”。担任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11届常务理事,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第六届(2024-至今)理事长,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2024-至今)副主任委员;担任《运筹与管理》《灾害学》《系统科学与数学》《安全与环境工程》等核心期刊编委。相关应急管理研究成果分别获得2019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三等)、2015年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人文社会科学)。2021、2022、2024年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王秉

中南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芙蓉计划”—湖湘青年英才、湖湘青年社科人才、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国知网最具影响力学者、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等。研究领域为跨学科交叉领域的安全(Safety & Security)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推广。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余项。出版《安全文化学》《安全情报学导论》《国家安全系统学导论》等专著。获全国专业研究生示范课程、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优秀教材等荣誉或奖励。

中国应急管理五十人论坛介绍

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于2011年发起,是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学术交流、实务研讨的重要平台,旨在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聚焦中国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现实问题,推动应急管理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自2014年起设立青年论坛,旨在促进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领域青年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2023年起,青年论坛将升级改版为学术论坛。

本届学术论坛以“面向十五五的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为主题,由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办,由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创新海(天津)认证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工作委员会、清华大学智库中心、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本届论坛升级改版,希望研究和实践能够更面向真问题,有更多互动;共同体能够回归初心,有更多实质参与。主要有如下具体设计和安排:

主旨发言环节:更严格筛选主旨发言嘉宾,力求主旨发言的主题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制度或实践创新、救援案例、理论进展等。

圆桌讨论环节:旨在向业界提出未来发展的新倡导。

平行分论坛环节:分论坛报告的论文筛选更严格,得到的反馈将更深入更有针对性,资深专家深度反思并指出该领域的前沿议题。

论文筛选:邀请2位资深专家为每篇投稿文章进行匿名评审,至少2位回复方为有效。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在113篇论文中筛选出30篇在现场做15分钟口头报告,12篇为递补口头报告,64篇做墙报展示。

论文点评与前沿方向:每个口头报告之后将由2位资深专家分别做7分钟论文点评,再由这两位专家各用8分钟时间指出该议题的研究前沿和实践需求。

设立优秀论文奖,为最优论文提供发表渠道:将在30篇现场口头报告论文中评选出不超过6篇优秀论文,在论坛闭幕式上为论文作者颁奖。同时,已与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编辑部协商一致,最优英文论文将通过快速通道录用发表。

设立优秀评审专家奖:为了激励资深专家做好传帮带,营造更为积极向上的共同体氛围,本届论坛将从52位资深审稿专家中选出不超过6位优秀评审专家,在论坛闭幕式上进行颁奖。

THE END
0.生第一学年学业奖学金评选名单公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培养 根据《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工震发〔2014〕37号),我所开展了2024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工作,现将评选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2024年8月29日-9月4日。公示期间若有不同意见,请以书面形式向研究生管理办公室或纪检室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请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jvzquC41yy}/knr0ce4dp8wer{y0kwkqAkj>5@9:
1.科研项目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2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 2011DFA71100 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HAZ-China)建设技术研究 李山有 201101-201312 23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 2010DFA71240 中国大陆区域工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与灾害损失评估研究 孙柏涛 201001-201212 24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 2009DFA71720 基于现场参数的土层液化预测方法研究 jvzquC41yy}/knr0ce4dp8pz{l5yo
2.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王涛研究员应邀作学术报告为促进学院的学术交流,开阔学生学术视野,2025年9月16日下午,应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的邀请,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王涛在32208报告厅作了题为“高层建筑抗震韧性结构体系研究”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静行主持,学院师生100余人参加报jvzquC41vl4ic~y0gf{/ew4kphu039=:13>75<3jvo
3.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综合模拟与城乡抗震韧性重点实验室评估会顺利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谢礼立院士、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关忠诚研究员、天津城建大学李自林教授、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张秋祥教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陈杰研究员、中国地震局震防中心赵凤新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王涛研究员等专家出席了此次评估会。中国地震局科技司周伟新副司长、张海东副处长,天津jvzq<84liz/vsz0gf{/ew4kphu039<613=927mvo
4.院校信息2002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6月北京大学遥感与GIS研究所地图学专业博士后出站。1989年9月至今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从事遥感应用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及活动断裂带遥感应用分析、干涉成像雷达处理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近年来发表遥感技术jvzquC41{|4dj|n0eqs/ew4ycr5teq4fgvgjnHxejKj>5?<:66,dc}jiqtJfF9984::(rshqKj>9;=7;:967
5.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22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我所2022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已经结束,现将拟录取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 人才资源部电话:0451-86652052 邮箱:jy@iem.ac.cn 纪检监督电话:0451-86652178 邮箱:jijian@iem.ac.cn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9号 附件: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22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研jvzquC41yy}/knr0ce4dp8wer{y0kwkqAkj>6>
6.研究员连任国际地震工程协会执行理事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第十八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6月30日-7月5日在意大利米兰召开,期间,国际地震工程协会理事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主席和执行理事会成员,我所王涛研究员连任国际地震工程协会执行理事。 国际地震工程协会是一个非营利组织,由来自世界各国地震工程领域的代表组成,致力于提高全球地震安全,负责每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场地选择等。我jvzquC41yy}/knr0pgz/ew4|zir0kwkqAkj>5;<5
7.工力所王涛课题组2003年10月~2006年9月 日本京都大学建筑工程系 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年10月~2008年10月 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 JSPS特别研究员(博士后) 2008年10月~2008年11月 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 非常勤讲师 2008年12月~2012年12月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jvzq<84yyy4xcwlvcq812=3eqo5bdxzv0lyq
8.呵护生命他一心要搭建出地震中最坚固的堡垒新闻频道央视网消息:王涛有一份漂亮的履历:名校教育背景、海外留学经历、屡获国家大奖。可王涛觉得最珍贵的还是圈里前辈对他的评价:他是个解决难题的年轻人。 王涛要解决的难题,关乎每个人的“身家性命”。身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防震减灾是他一生追求的事业,房屋坚固是他毕生所要达成的目标。 jvzquC41pg}t0lhvx0ipo8723;51987:1CXUKVGGXz^iiPoLw4n:[bgzt3?19;=0ujznn
9.城市和建筑抗震韧性研究的进展与展望期刊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地震灾害防治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省地震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建筑物破坏机理与防御重点实验室,河北三河0652012.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jvzquC41yy}/yjshcpmec}f0eqs/ew4fgvgjn|4fgvgjn7iqAazzrnBrgtop(ri?f|md{ph|f463497224
10.全国高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地址及联系方法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111号 邮政编码:150080 电话:0451-6336086 联系人:张文良 航空工业总公司627所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号 邮政编码:150001 电话:0451-2511483 联系人:郭庆文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9号 邮政编码:150080 电话:0451-6661125-447 jvzq<84yyy4ounfe0eun1qyon1<11:5830nuou
1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作用与地震区划科技创新导学团队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作用与地震区划科技创新团队由温瑞智研究员领衔,主要从事地震作用与地震区划的基础理论、应用及关键技术研究。现有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3名、助理研究员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3名。团队入选中国地震局领军人才1人,骨干人才2人,青年人才2人。目前团队指导博士生16名,硕士生31jvzq<84n{u€/j{ggw0kew7hp146338584;5d3;962c884B>21rghg7mvo
12.全国地震系统20个先进集体和15名先进工作者获表彰穷拉(女,藏族)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地震局综合科副科长 白友林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地震台副台长 齐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地震局局长 吴庆举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室研究员 王涛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恢先地震工程综合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jvzq<84uqeofv‚3rgqvmg7hqo0io1w6142811962:1i229=/53;4;?980jznn
13.郭迅1987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分别于1993年、1996年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2000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地震工程合作研究,2005年~2006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Newmark实验室留学。 多年来一直从事结构抗倒塌设计、结构抗震实验和结构损伤诊断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撰写jvzquC41vo~z0lnfr0kew7hp1ktgq8635;549B60jvs
14.“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系统韧性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岳清瑞院士、清华大学施刚教授(项目跟踪专家)、山东大学李利平教授(项目跟踪专家)、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沈福新教授级高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王清勤教授级高工、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康荣学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王涛研究员组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二级jvzq<84ml0zkw7jfw0io1rshq1717>4;478/j}r
15.周惠蒙2010.11-2011.10 联合培养博士University of Bristol机械工程系 2005.09-2008.03 工学硕士 湖南大学 电气信息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001.09-2005.07 工学学士 湖南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系自动化方向 职业经历 2013.07-2015.09 博士后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恢先地震工程实验室 jvzq<84vo0m{j~3gfw4dp8nphq522A7155=70qyo
16.2019年第一批国网各省市公司录用人选公示(浙江、天津、福建、河北包永迪 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毕媛 女 南开大学 蔡晨 女 长沙理工大学 蔡兆达 男 长沙理工大学 柴光旭 男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陈彪 男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陈浩 男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陈虹旭 男 天津大学 陈娟 女 天津大学 陈楠楠 女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陈倩 女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陈田 女 jvzquC41o0yjiniw0et0ew4j/pj.3=780jznn
17.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本专题论坛是2022(第六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京建筑大学、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任庆英大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王涛研究员、清华大学潘鹏教授、中南大学国巍教授、北京工业jvzquC41vwsv0kzegc4ff~3ep1~zz€47g5;g59i67g:5cjjc;96b5jk;77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