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分布
01
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南部,与澳门隔海相望,处于北纬22°09′~22°37′、东经113°52′~114°30′,距广州市大约140千米,面积1140平方千米。香港有近6000年的历史,春秋时为楚之属地,后来历代均对此地进行了管辖。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等大小岛屿200多个。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远东地区重要的贸易、金融、轻纺产品制造、航运、旅游和信息中心。简称港。
香港80%的人口集中在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人口密度最高的观塘区达5.4万人/平方千米以上。
香港98%居民为中国血统,外籍人口中以英国为最多,此外菲律宾、美国等外国籍居民也很多。使用语言主要是汉语和英语,汉语以广东话、客家话、普通话为主。
香港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有使用新石器和陶器的中国人居住,在春秋战国时属楚国领地,唐代曾驻军,宋明时迁入者居多。
1842年和1860年,英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强行割让香港岛和九龙。
1898年又强行租借了新界,租期99年。
香港传媒业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具有自己的特色。
香港信息业发达。这里每年都举办香港艺术节,吸引了国内外的商客。
区旗
区旗: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以五星花蕊为主的紫荆花作为图案。底色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紫荆花红旗寓意香港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并将在祖国怀抱更加兴旺发达。花蕊上的五星是中国红五星的传统象征,表示香港同胞热爱祖国,旗、花分别采用红、白不同颜色,象征“一国两制”。
香港地区分布
02
地貌
香港岛群原为大陆山脉的延伸部分,因山体沉降和海水入侵形成。
香港岛东西长,南北短,多起伏山丘,平地窄小。地质上主要是由燕山期入侵的花岗岩,在香港岛北侧也可见喜马拉雅山期入侵的花岗岩体。周围的小岛在香港都被称作“离岛”,海拔最高为552米。
大濠岛:
大濠岛位于港岛以西、“新界”西南,面积153平方千米,它的面积比香港岛大近一倍,是香港第一大岛,又称大屿山岛,古称大奚山、大鱼山。岛上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主峰凤凰山海拔935米,是香港第二高峰。该岛建有禅林、宝莲寺和天坛大佛,还有“香港威尼斯”的水乡大澳,东部有清代古城遗址,全岛风景秀丽,繁花似锦。以铜铸的如来佛像为镇岛之宝。[九龙半岛] 九龙半岛位于珠江口东侧,隔海与香港岛相对。总面积约47平方千米。半岛上多丘陵。主要城镇九龙位于半岛南端,有铁路通往广州,港口可停泊远洋巨轮。西南平原已成为一个工商业中心,其中油麻地、尖沙咀、旺角等地店铺林立,十分热闹。
香港岛:
香港岛位于维多利亚湾南面,是香港地区的行政和金融中心,但其面积则居全港第二位,面积81平方千米。全岛由丘陵山地构成,呈东西走向,海岸线长达800千米。西北部的太平山海拔552米,为全岛最高点。沿维多利亚港岸线是由移山填海而建成的闹市区,包括两营盘、上环、中环、湾仔、北角和鲗鱼涌等地。拥有香港仔湾、涤水湾、浅水湾、石澳等10多处海湾,建有万吨以上的码头有20多个,占尽地利之势。
青马大桥:
青马大桥横跨青衣岛和马湾的海面上,是香港新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之一。大桥全程2.2千米,主桥跨度达1377米,两座吊桥,每座高206米,离海面62米,是全球最长的一条兼备行车道及铁路行车的两用吊桥。
香港地形图
气候
香港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多东北风,干燥寒冷;5~9月多西南风,炎热潮湿。年均温22℃。
年均降水量2225毫米,多雨年份可超过3000毫米。
常遭受台风侵袭,地震频繁。
经济
香港原为海滨渔村,因地理位置具备深水港条件,英国把其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强行割让后开埠为自由港。
香港经济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香港现以加工业为基础,以对外贸易为主导,多种经营为特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贸易、工业、航运、旅游和信息领先于世界,对外贸易、制造化、建筑业、旅游业为四大经济支柱。
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是在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和黄金市场。由于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港的地位,世界各大资本集团、银行等为香港金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金融业为香港经济之首,香港联交所吸引了全世界的上市公司来港上市。香港回归后,恒生指数不断攀升,成功地抵御了世纪初的亚洲金融危机,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金融业的特点有:第一,香港金融业的发展,与工业、贸易多元化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有力地带动了整个香港经济的发展。第二,香港金融国际体系不断增强,在香港开业的国际银行和吸纳存款的公司达400多家。近20年来,香港采用了国际金融业主要创新技术的八成以上,其中包括电子、光纤、电信设备等新技术,其应用范围扩大到国际金融交易的信息传递等方面。第三,国际金融创新方面的进展也很大,融资方式有外币与利率掉期、票据发行融资、银行贷款、远期利率合约等。这都为香港金融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恒生指数:
03
旅 游 景 点
购物、美食和无限的商机成为香港之旅的三大特色,人称“购物天堂”、“食在香港”。香港主要旅游景点有港督府、宋城、太空馆、海洋公园、太平山等处,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太平山:
太平山位于香港岛西部,是香港岛的标志。它海拔552米,是岛上最高的山峰。古称香炉峰,又称扯旗山、维多利亚峰。太平山顶是香港八景之一,登山远眺,香江秀色,尽收眼底。山顶上辟有公园,游览景点有凌霄阁、山顶广场。山顶广场景致迷人,集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从中环花园道乘坐山顶缆车,约10分钟便能登上太平山顶,是游览的重点。
海洋公园:
海洋公园位于香港岛南部的南朗山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公园之一。公园分为山顶公园、山下花园。山顶和山下有世界上最长的登山电梯。海洋公园始建于1977年。山顶公园内设有三大场馆。海洋剧场里每天都有海洋动物的精彩表演。海洋馆建有人工海洋和岩石海岸,造浪机飞扬超浪,惊涛拍岸,如亲临其境。山下花园中有水上乐园,有世界上最快的过山车。公园可适应各个年龄层次的游人游玩,被誉为儿童的梦园、老人的憩园、情侣的爱园、游客的乐园。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位于港岛湾仔海旁,建于1988年,是香港举行大型表演、展览、会议的最大场地,是亚洲第二大会议展览中心。会展中心面积达6.6万平方米。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可租用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会议设施。有同时容纳3800人、面积达3800平方米的大会堂,可供各类会议及大型宴会使用。还拥有可容纳900~1800人的大型会议厅。设有视频会议设备、卫星接收系统、演讲所需的录音及投影设备、八种语言的即时传译装置等,代表了香港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最高水平。
浅水湾:
浅水湾位于香港岛的南部海滨,是一个新月式海湾。在众多的香港海水浴场中,浅水湾是最美的海滨。这里滩平水清,沙白林翠,是香港自然景色最大的海滨游泳场,沙滩上建有中国古典色彩的镇海楼公园,有妈祖塑像、观音神像等胜景。这里也是香港高收入阶层的定居点。
维多利亚港
维多利亚港:
维多利亚港位于九龙半岛和香港岛之间,世界三大天然深水港之一。这个海港宽1.6~9.6千米,水域面积有60平方千米,可同时停泊150多艘万吨巨轮。这里有74个巨轮泊位,可供世界最大的6万吨集装箱船停泊,每年抵港的远洋轮船超过六七万航次。港内还有3个避风塘。维多利亚海港的优越条件和香港自内贸易政策使香港逐渐发展成了世界航运中心之一。它是世界上最繁忙、效率最高的港口之一。
太空馆:
太空馆位于九龙尖沙咀,占地约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呈新月形。馆内设有展览厅、太阳科学厅和天象馆,还附设有“天文书店”。展览厅与太阳科学厅展出了银河系各种恒星和太阳图表、资料与太空科学仪器、最新天象信息等。天象馆是太空馆的主体,设有全天候放映系统,内有三四百个软躺椅座位,可自由调节。圆拱形的铝质天幕直径达23米,下有一架重达2.5吨的天象投影仪,装有20多个鱼网式镜头,采用特殊胶片,以360°向天幕投射太空奇景。太空馆内播放火山爆发前的模拟片十分逼真,是普及天文知识的有效手段。
宋王台:
宋王台位于九龙城,为纪念南宋最后一位投海自尽的皇帝。原台高43余米,周长约90米。相传南宋末年,临安失守,当时宰相陆秀夫与张世杰携幼主赵昺南逃,曾来香港一带躲避。但元军随后追杀,陆秀夫和赵昺最后投海自尽。后人为此筑台纪念。英国占领九龙后尚存,后被日军摧毁,现仅存有一块石碑,这块巨石上镌有“宋王台”三字。
黄大仙祠:
黄大仙祠位于九龙竹园区,为道教祠院,供奉黄大仙。黄大仙祠始建于1921年,祠门内题额“第一洞天”。进入牌坊后,左转坡上有一石牌,刻有“清灵宝洞”字样。广场中央置有香炉。广场前的台阶上立有一石牌坊,题额“金华分迹”。体现了佛教、道教、儒家文化在香港的交融。
九龙寨城:
坐落在香港九龙半岛原启德机场北侧。1847年九龙寨城建成。是清王朝为管理广东沿海盐团而修建的城堡,后因管理不善,“黄、赌、毒”日益泛滥,被称为“魔窟”。原城墙高近2丈,周长约180丈,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有城门。南门面海而立,“九龙寨城”四个大字刻于南门上方。后山筑有一道粗石围墙,长170丈,高8尺。城门前有一座石桥,叫龙津桥,是城寨的主要出海通道。城内除九龙巡检司衙署及驻军所在地,还有龙津义学及天后庙等建筑。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拆毁了绝大部分的城墙,只遗有寨城城墙残存的墙基、东南两门的墙基、一条沿寨城内墙走的排水沟及旁边的石板街。九龙寨城历史遗迹被保存下来的还有三座炮、石梁、对联及柱础等。1993年寨城被拆除,1996年在原地建了“九龙寨城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