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王昆的丈夫周巍峙因病住进了医院,王昆带着满心的愧疚,满脸泪水地坐在丈夫的病床边,哭到不能自已,
周巍峙已经到了弥留的时刻,为了能够让王昆舒缓内心的愧疚,不能言语的他始终握着王昆的手,
就像一如既往地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王昆一样,就这么握着王昆的手离开了人间,
两个月后,在舞台上忍着悲痛唱完最后一首歌的王昆,也因为突发脑溢血躺进了医院,
仿佛是为了实现王昆当初的那句玩笑话: “将来一定要走在老伴前面,哪怕一天也好。”
早走一天的心愿没能完成,但患病三天后,王昆就追随着丈夫周巍峙的脚步而去,
好在这个时候的王昆,早已完结了自己的心结,走得很是安详。
王昆是1925年生人,出生在河北唐县,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父母都是地里刨食的农民,
受时代的的影响,那个时候的很多女人还有着缠裹脚布的习俗,
王昆是非常幸运的那一个,或许是因为穷,也或许是因为母亲想得比较开放,王昆并没有遭受过裹脚布的痛苦,
甚至还上过学堂,接受过先进的的思想教育,并一直追随着时代的脚步,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1937年,王昆凭借着一曲《松花江上》被纳入了“西战团”,成为以为文艺兵,
而将她纳入团内的正式当时担任团长的周巍峙,
王昆在唱歌上自小就表现得非常有天赋,在进入“西战团”之前就成为了当地知名的歌唱家,
也正是因此,周巍峙带着队伍来到王昆所在的县城,直接找到了王昆,
王昆进入团队后,就跟着队伍离开了家乡,
那时的王昆也才12岁,小小年纪不惧任何艰难,靠着满腔的热血走遍了各地,
在这段岁月里,团里也在不断地引进新人才,并且有不少都是王昆的同龄人,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那种对爱情的朦胧感,在同龄人之间散发,
王昆作为队里的女同志,没少接收到团队内文艺才子们的示好,
但此时王昆的心里早已有了他人,那个人就是把她带入队内,像老师,又像哥哥的周巍峙,
周巍峙其实比王昆大了9岁,然而年龄并没有成为两个人爱情的阻隔,
在1943年这年,王昆终于年满18岁,并与周巍峙举行了婚礼,
由于时代的特殊,王昆和周巍峙的婚礼没有大办,只是请了队内的队员吃了个饭,就算完成了仪式,
1944年,王昆和丈夫周巍峙接到命令返回延安,
可是路途过于遥远,又因为需要躲避敌人突破防线,王昆很不幸地病倒了在路上,
为了能够让王昆好好地休养,也为了王昆能够活下来,周巍峙经过深思熟虑忍痛将王昆留在了路过的一家百姓家里,一个人带着队伍继续前进,
后来王昆的身体痊愈了之后,经过重重困难,才又回到了周巍峙的身边,
再次见到彼此的两个人,相拥着喜极而泣,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分别的那段日子里,有多害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彼此了。
1945年,王昆被安排进了鲁迅学院进修,也是在这一年,献礼片《白毛女》正在寻找合适的女主角,
原本出演女主“喜儿”的演员林白因为怀孕,这个机会便到了王昆的手里,
在此之前王昆从来没有过演戏的经验,但王昆有的是对生活的经验,又加上丈夫周巍峙在背后不断地鼓励,
和王昆生活经历极其相似的“喜儿”就这么呈现在观众面前,受到了极大的欢迎,王昆也因此火遍了大江南北,
1947年,工作基本稳定下来的王昆夫妻俩,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取名为周七月,
1949年,一切稳定了之后,王昆和丈夫就被调到了北京工作,
王昆先后被调进了东方歌舞团、中央实验歌剧院,并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很快成为了台柱子,
周巍峙也成为了艺术局局长、央歌舞团团长等,
只是这样的时光真的不长,王昆和丈夫又快就又被工作搞得忙忙碌碌,
1954年,王昆为了能够继续精进自己的音乐才能,去到当时还在天津的央音深造,
在王昆从央音毕业之后,她和丈夫也有了第二个孩子,取名周月,
然而小儿子的待遇和大儿子一样,周月出后没几天,王昆就被繁忙的工作吸住了脚步,
王昆和周巍峙就为孩子们请了保姆来照顾他们,
晚上归来时又是深夜,孩子们早已经经不住疲惫睡了过去,王昆就只能看着孩子们的睡眼,欣慰地睡下,
只是哪有孩子不想父母的,尤其是几岁的小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更为严重,
保姆被闹得没了办法,就只能带着他们来到王昆演出的地方,
好在周七月和周月还算是懂事的孩子,看到母亲在台上忙碌,也不去打扰,
就静静地躲在后台、侧目认真地看着母亲在台上发光发热,好像这样就可以满足了他们对母亲的想念,
等到王昆忙完一场演出,她便赶紧来到孩子们的身边,对他们抱抱、亲亲,然后就又赶往下一场演出,
而缓解了思母之情的周七月和周月便又安安静静地跟着保姆回到了家里,
但这对于周七月和周月的童年来说,还是多了无数的遗憾,因为他们也想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每天有父母的陪伴,
这样的日子一直到1966年,被打破了平静,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
此时王昆的事业已经如日中天,名噪四方,但在这年,王昆和丈夫周巍峙都被停了工作,
周巍峙被去到乡下劳作,艰苦下一年回家看望一次妻儿都是奢求,
然而丈夫远在他乡,自己又需要在家照顾小儿子,王昆即使再担心,也没有办法去看望,
只能时常给丈夫写一写信,告诉丈夫家里一切都好,安慰丈夫好好生活,让丈夫安心,
而他们的大儿子周七月也因为父母遭受牵连,在监狱里从20岁待到了30岁,错过了最美好的岁月,甚至差一点与家人阴阳两隔,
对此王昆没有任何办法,她想要亲眼看一看儿子在里面的生活都得不到允许,
多重压力下,王昆除了在小儿子和母亲面前故作坚强,就只能一个人默默地躲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哭泣。
好在艰难的生活没有打垮一家人,
1977年周巍峙回到了北京,和王昆一样恢复了工作,周七月也回到母亲身边,
那一刻的王昆从来没有想过原来幸福这么简单,只需要一家人好好地在一起就可以了,
早已续在眼角的泪水不自觉地流淌了下来,就像开了阀的水,止都止不住,
周巍峙抱着喜极而泣的妻子,一遍一遍重复着“你辛苦了,辛苦了!”
然后用衣袖将王昆脸上的泪水拭去,一家人这才相视一笑。
生活回到正轨之后,王昆和周巍峙的事业又再上了一层楼,
大儿子周七月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从事起了编导的工作,
先后参与执导的《林海雪原》、《牛虻》、《火烧圆明园》等影视剧,受到了很好的反响,
并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小家,儿女双全,王昆对大儿子周七月的担心这才算真正的放下,
但她却不知道,周七月的内心里一直都藏着同年的遗憾,而周七月的这种遗憾却在被王昆用在了别人的身上,
1982年,已经57岁的王昆成为了东方歌舞团的团长,挖掘了不少优秀的音乐人才,其中就有朱明英瑛、郭蓉、崔健、李玲玉等人,
王昆对音乐的表现也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所熟知的那一方面,开始多发面发展,
尤其是支持摇滚乐,绝对是王昆做的最大胆的决定,
八十年代,国内对于摇滚乐还是很排斥的,摇滚乐手崔健的横空出世,让绝大多数的人很是不看好,
甚至在演出的台上,崔健都会被犀利的语言“轰”下台,
而王昆在看到崔健的演出的之后,不顾众人的反对,将崔健留了下来,并成为了自己的学生,给了崔健的音乐道路很大的支持,
这对于崔健来说,就好像自己这条千里马终于遇见了伯乐,
当崔健成名之后,他甚至在表演的舞台上非常感恩地说:“我恨不得管王昆叫妈妈”。
王昆确实称得上学生的这句“妈妈”,一如当初王昆收郭蓉为学生一样,
她知道郭蓉北漂的不容易,逢年过节都会将郭蓉喊去自己的家里,
若是看到郭蓉穿得比较单薄,王昆就会拿出自己的厚衣服给郭蓉穿上,就像“妈妈”对“女儿”那样,
除此之外,王昆从来不吝啬自己对学生的帮助,只要自己能够出手帮助的,绝对会出一份力,
王昆对待学生就像亲子女一样,这样的行为,不可谓不让她的两个儿子大为吃醋,
然而即使王昆为学生做到了这样的地步,也依旧有人没能体会到她的用心良苦。
李玲玉曾经也是王昆的学生之一,就是《西游记》中的“玉兔精”那个李玲玉,
李玲玉的唱歌风格与当时的年代很相符,几乎每一首歌都甜甜的歌,也凭借着甜歌拿下过不少奖项,
王昆便觉得李玲玉完全可以多风格发展一下,就算以后歌曲领域发展变迁,也能应对自如,
在接受了王昆的建议之后,李玲玉就开始探索未知领域,却频频受挫,久而久之便对王昆生出了怨恨,
甚至最后有了离开王昆团队的想法,王昆不舍得放弃一个人才,做了挽留,
李玲玉却觉得王昆的做法让自己陷入了两难,心结未解,怨恨徒增,师徒俩就这么不欢而散,
多年后,李玲玉才惊觉,原来自己当初错的有多离谱,
20年后,李玲玉再一次见到王昆时,便向恩师表达了歉意,那些埋在心里的心结就此烟消云散,
可属于王昆和她的儿子们的心结还在继续着,
其他人到了王昆的这个年龄,早已经开始颐养天年,王昆反而越来越忙,
甚至忙到无法照看儿子们的情绪,家对于王昆来说也好像成为了“旅馆”和“饭店”,
为此,王昆在1998年举办的的从艺60周年演唱会上,
他这样说
“妈妈不称职,家庭观念不强,事业心太重,在工作上不甘落后......”
他将自己心里的母亲全都用文字表达了出来,也将自己自小以来没能接受母亲过多的爱的遗憾表达了出来,
想到自己可以给学生们嘘寒问暖,给学生们安慰,带领学生们走向更高处,
小时候没能给儿子好好地做一顿饭,儿子上学了没送过几次,就连家长会也都是丈夫去,
儿子的功课更是没有给辅导过,一切都是由保姆代替自己完成了这些,
她几乎没去过几次儿子们的新家,更加没有照看过孙子孙女,
回忆起往事种种,王昆内心里很是愧疚,丈夫周巍峙一面愧疚儿子,一面心疼妻子不被儿子理解,
随着王昆和周巍峙的年龄越来越大,行动不太方便了起来,
儿子周七月和周月也在内心里慢慢缓解童年时期的遗憾,埋藏在心里多年的心结逐渐打开。
2014年,王昆已经到了89岁的高龄,糖尿病、静脉曲张等一些老年易发病,时常伴随着王昆,但王昆仍旧能够忍着病痛在舞台上激昂高歌,
丈夫周巍峙也到了98岁的高龄,早年做过手术的他,已经没办法继续工作,每天在家里颐养天年,
老两口的感情也依旧一如既往的好,
王昆甚至还和丈夫半开玩笑的说道: “我将来一定要走在你的前面,哪怕提前一天也好。”
王昆甚至都没有好好地跟丈夫告个别,忍着悲痛送走了丈夫的最后一程,
周巍峙走后,王昆陷入了沉默,每天擦拭着丈夫的照片喃喃自语,
有时候回忆起与丈夫在一起的时光,也会觉得自己好像对丈夫有亏歉,但斯人已逝,说什么都晚了,
周巍峙离世半个月后,王昆还没有从悲伤里走出来,接到了人民大会堂的演出,
仿佛是为了给观众做最后的告别,王昆与她的学生一起合作了一首《农友歌》,
那声音洪亮,大气,丝毫不输当年,只是谁都没想到,这是这位老人的“告别”,
同年的11月初,王昆突发脑溢血,昏迷进了医院,
王昆好似是要完成与丈夫当初的玩笑话,在入院的十几天后,她便追着丈夫的脚步而去,
这期间她的两个儿子每天都陪在她的身边,不断地诉说着自己的心里话,企图唤醒王昆,
而在王昆生命的最后一刻,大儿子周七月对着母亲说:
“妈,我和弟弟很爱你,我们理解你这么些年的付出,我们心里早就没什么遗憾了,您就安心吧。”
话音刚落,心电图缓缓化成了一条直线,王昆的眼角留下了一行清泪,
周七月和弟弟知道,母亲去了,她和父亲团聚去了,
而在周七月和周月的心中,母亲王昆和父亲周巍峙就是一直活着的,活在了他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