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位于鲁甸县龙头山镇,震区人口平均密度每公里265人,地势陡峭。
习近平对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6.5级地震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当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 全力投入抗震救灾 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李克强就救灾工作作出批示
专家称,本次地震的基本特点有震级大、震源浅、灾区人口密集和灾区房屋抗震性能差四个方面。
李克强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习近平总书记疾飞灾区察看灾情,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李克强在飞机上召开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李克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村子,不时停下脚步,与路旁受灾群众交谈,询问家里人有没有受伤,有没有地方住。
人民子弟兵始终是抢险救灾的突击队。解放军和武警部队7000余官兵在云南鲁甸灾区抗震救灾,截至4日中午,已解救被埋群众112人、转移安置群众近4000人。
结合会上提出的建议和实地察看中了解的情况,李克强对做好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提出六项要求。当晚,他来到县民政局,走进库房察看救灾物资的储备、配发等情况。
震区群众的安危冷暖,全国人民时刻为之挂念。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救援队伍千方百计救助受灾群众,有关部门就抢险救援、物资调拨、医疗救助、生活安置等紧急部署,群众安置工作同步展开。
医院门前广场设置了伤员分诊台,李克强详细询问伤员收治、分诊和转运情况。这时,救护车又送来一名伤员,李克强俯身察看伤情,安慰他说,到医院就好了,医护人员一定有办法把你治好。
“我们在震区设置了多个医疗点,可以随时接收受伤的灾民,并把伤势较重的灾民转移到县人民医院和昭通市的各大医院。”鲁甸县人民医院院长陈敏说。
水厂生产纯净水日均50吨;灾区75%停电用户实现复电,3座变压电站全部复电;鲁甸县城至距震中5公里左右的沙坝村道路已抢通,成都军区某陆航旅向鲁甸地震灾区增投了直升机;震中区域手机信号持续巩固。
鲁甸地震造成牛栏江发生山体塌方形成堰塞湖,距离震中的鲁甸县龙头山镇8.2公里,位于鲁甸火德红镇李家山村和巧家县苞谷垴乡红石岩村交界的牛栏江干流上。抢险队伍采取六措施抓紧排险处置,堰塞湖险情安全可控。
救援队进入海拔2000多米的龙头山镇银屏村进行排查搜救,发现石头和废墟下压着一名妇女,这是陆军第38集团军工兵团组建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震后“黄金72小时”救出的第一名幸存者。
收治伤员2993人,出动10架直升机267架次,使209名重伤员得到了及时转移救治,尽最大努力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黄金救援72小时刚过,5日刚刚离开地震重灾区的李克强总理心系灾区,专门打电话给省委书记秦光荣,详细询问救援进展情况,进一步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要求: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确保生命不息救援不止。
国防科工局调集国内外18颗遥感卫星观测鲁甸灾区,发现滑坡10处崩塌5处。
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要求各救灾部队:一是仍然不放弃搜救生命,在前期覆盖所有重灾乡镇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徒步进入散居在山区的独立居民点;二是龙头山镇翠屏乡5000余人尚未通电,当日务必将20台发电机送到全部十个点位,保障群众生活用电正常;三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帐篷要送到每一户群众手中。
武警水电部队成功把第一辆挖掘机运送到堰塞体上,一上岸就立即开始挖掘,准备在堰塞体边清理出一条路,方便其他机械设备运送到堰塞体上。
随着新建供水系统的投入使用,震中龙头山镇一批群众终于在震后第五天用上清亮的自来水。
重灾区龙头山镇11个村组实现救灾物资发放全覆盖,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初步实现了有饭吃、有水喝、有临时安全住所。已经有44510顶帐篷、10000盏应急灯、65997件大衣等救灾物资运抵灾区。
“我先来!”谢樵说完脱掉外衣,奋力向堰塞湖对岸游去。却不料,这一去竟成永诀。眼看就要到岸时,他被山上滚落的石头击中,沉入水中。在抗震救灾战役中,年轻的武警战士谢樵以生命践行使命——战士忠诚,青春不朽!
从3日起,地震重灾区只要走路能到达的地方,就不断有志愿者进入。他们走过陡峭的山路,穿过危险的塌方体,乘车、骑行、徒步进入重灾区,走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过去后,废墟下大都是遇难者,但国家救援队不言放弃,为满足罹难者亲属的要求,继续帮助寻找遇难者。
还有3条公路、共计12.2公里正在抢通,其余路段已全线恢复通行,下一步将着力做好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三个方面工作。
地震形成的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目前总体安全可控。通过工程应急排险处置体系和群众转移避险措施体系相结合,应急处置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已妥善转移群众8100多人,进入堰塞体的公路与水上交通正在打通,堰塞体从9日起全面展开施工。
无论天崩还是地裂,生活,总要继续。抹去眼泪,与灾害抗争、与时间竞跑,震后的废墟上,留下太多的感动和难以想象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