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次的广东河源地震还不到一个月
有些街坊不免疑惑
怎么感觉今年广东地震变多了呢?
这次清远地震为何“动静大”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6月23日18时48分,清远市清城区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而据烈度速报显示,烈度超6度的震感强烈区域约644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清远及广州花都、从化。
相比河源、粤闽交界沿海、粤西沿海等“老震区”,清远算是地震相对较少的地方。
本次地震靠近一条叫“清远——安流”的断裂带,而断裂带,就是地底应力悄悄积累、然后突然“绷断”的地方。
本次地震就是东南沿海地震带在北西——南东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挤压”下,应力在“清远——安流”断裂带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的结果。
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在清城区源潭镇,距离广州市区55公里,为啥我们的震感还这么强?
1、相较于之前在北部湾或粤闽交界发生的地震,此次震中距离大湾区更近;
2、震源较浅,才10公里深,能量更容易传到地面;
3、大湾区处在珠江三角洲沉积盆地,沉积盆地就像一个大喇叭,会把地震波放大;
4、广州高楼大厦较多,高层有放大效应,街坊住得越高,晃动感越明显。
好消息:专家判断这次是孤立型地震,清远原震区近期再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大家可以安心。
广东地震:小震不稀奇,大震有记载
有些街坊可能注意到了,今年广东已发生过多次地震:
2月16日 河源市东源县发生2.9级地震
3月30日 茂名市高州市发生3.0级地震
4月16日 汕尾市陆丰市发生3.0级地震
5月29、30号 河源市源城区24小时内连震两次,分别为3.0级、3.5级
6月23号 清远市清城区发生4.3级地震
一月一次,强度还越来越大,街坊们难免担心,广东这是“震”么了?
别慌!答案就在咱们的“地基”里:
广东,其实就“坐”在活跃的地震带上。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边缘地带,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致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震活动较活跃,形成一条狭长的地震密集带,通称为东南沿海地震带。广东位于该地震带的中段,是华南地区地震相对多发的省份。
资料显示,广东省内有五大地震带:
01
泉汕地震带:从广东汕头地区沿海岸线一直延伸至温州,历史上发生过7级以上大地震(南澳——南澎一带在1600年及1918年分别发生7.0级和7.3级地震);
02
河源邵武地震带:以河源——邵武断裂带为主干线,是广东的高频发地震区,1962年发生过6.1级地震,造成房屋毁损1800间,死亡85人;
03
莲花山地震带:沿莲花山两侧呈北东向展布,北至福建中部,南至广东省深圳南海域,曾发生过5次中强地震;
04
粤西地震带:与吴川——四会断裂带平行,位于广州——阳江断裂带两侧,历史上发生过的最大地震为1969年的阳江6.4级地震;
05
雷琼地震带:包括海南岛、雷州半岛及附近海域。历史上发生过的最大地震为1605年的琼山7.5级地震,据地方志记载,该地震造成当地民房全部倒塌,死亡数千人,澄迈县死亡数百人。
据广东省地震信息网数据显示,广东省近半个世纪以来共发生大小地震5.8万次,其中河源、阳江是高频发地震区,全省过半的地震发生在河源。
幸运的是,广东的地震有八成以上都低于2级,仅有2.59%的地震在3级或3级以上,一般不会高于7级,真正造成破坏的强震,非常罕见。
从广东省近期地震情况,以及东南沿海地震带近期的活动情况看,虽然中小地震相比2024年稍微强一些,但目前总体仍处在正常水平。
老广们也“唔使惊”!广州位于相对稳定的地块,附近未发现构造活动强烈的大型活动断裂带,缺乏孕育强震的“温床”;历史记载中广州也从未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偶尔有0-2级小震,震感微弱,几乎不会造成破坏。
“超劲”黑科技:地震预警
手机刚弹出地震预警,截图还没发给朋友,脚下的地板就晃了起来。
这警报是怎么跑赢地震波的?因为电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N倍!
电磁波传播速度(300000km/ s)是地震纵波(6km/ s)的5万倍,还是地震横波(3.5km/ s)的8.5万倍,电磁波“甩开”地震波,就像猎豹甩开蜗牛一样简单。
目前,广东在全省布下1172个地震监测站点+1463个地震预警专用终端+1个省级预警中心。一旦捕捉到纵波,就会通过通讯信号抢在横波到达前,提前发出地震警报。
本次清远地震发生后5.3秒就发出预警,广州等地的居民最快提前30秒收到了警报,真系好劲啊!
还没开通预警功能的街坊看过来:
避震保命法则
装修禁区——承重墙
承重墙是整个楼体的“脊梁”,邻居共用墙、房子外墙、厨卫部分墙体一般都是承重墙,千万别乱拆乱改,地震时可能变“危楼”。
家居安全这样办
玻璃家具认准钢化玻璃,碎了也是钝角小颗粒,伤害小;
挂钟、吊柜、吊灯等挂吊类装饰通通远离床位,地震时掉下来砸到可不得了;
柜子收纳时,重物放下边,轻物放上边,易碎品柜门加锁,高大柜子装上“防倾倒神器”,一顿早茶钱保平安;
屋内过道、门口别堆杂物,听妈妈的话,收拾房间,关键时刻真能救命;
床头三件套这样放:拖鞋朝外放、眼镜随手拿、应急包挂门后,方便摸黑行动。
避震原则:震时就近躲,震后快速撤!
在家里遭遇地震时,别学电视剧钻桌底!远离屋内危险点(如无支撑的床上/地板上、外墙边、窗户旁),找到坚固家具旁形成的“三角区”(如承重墙墙角、结实的桌子沙发旁、小卫生间),这里更安全。
在公共场所(商场、学校等)来不及撤离时,就到大柱子旁、内墙角处或结实的物品(如柜台/展台/讲台)下躲好。
强震过后若楼没塌,迅速撤离,小心余震!别乘电梯!
五大地震带≠末日来临
科学认识广东地震
摸清脚下地震带的“脾气”
心存敬畏,科学应对
街坊照样可以淡定叹茶
科普广州 往期回顾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实用的内容
点点赞
点在看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科普广州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朋友圈刷屏,广东“震”么了?科学揭秘广东的“震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