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监测|香港天文台|地震

天文台自1921年起便开始使用长周期地震仪监测远震。1979年在本港境内设立了短周期地震站网,开始监测香港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随著科技的进步,天文台的地震站网不断发展及优化。现时,天文台在港岛半山区宝珊道和尖沙咀天文台总部设有宽频地震仪,用以监测全球地震,特别是可能在南海引发海啸的地震。其中宝珊地震站在2010年加入全球地震台网,其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透过位于美国的地震学联合研究会 (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Seismology,简称 IRIS) 实时提供予世界各地的地震海啸监测中心使用,天文台亦通过IRIS与世界各地数百个地震站实时交换数据。

天文台同时运作七个设有短周期地震仪的地震站,分别位于鹤咀、长洲、羗山、铅矿凹、鹿颈、尖鼻咀和元五坟,与宝珊地震站和天文台总部地震站共同组成本地地震台网,有效测定震中在香港邻近地区而引发本地有感地震的参数。部分地震站更设有加速度仪,用于记录有感地震中的地面峰值加速度,有助判定地震在香港的烈度。

天文台的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实时收集全球地震台网和香港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计算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及震级等地震参数。天文台亦接收来自南海海啸警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广东省地震局、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西北太平洋海啸谘询中心、美国西岸及阿拉斯加海啸警报中心、以及美国地质调查局所发出的地震和海啸信息。

对于本地有感地震和震级较大的全球地震,天文台透过社交网络和简易资讯聚合向公众发放地震速报,同时将地震速报透过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提供予通信社、传媒、有关的政策局和政府部门以及海外地震海啸监测中心。此外,天文台亦通过政府新闻处向传媒发出强地震报告和本地有感地震报告。

THE END
0.山西数字测震台网地震编目分析第37卷 增刊Ⅱ 2017 年 12 月 DOI:10.14075/j.jgg.2017.S2.002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JournalofGeodesyandGeodynamics Vol.37Supp.Ⅱ Dec.,2017 文章编号 :1671G5942(2017)S2G0004G02 山西数字测震台网地震编目分析 吕 睿1,2 孟小琴1,2 梁 艳1,2 苏 燕1,2 范 瑾1,2 1 山西省地震局 ,太原市晋祠jvzq<84yyy4kip5;0eun1LS1RFL03:755
1.台阵地震学实验室(973项目)的支持下,2006~2009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国川西高原及四川盆地(100°~105°E,26°~32°N)布设了由297台宽频带地震仪组成的密集流动观测台阵(简称川西台阵),获得了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汶川地震(Mw7.9)前后的完整记录,为研究汶川大地震积累了绝无仅有的地震台阵观测资料。ScjvzquC41yy}/ujh0ce4dp8
2.江苏地震参数速报用时约1分钟这台87岁“高龄”神器功不可没近年来,全球地震灾害频发,地震监测技术也随之飞速发展。江苏,虽然很少发生地震灾害,但江苏的地震监测工作,在全国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南京基准地震台里,摆放着一台,世界最大、中国最早的地震仪。如今,这台已经87岁高龄的地震仪,仍在正常运转。 jvzquC41pg}t0sxvx0ipo8f1427:2@6:13;75=939393593ujvsm
3.地震台阵探测实验室公共技术中心近几年,实验室在支持国内密集流动地震台阵观测的同时,还率先走出国门,支持了研究所在阿尔卑斯地区,伊朗、缅甸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的多期次流动地震台阵观测,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高精度的第一手观测资料。 地震台阵探测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的地震仪器使用、维护与维修基地,地震数据的管理与共享中心。实验jvzq<84yyy4jip3ecu4dp8oiu|5{ey1u{mdz}4iiut1mv|18139621v8139624;e3;B>5844ivvq
4.云南省地震局:守护我们的“听诊器”党建几次交涉下来,永胜地震台工作人员对于观测环境保护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首先,要保持“高度警惕”,警觉于台站周边的各种规划、布局;其次,要“主动上门”,加强与地方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早告知观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再次,要“说权威的话”,充分利用各种法律法规、专业技术规范等文件,讲明观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jvzq<84fcpmkkjs0rguqnn3eqo4dp8s1427619>381i4;B5;4/887B9622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