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前兆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大震前,地下含水层在构造变动中受到强烈挤压,从而破坏了地表附近的含水层的状态,使地下水重新分布,造成有的区域水位上升,有些区域水位下降。水中化学物质成分的改变,使有些地下水出现水味变异颜色改变,出现水面浮“油花”,打旋冒气泡等。地下水位和水化学成份的震前异常,在活动断层及其附近地区地区比较明显,极震区更常集中出现。

♥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的侵入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的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通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只能感觉得到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在浅海处见到深水鱼或陌生鱼群。鸡飞狗跳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动物震前异常反应的主要特点

(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

(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

对动物异常情况进行观察的方法

动物异常观察点应选在地震活动重点监视区域,选择周围环境安静,干扰和污染比较少的地点。观察点可设在动物园、气象站,有一定规模的饲养场和养殖场;最好与其它的前兆手段观测点合设或地点相近,便于资料的综合分析。观察动物的选择要注意来源方便与经济;普遍多见又易于观察的动物,如家鼠、泥鳅、鲶鱼、蛇、家鸽、鹦鹉和马、羊、猪、狗、鸡等家禽家畜等。

圈养动物可作定点定时观察,并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水温、气压环境变化等。条件不允许时,也可采取早、午、晚各观察一次或随时观察,并做详细记录。

对于野生动物可作定线观察,早、午、晚定时各一次,记录所见到的各种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天气状况。

观察结果要做到定时上报汇总,及时作出时——空分布图,进行综合分析。

♥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

♥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不少大震震前数小时至数分钟,少数在震前几天,会产生地声从地下传出。有的如飞机的“嗡嗡”声;有的似狂风呼啸;有的象汽车驶过;有的宛如远处闷雷;有的恰似开山放炮,¨¨¨地声的分布很广,高烈度区更为突出。按灾区群众经验说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够判断出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大震声发沉,小震声音发尖,响的声音长,地震在远方;响的声音短,地震在近旁。”

地震前还会出现地声与地光等现象

当地震袭来时,从你意识到“这是一次地震”到你完全被地震所控制之间,你可以有几秒钟的时间,在这几秒内,要赶紧躲到最近的安全的地方。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时间虽短,只有十几秒钟,仍可以大致划分出三个不同的阶段:地面微动,一般伴有声、光等现象,即预警出现;地大动;房屋倒塌。在这短 暂的十几 到二十几秒的时间内,如果你正处在室内,那么,室内避震更具有理实性。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安全地点,可称为避震空间。

♥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中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地动异常

♥地鼓异常

♥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汶川地震之前出现的几个反常现象

一、地震下的汶川

要知道,汶川地震的破坏力十足,所涉及的范围超过10万平方千米,5万多人为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3万多人受伤,更有1万多人失踪这意味着他们将在地下长眠,数以万计的人在这一天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汶川地震发生过后,人们也对比进行了深思,在这场地震发生以前为何没有提前预测,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征兆呢?所以,我国在预防地震上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有科学依据的预测,它由国家地震局发出预测。虽然我国在地震预测上已经不断进步,但是当灾难来临时依旧是难以抵挡的。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然现象来判断,没有科学依据却也是有迹可循。实际上,在汶川地震发生以前,人们就发现了几种地震前的征兆。

二、地震前的征兆:大自然的预警

众所周知,想要预测地震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科学上的预测,但往往科学上的预测并不能做到百分百准确,这也就是在地震来临时人们仍然只能承受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在汶川地震以前,人们就曾发现过一些征兆,这是否是大自然对人们的预警呢?

原来,在汶川地震以前,当地人回想到在当时有一个池塘突然之间干涸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池塘在存在的十几年中从未发生过干涸的现象。

在汶川地震发生的前一天却突然干涸,还有人发现在池塘底部还出现了裂缝和塌陷,这个征兆或许就是地震前大自然对人们的预警。

此外,在汶川地震发生的那一天,当地人还发现了当天的天气也很不同寻常,那就是闷热。在许多人的回忆里,地震发生前的天气格外闷热,因为地震发生时温度普遍都会升高,所以这个征兆可能就是大自然对人们的预警。

除此之外,在汶川地震发生以前,人们还发现了来自天空的异样。那一天,在汶川当地人的描述中,在天空中出现了一大片不同寻常的云朵,云朵的形状就像一块块的鱼鳞。虽然这片鱼鳞云并没有持续多久,但是还是被心细的人们发现了异常。

在鱼鳞云消失以后,人们发现天空有种乌云密布的感觉,明明是白天却像夜晚一样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各地关于地震的记录中,不少地方在地震发生前都曾出现过鱼鳞云,可惜这一征兆在科学上仍旧无法解释。

事实上,对于汶川地震时人们所发现的这些征兆在科学上仍然得不到解释,但是这可能就是大自然对人们的预警。除了大自然的预警之外,地震发生前动物们的异样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三、地震前的征兆:动物们的异样

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前,动物们的行为也有所异常。在汶川当地的野生动物园里,动物就发生了不小的躁动。许多乖训的动物也不同以往,变得十分暴躁不安。动物园管理员也曾发现这种异样,但却没有过多深究原因,因此,谁也不知道这很大可能就是动物们在向人们发出预警。

此外,还有不少渔民回忆说,在地震发生以前,他们在海上捕鱼时,海底许多鱼都从海里跳了出来,这也可能是这些海洋生物在向人们发出地震即将来临的预警。

不止于此,还有人回忆说地震发生之前,在汶川一条公路上惊现密密麻麻的蟾蜍,将公路完全堵住连行人都无法过去。大部分人都以为这是蟾蜍的正常迁徙,却没去深究他们为何突然集体出现的原因。像蟾蜍这类生活在地底下的动物,往往更能知晓地下的变化,从而才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实则,在科学理论上,动物在人类世界发生自然灾害时,它们的反应力往往比人类更快一步,它们只是不知如何告知人们因此才会用不同以往的行为引起人们的注意。在灾害降临之前,动物们都会表现出各种暴躁不安,还会四处逃窜。

像群居型的动物便会召集所有同类一起迁移,人类很多时候能发现动物们的异样却没能及时作出反应。因此,动物们的防范危难意识总是优于人类的。

是以,这些在汶川地震前的几大反常现象虽然在科学上得不到解释,但是却也都是有理有据。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更应该“防范于未然”,这样才能将伤害减到最小。

THE END
0.【济震小科普】什么是地震前兆?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前出现的与该地震孕育与发生相关联的现象。通常分为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两类。 地震微观异常:在地震发生前,借助仪器观测到的可定量分析的异常。此类异常人的感官不易察觉,主要包括地震活动异常、地形变异常、地球物理变化、地下流体变化等。 jvzquC41uf~x0rvknw4dqv4ujcxf1bX2{OY1zWYe|QJh|XV??0nuou
1.我国近日地震频发新闻台我国10小时内连发6次地震 专家否认为大地震前兆 据中国地震台网数据,截止到22日14时,10小时内中国连发6次地震,震级从3.3级到4.8级不等。4级地震频发的现象已经引起地震监测预报等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正全力进行监测、分析和判断。“但这些地震尚不足以判定这些地区的地壳活动已经进入了活跃期。”jvzq<84pgyy/ewyx0et0uyjekcr0uyo1f|vg1rsfgz4tj}rn
2.科普一下丨“地震云”是地震的前兆吗?标签: 简介: 转自:中国科技网 8月6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北京、河北、江苏、河南等地均有震感。与此同时,网上流传的一段所谓“地震云”视频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地震云”到底是什么云?“地震云”是地震的前兆吗?请专家科普一下。 (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制作 吴桐)0jvzquC41xkjfq7xkpc4dqv3ep1v0hrscpek04975/2>.2@4fgvgjn6no|hqdpj547288;7i0jvsm
3.地震前有什么前兆地震前会出现的征兆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的反应。 3、气象异常 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 jvzq<84o0{~mcm~0eqs0lrsi{ct0;97;474tj}rn
4.组织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地震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空间电磁学,遥感科学技术、仪器科学技术、计算科学技术等。研究所现为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两个学科的硕士生培养单位。地震预测研究是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震jvzquC41yy}/knk0ce4dp8|li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