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强烈有感……注意避震……9、8、7、6、5、4、3、2、1……”近日,由中国地震局组织的“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走进云南。探访云南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运行、成效情况,这是记者在参观云南地震预警中心时看到的情景,如此醒目的地震演练警报,来自云南人身边的地震预警“神器”——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
云南省地震局相关工作人员讲解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工作使用情况。
记者看到,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由LED信息屏和外置扬声器组成,一旦周边发生破坏性地震,屏幕上就会闪烁相应颜色的预警信号,发布地震“时间”“地点”“震级”和“本地烈度”等预警信息。
据云南省地震局监测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预测烈度7度及以上是红色预警,5度和6度是橙色预警,3度和4度是黄色预警,1度和2度是蓝色预警,红色和橙色代表灾害性预警,需采取避震措施,黄色和蓝色是告知性预警,不必惊慌。在中小学校等场所,告知性预警都不拉响警报,否则容易影响教学秩序。”
据了解,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云南子项目建设自2018年正式启动以来,经过“先行先试”技术攻关,并经测试、业务完善、试运行等工作后,于2023年9月完成竣工验收,项目立足长远、高位谋划,全面形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能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云南预警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台站观测、数据处理、通信网络、信息服务及技术支持保障5大系统;建设1660个台站,1个预警中心,16个市级发布平台,10000余套专用地震预警终端的省级地震预警系统。预警终端覆盖云南省政府部门、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地市级地震部门、中小学校以及电站、供水、供电、交通运输等生命线行业,同步打通了电视地震预警发布渠道,目前已拥有用户800余万,并具备向全省1000万电视用户提供预警服务能力。
在地震波到达前发出预警,预警系统是如何“跑”赢地震波的?云南地震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地震预警,是指利用地震预警设备、设施及相关技术建立地震预警系统自动快速获取地震信息,利用‘电磁波’与‘地震波’的速度差,抢在地震波传播到预警地区前,向预警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告知人们采取应急避险措施,以减少当地损失的技术手段。而‘终端’正是市民接收地震警报信息的渠道,市民、学生可在听到预警信息后采取避震措施。”
以普洱市为例,今年10月,普洱市完成了中小学校地震预警终端全覆盖工作。此项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普洱市中小学校地震应急避险能力,有助于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实验小学校长刀晓会在接受采访时说,“地震预警终端安装后,要充分发挥它的减灾实效,学校要充分结合预警终端功能,重新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尤其修订完善应急疏散预案,针对性细化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应急疏散的措施。要加强应急演练,利用地震预警终端模拟地震事件,在不同时段组织演练,切实提升师生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地震预警相关知识。要加强预警终端的运维管理,确保仪器正常运行,震时能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云南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向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相关行业部门提供地震预警信息、地震烈度速报信息等公共服务,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地震灾害应急反应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