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丨春夏冰雹是何来头

原标题:海南周刊丨春夏冰雹是何来头?

跟冷基本无关的海南,也是“冰”喜欢光顾之地

春夏冰雹是何来头?

■ 海南日报记者 张期望

谈起海南,人们印象中与冰无关,即使北方已是零下三四十度,海南穿一件外套就可以安然过冬。北方稀松平常的大雪,是海南岛民最想看的风景。大雪与冰雹,都是凝固的水,但雪最爱北方,只有冰雹开启全国普及模式。近期国内很多地方出现的冰雹天气,在海南的海口、万宁、琼中、三亚、定安和琼海等地也均有出现。

冰雹的冰块撞击力强大,容易导致植物叶片、枝干甚至根部受损。(图片为冰雹导致外省农作物受灾情况) 资料图

除三沙三亚

海南各地均有冰雹天气

冰雹天气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种,每年的3月至5月,是海南冰雹天气高发期。这段时间,北方冷空气逐渐偏弱,南下暖湿气流相对加强,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创造了条件。除三沙和三亚外,我省各市县均出现过冰雹天气,海南岛北部地区的澄迈、临高、海口和定安等市县更易出现。

省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吴胜安介绍,冰雹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固态降水,是圆球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积雨云0℃以下区域是水滴,以上是过冷水滴、冰晶和雪花。当云中的雨滴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层以上的高空时,和过冷水滴、冰晶迅速地冻结,成为雹核;雹核在积雨云中不断翻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时间越久,冰雹“体型”也越大。而当冰雹的重量超过上升气流所能托住的重量时,冰雹便下坠至地面。因此,上升气流越强大,冰雹在云中翻滚的时间也会越长,最后形成的冰雹体积就越大。

冰雹的直径大小不一,一般为5毫米~50毫米。大的冰雹直径甚至可达10厘米以上,曾有诗人这样描绘——“京师连雨雹,小者如弹,大者如拳。”冰雹的危害性很大,在不考虑上升气流和空气阻力等的影响下,一颗鸡蛋大小的冰雹从1000米高空落到地面,能量相当于3千克的物体从10米左右高度下落。这就差不多等于从3层楼高的地方将一个带土的花盆砸向地面。

冰雹天气基本没有有利的一面,因为其产生的降水量很少,对改善墒情起不了作用。其次,下冰雹过程很短暂,对减缓炎热也起不了作用。海南气象史上,有记载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冰雹天气发生在1979年。当年3月30日,海口(含琼山)灵山、龙塘、龙桥、云龙、铁桥等5个公社遭到冰雹袭击,持续约1小时,导致2064户受灾,损坏房屋7941间,上百只鸟被砸死,700多公顷水稻收成损失四成以上,169.9公顷芝麻、花生、瓜菜受损。

近年来,对农作物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冰雹天气发生在2018年。当年3月3日下午,澄迈县大丰镇和老城镇一带出现冰雹、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天气,最强风力出现在大丰镇,风力达8级(17.8米/秒),15时45分开始下冰雹和雨,冰雹大小在直径1厘米左右,间歇性下,一直延续到17时30分左右。此次冰雹天气对澄迈大丰镇和老城镇地区影响较大,万亩瓜菜、千亩香蕉被毁,经济损失达6000万元。

高原山地

是冰雹最爱“光顾”的地方

相对于普通雨雪天气喜欢搞“持久战”,冰雹、雷雨大风、强雷电、短时强降水、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则喜欢“闪电战”,冰雹天气“来去匆匆”“神出鬼没”的特点尤为明显。一次冰雹过程持续时间仅为2分钟至10分钟左右,一般为宽约几十米到数千米、长约数百米到十余千米的地带,冰雹持续时间短,且有“局地性”和“不确定性”。

冰雹的直径大小不一,一般为5毫米~50毫米。(图为外省冰雹情况) 资料图

中国天气网研究了1981年至2010年这30年间的气象数据发现,“神出鬼没”的冰雹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比如高原、山地为冰雹最常出没的地方,而且地形越复杂,冰雹天气越易发生。气象数据显示,我国出现冰雹概率最高的地区在青藏高原,青海南部、西藏北部、川西高原部分地区年均日数超过10天,最高可达15天~30天;云贵高原、华北中北部等地年均日数也有3天~5天;东部平原地区相对较低,大部地区的年均日数低于1天。

省会级城市和直辖市中,拉萨、呼和浩特、贵阳、西宁、哈尔滨、长春、北京等地比较容易遭冰雹袭击。其中,海拔最高的拉萨年均降雹日数达到3.8天,呼和浩特、贵阳、西宁年均降雹日数超过2天,哈尔滨、北京的年均降雹日数分别为1.7天、1.4天;而成都、合肥、重庆、上海等地年均降雹日数低于0.1天,这就意味着这些城市平均10年才可能出现1次冰雹天气。

由于冰雹形成的条件较为复杂,它在不同地区的高发时间也不尽相同。1月至2月,冰雹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江南西部;3月开始降雹区域扩大,江南大部、华南、西南都进入冰雹高发期;4月,冰雹高发区域北扩至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也会出现冰雹;5月至9月,北方大部和西南地区成为降雹的主要阵地;到了10月,东北、华北一带的降雹区域明显缩减,虽然青藏高原地区仍有可能会出现冰雹天气,不过降雹概率也会明显降低。

冰雹

出现在文人墨客笔下

冰雹作为一种常见的强对流天气,古往今来在祖国大地上都有发生且频率不低。虽然没有雨雪之美,但冰雹同样被文人墨客收入笔下。东汉的王逸在《九思》中写道:“雷霆兮硠磕,雹霰兮霏霏。”大意是,惊雷炸雷隆隆响,冰雹冰粒纷纷降。宋代的邓肃也在《雹》中描述他遭遇的冰雹:“高堂砰轰倒四壁,万瓦飞空如转石。”

冰雹天气是一种强对流天气,在不同的文人墨客笔下所呈现的形态是不一样的。陆游笔下的“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让急促的冰雹跃然纸上。苏轼笔下的冰雹,却是另外一种风轻云淡的韵味。他在《次韵答贾耘老》中写道:“今年太守真卧龙,笑语炎天出冰雹。”在《蝎虎》中则是“能衔渠水作冰雹,便向蛟龙觅云雨。”在其弟弟苏辙眼中,则是“君不见六月赤日起冰雹,又不见腊月幽谷寒花开。纷然变化一弹指,不妨明镜无纤埃。”兄弟二人的诗作中,冰雹已经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天气现象,足见二人心胸、见识之宽广。

冰雹不仅常见于文人墨客笔下,也出现在谚语中。古人没有天气预报,这些谚语通过不同的方式教人如何提前预判冰雹天气,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耕作的影响。比如“早晨凉飕飕,午后打破头”“早晨露水重,后晌冰雹猛”,这则谚语是告诉人们,冰雹易发季节通常早晨凉,湿度大,中午太阳辐射强烈,造成空气对流旺盛,则易发展成积雨云,从而形成冰雹。

在我国,有些地方的谚语还教人如何通过云的颜色提前预判冰雹,如“不怕云里黑乌乌,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红黄云下长白虫”“黑云尾、黄云头,冰雹打死羊和牛”。从云状判断冰雹前兆的说法还有“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齐来”“天黑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雹”等,说明当时空气对流极为旺盛,云块发展迅猛,好像浓烟股股地直往上冲,云层上下前后翻滚,这种云极易降冰雹。(张期望)

THE END
0.大风冰雹闪电”一夜刷屏天气为何大“变脸”冰雹怎么出现在春夏?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无障碍 关怀版 登录 视频加载失败,可以 刷新 试试 00:00/00:00 城事晚高峰:“大风冰雹闪电”一夜刷屏天气为何大“变脸”冰雹怎么出现在春夏? 2021.05.02 00:46 +1 首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视频狐狸 0文章 0阅读 +订阅 相关推荐jvzq<84dk|tfy|3uqj{/exr1c1:76::4647`3;56::915
1.出国学习体会《系友通讯》第二期单单讲老师多么严格可能很抽象,还是量化的分数更能直接体现老师严格的程度。欧洲的课程满分是20分,14分已经算是不错的分数,15或16分很优秀,而18分以上的分数,据说在巴政就从来没有出现过。反思在清华大家所谓“刷水课”、“刷学分积”的行为,我看到了差距。巴政学生自己都笑称没有挂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在如此jvzquC41yy}/frw0vuooiqzc0gjv0ls1kplp1:6;;177;B3jvo
2.冰雹为何偏爱春夏“出没”冰雹为何偏爱春夏“出没” 刘东霖 太傅级 人民幸福国家富强! 2022-09-21 科普50小波 秀才级 了解冰雹形成原因。 2022-09-21 科普5bfbaa07d5bbf 秀才级 很实在 2022-09-21 jvzquC41yy}/mnuwejooc7hp1cxuklqg1cxuklqgkplpAkzukpktuhy{rgC229+ctaoe?:7357;
3.东北网2010年02月10日新闻汇总[1167][东北社区] 【活动】东北网社区服务站在松花江社区成立 2010-02-10 09:46 [1168][东北网生活] 新潮眼:Pantone发布2010春夏流行色 2010-02-10 09:46 [1169][东北网生活] 新品鉴:2010早春 俏皮蝴蝶结惹人爱 2010-02-10 09:46 [1170][东北网手机] 智能手机绝杀iPad五招“杀手锏” 2010-02-10 09jvzquC41yy}/fk|0ep5t{|ygo1813942417119d423614:50ujznn
4.为什么不能提前1天准确预报冰雹?也就是说本次冰雹预警信号的提前量在20分钟左右。 问题来了,为什么冰雹预报和冰雹橙色预警信号不能提前几个小时甚至提前1天发布呢? 这就要说到冰雹是怎么来的了。冰雹常出现在春夏季节,是冷暖空气剧烈交汇引发强对流天气的伴生产物。强对流天气是指强雷电、8级以上雷雨大风、小时雨量20毫米以上短时强降水、冰雹、龙jvzquC41j74ol7sdvx4dp8sgyu4ivvqActzjeujKf?918B=;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