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是怎样的

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统计局、气象局、银保监会、粮食和储备局、林草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铁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对2022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风雹、地质灾害为主,干旱、地震、低温冷冻和雪灾、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3914.3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78人,紧急转移安置128.2万人次;倒塌房屋1.8万间,损坏房屋28.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618.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88.1亿元。

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有:

一、灾害阶段性区域性特征明显,总体呈现“旱涝急转、南涝北旱、南重北轻”态势

上半年,年初低温冷冻和雪灾对西南、中南地区造成较大影响;冬春连旱造成珠江流域供水紧张;青海、新疆、四川、云南等地发生中强地震;南北方多地遭受强对流天气,风雹灾害点多面广。进入汛期后,南方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华南、江南等地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华北、黄淮等地持续高温少雨,局地发生干旱灾害;6月下旬强降雨造成山东等地旱涝急转。总体上,1—4月份,全国灾害形势较为平稳;5—6月份洪涝灾害形势较为严峻,灾害损失明显偏重。从重灾省份分布看,南方灾情明显重于北方,江西、湖南、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受灾较重。

二、华南、江南等地极端强降雨过程频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偏重

上半年,全国共出现18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累积面降雨量30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1%,华南、江南、西南、东北等地降雨量偏多,黄淮西部、华北西部、西北等地偏少。华南前汛期累计雨量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重。全国共有21个省(区、市)426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40条超保证,13条超历史。珠江流域发生2次流域性较大洪水,北江发生特大洪水。南方多地出现城乡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给农业、工矿商贸、基础设施等造成较大损失。总体上,上半年洪涝灾害造成2046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人,倒塌房屋1.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628亿元。另外,上半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89人死亡失踪,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云南等地。

三、强对流天气引发风雹灾害点多面广,雷击事件较为突出

上半年,全国共出现19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数量少于近5年同期均值。从灾情分布看,北方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等地,南方地区集中发生在四川、贵州、云南等西南山区。从灾害损失看,主要集中农林牧业,内蒙古、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陕西等局地雷暴大风和冰雹天气造成部分经济林果作物受灾、农业大棚受损,农林业损失占上半年风雹灾害损失的90%。从造成人员死亡原因看,雷击造成26人死亡,占66%,其他主要为大风造成的构筑物、树木倒压等。总体上,上半年风雹灾害较常年同期偏轻,造成459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3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3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4亿元。

四、华南、华北、西北等地局地发生阶段性旱情,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2021年底至今年2月,珠江流域降雨少、来水少、水库蓄水量少,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发生秋冬春连旱。2—3月,珠江流域出现多次大范围较强降雨过程,土壤墒情有所改善,库塘蓄水得到补充,旱情基本解除。4月份后,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北地区等地持续温高少雨,气象干旱发展。特别是5月下旬以来,北方多地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同期历史极值,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安徽、山东等地旱情快速发展,给局地农业生产造成影响,主要影响畜牧业和种植业夏播进度。6月下旬,主雨带北抬,旱区出现明显降雨,旱情得到缓解。总体上,上半年干旱灾害较常年偏轻,造成270万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50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8.3亿元。

五、西部地区发生多起中强地震,未造成较大人员伤亡

上半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6次,主要集中在青海、新疆、四川、云南等西部地区。1月8日青海门源发生6.9级地震,是上半年震级最高也是造成损失最重的地震,造成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4省(区)17.1万人受灾,损坏房屋9.5万间,兰新高铁部分区段受损较重,直接经济损失32.5亿元。1月2日云南宁蒗5.5级地震震源浅、烈度高,造成近8700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部分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受损。6月1日,四川芦山发生6.1级地震,震级高、震感强,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滚石等次生灾害造成4人死亡。6月10日四川马尔康相继发生5.8、6.0级地震,造成近5700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

六、冷空气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低温冷冻和雪灾影响西南、中南等地

上半年,我国共遭受18次冷空气过程影响,较常年同期均值偏多。从常年看,低温冷冻和雪灾一般是1月份重,2、3月份轻,而今年是2月份重,1、3月份轻。2月份,南方低温雨雪天气强度偏强,受灾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区,造成大田蔬菜、经济林果等损失较重,部分地区农业大棚、牲畜棚舍、工贸简易厂房因积雪垮塌,局地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此外,4月底冷空气过程对华北、黄淮等地春播、农林和设施农业造成一定影响。

七、森林草原火灾时空分布较为集中,形势总体平稳

上半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11起,因森林火灾死亡6人;发生草原火灾19起,无人员伤亡。从时间上看,森林火灾集中发生于3—4月份,占78%。从区域上看,森林火灾南多北少,草原火灾区域集中。广西、湖南、江西、湖北、广东、云南、浙江、福建、四川、贵州等南方省份仍是森林火灾多发区域,约占72%。北方地区森林火灾以黑龙江、内蒙古、辽宁、陕西、山东、河南为主,占28%。草原火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和青海,共15起,占全部草原火灾的79%。

THE END
0.6.1气象灾害——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精品导学案4.成因是核心内容,侧重气象灾害的“致灾过程”; 5.要关注国内外重大气象灾害事件 综合思维 分析气候、地形等对气象灾害的作用,把握灾害成因与影响的关联 重点 常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危害 区域认知 辨析不同区域气象灾害的差异,理解区域环境对灾害类型、强度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认识气象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树立防灾减灾、协调人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7172394261>6;A;246e23?9859:497xjvor
1.1980—2020年全球重大洪灾时空特征探析为充分理解全球洪涝灾害的时空演变规律, 基于长时间序列全球历史洪灾数据, 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 在不同空间尺度和年代际、年际的时间尺度上, 全面分析了1980—2020年重大洪涝灾害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①全球洪灾次数在21世纪前10 a达到峰值, 死亡和影响人口在1990s达到峰值, 累计经济损失在2010s达到峰值jvzq<84umzp{0wmtk0io1ls1ctzjeuj1[46368N413?8
2.我国冰雹天气及预报研究进展近十几年来,我国北方与南方多次发生大范围雹暴灾害及随后人工防雹的广泛开展,迫切需要提供冰雹的短时和短期预报,引起人们对冰雹天气研究的重视。1975年成立了冰雹预报科研协作组,组织了多种全国性的学术活动,1980年对华北地区八次典型大范围雹暴个例分析组织了规模较大的会战,各地区对历史上出现的冰雹天气做了大量的个jvzq<84yyy4rzto0pgz/ew4szmp0c{ykenk0ckxvtciu1:>:62976
3.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范文对福建省的暴雨洪涝灾害时空格局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福建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对策[6-7];杨佩国等利用EM-DAT中的灾害记录数据资料,对亚太地区近20年洪涝灾害的时空特分析[8];廖永丰等对我国21世纪初发生的的自然灾情,进行空间分析[9];还有学者对广西暴雨洪涝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风险评估与区划、防御对策等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44;6/j}rn
4.庆阳市设施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摘要 通过对庆阳市1990—2020年8个国家气象站的气温、日照、降水等基础气象资料以及气象灾害监测数据分析,用线性趋势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影响庆阳市设施农业的各类气象灾害的时间变化特征,同时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庆阳市设施农业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0—2O20年,庆阳市极端最低气温与冬jvzq<84xr44c0zg884og}4Skmgo1Jwvkerf1Mjvckr@kmB22263IXTNX5M8LY5OP768LY]8FT,gtxr?SkqbphFtvkimghIgvcom
5.扬州市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报指标分析利用1992~2022年扬州市冰雹灾情和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扬州市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天气形势特征和环境场特征等。结果表明:扬州市冰雹次数的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月降雹数呈“单峰型”,峰值为7月;冰雹分布南多北少,降雹局地性明显;11~19时为主要降雹时段,占总jvzquC41yy}/jjsurwh/q{l1lq{spjq1rcvftrshqtsbvrtpArgqg{nf?9918<
6.应急管理部:2020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38亿人次受灾2020年,全国共出现58次大范围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较近5年均值明显偏多。全国1367个县(市、区)遭受风雹灾害,造成1514万人次受灾、93人死亡失踪。灾害影响南北差异大,主要表现为:北方主要以大风、冰雹等强对流灾害为主,集中发生在5—6月,对农作物造成重大损失;南方主要以连续、集中的短时jvzq<84lu0vfqyqg0eun0ls1p4532;6123691l87;7=5/<973;8267mvon
7.19492015年中国典型自然灾害及粮食灾损特征本文基于计算机数据挖掘、GIS平台,利用Python语言编程获取自然灾害、粮食种植相关统计数据,为了规避单从某种面积分析导致结论的片面性,构建灾害强度指数(多种面积加权百分比)研究灾害时序变化特征,运用空间探索数据分析方法[23]研究不同灾种在各省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区域组合规律,透视不同灾害的时空分布差异;最后运用粮食灾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kiyot{4424703;24;17769<:;3963>65;3:/uqyon
8.黄河三角洲地区雾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分析1李恬;赵天良;杨晓霞;王宏;李长军;近53年山东省霾季节性特征的年代际变异[J];生态环境学报;2014年09期 2杨华;柳艳香;章开美;江西省雾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5年01期 3吕相娟;万克利;赵玉洁;日照市霾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S1期 jvzquC41erle0lsmk0ipo7hp1Cxuklqg1EVGF]TVCN3[IZ]423=1;95:27?/j}r
9.山地气象学报2024年06期木兰溪流域性极端短时暴雨特征分析陈诗琳;张响亮;陈宇航;杨德南; 红河州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及冰雹灾害风险区划刘佳;郑春敏;蒋欣芸;赵盛彬;方杰; 毕节市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李文倩;林雪飞;蔡军;张丹;赵庭飞; 近59a威宁县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蔡彤;蔡军;杨承梅;柯莉萍;张孝秀;罗雄; jvzquC41yy}/ewpk0eun0ls1Lq{spjq1C/G6/P_SZ/814=3jvo
10.1964—2019年辽宁省平均风速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风的变化程度和强弱会引起其他气象要素变化,探究风场时空分布及其历史变化规律,可为气候预报预测和风能科学利用提供重要参考。基于1964―2019年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风速及其他气象因子的逐日监测数据,利用小波分析及经验正交分解法对近56 a辽宁省风场、风速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jvzq<84igqydkns0pgohcn3ce0io1LS132425;9;1l4dptn0uiy/497302:/2:=
11.2021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发布:直接经济损失等较去年明显下降总的看,上半年干旱灾害累计造成云南、广东、浙江、江西等14省(区)533.5万人受灾,121.4万人因旱需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431.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6.2亿元。 五、森林草原火灾时空分布集中,损失明显下降 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518起,造成15人死亡,受害森林面积约2607公顷,未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发生草原jvzquC41pg}t0‚hyd0ipo872433198581euovnsva6624=5770nuo
12.陕西省气象灾害灾情特征及年景评估期刊摘要:利用陕西省1984--2007年气象灾害普查数据,分析陕西气象灾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睨:暴雨洪涝、冰雹、干旱是陕西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别,其特征是危害大、灾情重、出现频率高、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但直接经济损失和农业成灾面积增大,气象灾害灾情有加重的趋势。采用综合集成评价方法定量分析评估了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uzwy496326617
13.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大全11篇[1]胡亚南,李阔,许吟隆.1951-2010年华北平原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粮食减产风险评估[J].中国农业气象,2013,3(2):197. 篇(2) 1 研究进展 风险分析现今已广泛运用于生物、环境、技术应用以及医学等多个领域,且发展极为迅猛。灾害大多承受着自然、社会、技术以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是一种多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562893jvor
14.广西发布2020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你亲历了哪些?原标题:广西发布2020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你亲历了哪些?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西频道 记者今天从广西气象服务中心获悉:为宣传和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广西气象局对2020年影响广西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发布2020年度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jvzquC41uf~x0rvknw4dqv4ujcxf1bX2{OY15WI[|O€R77mvon
15.2010—2020年全国冰雹灾害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冰雹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受环境因素和区域地形影响较大,是天气预报的难点之一,而其时空分布特征是该类天气预报得以依赖的大尺度背景,本文基于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管理系统中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和应急部门上报的冰雹灾情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和GIS技术,对2010—2020年中国冰雹灾害事件的变化规律和时空分布分类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jvzq<84yyy4c{ƒm0qtm/ew4ep1gsvrhng1jpk86203852?4d{|n/4974/2>:AngyVqgF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