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专家解析近期强对流天气特点与预警防范

新华网北京4月14日电(李海韵)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强对流天气也开始“闹腾”起来。清明刚过,雷电、冰雹、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就开始明显。强对流天气有哪些特点?它的预报难点究竟在哪里?目前强对流天气的预警是怎样的?公众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应对可能发生的强对流天气?针对这些问题,4月11日,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

专家: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

记者:新华网记者李海韵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亮 刘佳

直播现场。庄白羽 摄

冰雹夜袭贵阳,你被冰雹砸中的概率有多大?

记者:清明刚过,一场汤圆般大小的冰雹夜袭贵阳。这场冰雹天气过程的原因是什么?一次冰雹天气通常会持续多长时间?

张涛:简单说,是大气达成了发生强对流天气的主要物理条件,该物理条件主要考虑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水汽的汇聚,二是不稳定能量的积蓄,三是启动强对流天气的开关。通常这样的开关机制是比较复杂的,针对贵阳的这次强对流天气,可以说是地面冷空气入侵是启动的关键。四是高空强风动力环境,这对于冰雹的“长大”是必要条件。

冰雹的持续时间一般是比较短的,对于一个固定地点来说,通常是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对于冰雹雷暴云而言,一路降雹的过程时间会比固定时间稍长。一般来说,雷暴的生命史有几十分钟到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雷暴有一个消亡、再新生、再成长的更替过程,这样的情况下强对流系统会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广东潮州4月11日遭遇强对流天气。何晋生 摄

记者:据《贵阳晚报》报道,贵阳冰雹中有市民被砸到,有网友提问:被冰雹砸中的概率究竟有多大?什么样的冰雹算“大冰雹”?在我国,发生冰雹天气最多和最少的省份是哪里?

张涛:不好计算这个概率,但是我们可以从多年平均的情况来看一看。根据我们从1980到2010年的观测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我国发生冰雹概率最高的是在青藏高原,最高的观测站点为年均10-20次,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一年一个观测站点平均发生0.5-1次,再考虑到观测站点下冰雹的不均匀性和人的不确定因素,其实被冰雹砸到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据目前的观测,发生在我国的“大冰雹”数量不是特别多,一般来说直径超过2厘米的冰雹就算“大冰雹”了,直径5-10厘米的冰雹就比较罕见了。

在我国,发生冰雹天气最多的省份是青藏和青海,但大冰雹不算多,小冰雹很容易形成。在平原地区发生冰雹的概率比高原的地区低很多,但容易形成大冰雹。旱区冰雹发生的概率少,比如甘肃的东北部,水汽条件差,冰雹发生的概率非常低。我国新疆的南疆也是冰雹概率低的区域。

强对流天气是个大家族,有短时的强降水、强风、暴雨、冰雹、龙卷等

记者:强对流天气是个大家族,除冰雹天气,还有哪些天气现象属于强对流天气?

张涛:“强对流天气”顾名思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强”,另一是“对流”。“对流”说的是垂直方向的空气运动,类似烧开水时底部的水受热而向上翻滚,由浮力差异所驱动的垂直运动就是“对流”。这样的对流运动有强有弱,“强对流天气”的对流运动比较剧烈。强对流天气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各异的,一个强对流风暴过来,可以表现出风雨雷电等各个形态,短时的强降水、强风、暴雨、冰雹、龙卷等都属于强对流天气。

记者:强对流天气通常出现在一年中哪些季节?强对流天气有什么特点?

张涛:强对流天气需要上冷下暖的条件,春夏之交发生概率最大,从南往北,华南3-4月份,江南4-5月份,华北5-7月份高发。暴雨强对流在盛夏高发,秋季发生的概率比春天低,而冬季发生的概率极低。

强对流天气最主要的特点是时空尺度小,突发性强,也就是来得快、去得快。另外就是局地性强,具体地点可预报性比较差。还有一点是条件敏感性比较强,需要多个条件刚好密切配合,才会出现很强的强对流天气。如果某一个条件差一点,就不会发生像贵阳冰雹那样的事件。这也增加了我们预报的难度。

记者:强对流天气出现之前,有哪些征兆?强对流天气预报的难点在哪儿?

张涛:按不同时间考虑,提前一两天,天空是晴空万里的,这样有利于太阳辐射给地面加温。时间靠近一点,在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几个小时前,人通常会感觉到闷热,这也就是说在高温闷热“桑拿天”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强对流天气,这个过程实际就是不稳定的能量和水汽在积聚。时间临近时,你会发现天空风起云涌,有一些积云,就是像棉花那样一朵一朵的云,生成得比较大的,就容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再往近来说,可能远处已经出现强对流天气了,如果听到远雷逐渐逼近,天昏地暗(专业上称为“黑昼”),风向急转、风力陡升,那就是一场雷雨冰雹离你不远了,也就是几分钟后就会发生。

强对流天气预报难点的根本原因来源于天气系统的尺度小。通常,寒潮、台风等过程生命史长,持续几天或一周甚至更长,而一个雷暴,生命史只有几十分钟。而从空间来说,冷空气对应的是地面庞大的冷高压,横跨几千上万公里,而一个雷暴的尺度可能就几十公里。对于越大越慢的系统,可预报性比较高,因为我们大气模拟可以把这些天气过程模拟出来。而对于小的天气系统来说,模拟起来更难一些,一些小因子也不能去掉。还有一个原因是强对流天气系统变化快、局地性强,造成预报上的挑战。

强对流天气危害较大,公众出行需提防

记者:目前我们对强对流天气的预警是怎样划分的?公众可以从哪些途径收到预警信息?

张涛:强对流天气预警是一种短期的预警,目前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主要是24小时之内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可能性,以冰雹和雷暴大风为主。我们把强对流天气预警分为蓝色、黄色和橙色,它的等级与风雨雷电的强度相关,也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范围相关。

对于省地市来说,关注的地区范围更小,时间更短,准确率也要高一些,可能是几个小时。目前各省地市有雷电预警、雷雨大风预警和冰雹预警。因各地区降水量、地形不同,因此,涉及的预警类型也不同。

对于公众来说,接收气象部门发布的强对流天气预警,通常需要提前一两天关注天气预报中是否有提到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如果有就需要留意。强对流预警的时效较短,因此,在当天特别要留意是否有强对流天气预警。我们一般会通过短信、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预警。

记者:强对流天气危害较大,会对生产生活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张涛:强对流天气涉及风雨雷电,因此危害也是多方面的。从风来说,雷暴大风造成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下击暴流,它对航空来说是种非常危险的灾害,在飞机起飞或降落阶段如遇下击暴流,可以使飞机坠毁。如遇上强的雷暴大风,会产生风灾,吹倒建筑,造成人员伤亡。风还会对农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小麦生长和收割阶段,如遇大风会造成倒伏,造成小麦歉收。此外,风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是龙卷风了,如遇强龙卷风,所过之处会被夷为平地。

从雨来说,持续多日的对流性的降水会引发洪水,而短时间内的强降水会造成内涝,比如城市内涝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就是看海现象。发生在农村的内涝会影响农田,农田渍涝从而造成作物减产。就雷电而言,影响最大的也是航空,会造成大量航班延误。此外,还会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每年我国因雷击死亡的人数还比较多。

记者: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正确防雷?

张涛:在雷电天气发生的时候,最重要的是:避免成为制高点。如在旷野中,不要待在大树下或电线杆下,对旷野来说,大树和电线杆就是制高点。进入春夏,对于我国来说,大部分地区都将先后出现强对流天气,因此,公众出行要密切关注天气信息,做好出行安排与防御。

THE END
0.冰雹是什么时候下的冰雹是哪个季节下的导语:据研究,地形越复杂的地区,冰雹是越容易发生的。在一年中,有些时间段出现冰雹的天气是比较多的,那么,朋友们知道冰雹是什么时候下的?冰雹是哪个季节下的?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冰雹是什么时候下的 冰雹 jvzquC41o0zjcwvk0eun1wjyu1922B8;0jznn
1.冰雹一般多发于哪个季节蚂蚁庄园冰雹多发季节7月10日答案冰雹一般多发于哪个季节?这个问题可以让大家清晰的了解冰雹多发季节是哪个季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相关资讯,感兴趣的朋友们赶紧来看看吧。 冰雹一般多发于哪个季节? 正确答案:夏季 解析: 多发于盛夏时节,盛夏时,0℃层高度偏高,冰晶粒子还未落到地面就融化了,春季出现冰雹灾害的频率偏高,强度也偏大,而且春季冷暖jvzquC41o0msgnszh0ipo8ftvkimg894;4790qyon
2.冰雹是什么季节下的生活频道小冰珠在云层中上下翻滚,不断将周围的水滴粘附凝结成冰,冰变得越来越重,最后就从高空砸了下来,这就是冰雹。 冰雹是什么季节下的 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都有可能下冰雹,但是在夏季或者春夏之交时节,最容易下冰雹。 因为冰雹产生在对流云里,需要有对流空气,夏天或者春夏之交时节天气炎热,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容易产jvzquC41o0pjcwl|k0ipo8ri17>87@3jvor
3.冰雹为啥出现在夏天而非冬天?看到冰雹中的“冰”字,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将其与寒冷的冬天联系起来。但事实上,冰雹主要出现在5—9月,这5个月的总雹日占全年雹日的80%以上,其中又以6月为冰雹盛行月。冬季是冰雹最少出现的季节。为什么冰雹更青睐温暖甚至炎热的季节? 解释这一看似反常的自然现象,要从冰雹的形成机制说起。与一般的降水不同,冰jvzquC41o0zigyfrgt4dp8sgyuJfvjnnahusyjwfa;?43955
4.冰雹在古代意味着什么冰雹在古代象征什么1、农谚有“恶云见风长,冰雹随风落”的说法。下冰雹前常常出现大风,而且风向变化剧烈。如果下冰雹的季节早晨凉、湿度大,中午太阳辐射强烈,造成空气对流旺盛,则容易发展成积雨云而形成冰雹。2、下冰雹实际上就一种强对流天气情况,jvzq<84o0{~mcm~0eqs0lrsi{ct03B;3:4:/uqyon
5.气象部门解答冰雹成因:季节交替,“上冷下热”剧烈对流这是5月13日在北京市西城区拍摄的冰雹。新华社记者 李贺摄 另据北京市气象部门介绍,一般来说,北京地区5月至6月期间是冰雹的高发期。这段时间处于季节交替阶段,下垫面逐渐回暖,高空仍受冷空气影响,很容易出现冰雹天气。 针对此次天气过程,北京市气象台已发布雷电黄色、大风蓝色和冰雹黄色预警信号。预计傍晚到23时,jvzq<847i0not7hp1pkxu8513;837@;56;?1;A797:;
6.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8h48=:74fg72@9ehcjc4?hd3:g25oh9f
7.冰雹诞生记第二,冰雹一般多出现在什么季节? 在我国,冰雹主要出现在每年的4月到10月,其中5月至9月的降雹日数约占全年总量的80%以上,一般6月为最活跃月份。当然,也要注意不同地区,冰雹出现最多的月份会有差异。 冰雹的形成需要强对流的天气条件做支撑,夏季强对流天气多发,为冰雹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冬季近地面气温普遍偏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9;914@d337823:>;;0nuou
8.南方多地出现强对流强降雨天气,大风冰雹、旱涝不均等或影响春季每年春季,南方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偏南气流会将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的暖湿空气向北输送,同时北方的干冷空气虽不像冬季那么强势,但也仍未退缩,会不断扩散南下,冷暖空气交汇处就会出现不稳定天气,形成强降雨带或对流性降雨。4~6月是我国的华南前汛期季节,冷暖空气交汇在华南至江南南部,在这一带形成强降雨。jvzq<84hkgre0:5lsmg/exr0ep532;9263>0e?:927716>3ujvsm
9.整个朋友圈都在下冰雹大数据告诉你哪里冰雹最高发气象数据显示,我国出现冰雹概率最高的地区在青藏高原,青海南部、西藏北部、川西高原部分地区等地年均日数超过10天,最高可达15-30天;云贵高原、华北中北部等地年均日数也有3-5天;东部平原地区相对较低,大部地区的年均日数低于1天。 我国幅员辽阔,全年12个月皆有可能出现冰雹,总体来说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为高发jvzq<84{uz}/elyx0et0c{ykenk/j}rnAkzfohnf?8;88<:626?78@723397
10.下雨+大风+冰雹,最近天气很“暴躁”!啥原因?什么时候能结束?3、这段时间还下起了冰雹,属于正常现象吗? 答:在宣城的气象史上,这样的季节下冰雹并不少见。但5月10日、5月14日、5月15日,宣州区、泾县、郎溪县都下起了冰雹,有些冰雹直径还超过了2厘米,的确有一些反常。 近10年来,同季节内,宣城地区也出现过冰雹,但大都以2厘米以下的小冰雹为主,像这么大的比较少见。jvzq<84yyy4ywjsyyy4dqv4424702>43:1}brh>;42?589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