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火箭炮威力虽猛,但缺乏精确度,只能靠数量取胜。然而,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尤其是中国在这一领域持续投入和创新,火箭炮的性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甚至具备了接近导弹的精准打击能力。
如今,外媒在评选全球最先进的火箭炮时,前三名居然清一色来自中国。这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几十年努力和积累的成果。
在国际市场上,美国有M270,俄罗斯有BM-30,而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引进经验的同时进行自主研发。结果是,中国火箭炮不仅型号多,射程远,精度高,而且在数量和性能上均处于领先。像WS-2D、神鹰-400和PHL-03这些明星型号,不仅覆盖范围广,还加入了制导系统,大幅减少了弹药浪费,让“火力覆盖”变成“精准打击”。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 WS-2D:射程高达480公里,被称为“火箭炮里的长跑健将”。相比之下,美国M270的最大射程只有300公里,俄罗斯BM-30更是停留在150公里左右。WS-2D由四川航天工业公司研制,口径425毫米,单枚火箭重量约1300公斤,精度控制在30米以内。一个作战单元可拥有6到9辆发射车,每辆可装载6枚火箭,具备强大的齐射能力。凭借高性价比,它在国际市场上常作为短程导弹的替代品,被不少缺乏导弹技术的国家引进。
- 神鹰-400:由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推出,射程在350至420公里之间。它最大的特色是垂直发射,这在火箭炮中极为罕见,通常只出现在导弹系统里。它采用8×8越野卡车作为底盘,发射时筒盖打开,火箭垂直升空,配合惯性、雷达和末端制导,能够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由于制导模块可单独出售,也让它在出口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卡塔尔和缅甸都曾采购。
- PHL-03:2004年服役,外贸型号称为AR-2,由北方工业公司在俄罗斯BM-30基础上改进而来。它有12管300毫米口径,射程150公里,可发射多种弹药,包括杀伤爆破、破甲子母和云爆弹,战斗部重量达280公斤。升级后的PHL-03在精度和全天候作战能力上都有显著提升,被誉为“装甲克星”。虽然如今有更先进的PHL-16逐步接替它,但PHL-03依旧是中国军队和国际市场的重要力量。
这些成果背后,是中国军工持续数十年的努力。上世纪80年代,中国陆军启动远程火箭炮项目,四家公司竞标,最终由AR-1(即后来的PHL-03)胜出,其余公司则转向外贸市场,神鹰-400就是这样起步的。随着技术积累,中国逐渐突破了精度瓶颈,将GPS和惯性制导结合应用在火箭炮上,让其真正从“粗放”走向“精确”。
中国能够在这一领域迅速崛起,原因有二:一是国家对军工研发投入巨大,仅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就进行了46次火箭发射,全球仅次于美国;二是没有受到《中导条约》的约束,因此在中程火力系统的研发上没有限制,能自由探索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