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之后,美国的“Defence-Blog”网站终于对巴基斯坦最新展出的“法塔赫-4”战术导弹进行了报道。该导弹搭载在中国越野车底盘上,具备750公里的射程和高精度的打击能力,“Defence-Blog”将其称为“先发制人的常规战略装备”。然而,巴基斯坦能够在短短四年内,打造出一套如此先进的制导火箭炮系统,却并没有在报道中进行详细阐述。
在2020年之前,南亚地区并没有出现过特别先进的大口径火箭炮,印度采购的俄制“龙卷风”火箭炮和巴基斯坦的A-100火箭炮,均属于较为基础的装备。直到2021年8月,巴基斯坦突然宣布成功试射了“法塔赫-1”型火箭炮,这款搭载300毫米火箭弹的武器具有最大射程140公里,战斗部重量为300公斤,精度可达5米左右。它的出现立即对印巴边境的军事平衡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了对抗印度的有力武器。紧接着,俄乌战争爆发,美制的“海马斯”火箭炮在战场上频频亮相,印度开始意识到“法塔赫-1”的真正威力。正在印度寻求应对之策时,射程达到400公里的“法塔赫-2”型火箭炮横空出世,令印度军方压力倍增。
到了2023年底和2024年初,巴基斯坦成功试射了“法塔赫-2”型火箭炮,并将其发展成为战略威慑装备。尽管它仍被称为“制导火箭炮”,但实际上,它已经具备了战术导弹的性能。400公里的射程让它能够威胁到新德里,使得巴基斯坦能够在军事上与印度抗衡,尤其是在印度的“布拉莫斯”导弹系统面前,“法塔赫-2”成为了一种相对廉价且高效的对策。
然而,巴基斯坦要开发出300公里以上射程的远程武器并非易事。尽管巴基斯坦自有弹道导弹技术基础,但要在短短三年内完成与越野载具的结合,进行有效的系统整合,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业内普遍认为,巴基斯坦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中航工业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在制导设备和系统集成方面的帮助。与此相比,印度在弹道导弹领域的积累深厚,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外部支持,仍未能突破大口径火箭炮这一领域的技术瓶颈。
“法塔赫-3”型火箭炮与“法塔赫-4”型火箭炮首次对外亮相,这两款武器的射程分别为550公里和750公里,显示了巴基斯坦在远程打击能力上的突破。这些新型火箭炮的研发理念,受到了阿富汗战争时期的“战斧”导弹误入巴基斯坦事件的启发。巴基斯坦在收集这些导弹后,开始与邻国合作,最终推出了“巴布尔-1”巡航导弹,其基础数据与“法塔赫-3”相似。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巴基斯坦推出了“巴布尔-2”以及更为先进的“法塔赫-4”,它们不仅具备了更强的机动性、重新装填速度和火力持续性,还使得巴基斯坦的火箭炮系统具备了更强的战略威慑力。
然而,550公里的射程对巴基斯坦来说并未带来质的飞跃。与“法塔赫-2”相比,它的射程并未大幅提升,反而增加了制造难度。因此,巴基斯坦在推广“法塔赫-3”时显得更加低调。总体来说,自2021年以来,巴基斯坦的“法塔赫”系列迅速从零起步,四年内发展出了四个不同射程的子型号,配置合理,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存在。在2023年5月的印巴冲突中,“法塔赫-1”就表现出了其卓越的快速打击与精准摧毁能力,未来“法塔赫”系列的潜力仍然巨大,而印度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
多年来,许多国家都向中国采购过火箭炮,但巴基斯坦所获得的技术支持和待遇却是最高的。这一事实同样体现在SH-15、VT-4以及“枭龙”战斗机等项目上。与印度相比,尽管印度和俄罗斯的军事合作不断深入,但高昂的成本和低效的回报使得印度的装备相较之下显得较为落后,优劣形势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