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发现屋外的灌木丛和车上
都覆着一层白色的霜
像飘了一层雪一样
难道是自然界用冷酷的霜向我们警示:
严冬来了!
有人说“冬天无雪便是霜”
只要白天晴朗,夜间无风
早晨便会有霜
那么,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霜的形成需要两大条件:
第一,霜是在地面或近地物体冷却到0℃以下时生成的。这里的温度一般可看作地表温度(通常称地面温度),而不是大气温度(即气温)。霜生成的天气条件是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而在这种天气条件下,地面温度和气温的差异往往是很大的。当地面温度在0~-5℃之间时,气温仍在0℃以上的情况是极为常见的。
第二,霜是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华”而成的。凝华是指水汽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在气象上,把由水汽凝结成露,又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也归在霜一类里。
综上所述,霜的正确定义,应该是:霜是指水汽凝华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滴冻结而成的冰珠。霜一般由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寒冷晴朗微风的夜晚,最有利于霜的形成。
有霜出现时常伴有霜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常常会给诗人带来伤感的情绪。但对于农民,霜冻才真正可怕!
霜冻和霜是一样的
霜冻对作物有什么危害?
据新华网报道,霜冻对作物的影响很大,甚至可能导致作物颗粒无收。霜冻时,温度在0℃以下的低温会造成作物细胞内部与细胞间的水分凝结成冰,这些冰晶会继续吸收细胞内的水分,体积逐渐膨胀,然后不断挤压细胞,造成细胞水分的流失。细胞损失过多水分后,细胞质的胶体物质就会发生凝固,导致细胞枯萎。
如何预防霜冻?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报道,预防霜冻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01
喷水法:小面积的园林植物可以用喷水法,即利用霜冻来临前的1小时,对植物不断喷水。喷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及温度(使空气升温2℃左右),起到预防霜冻的效果。
02
遮盖法:利用稻草、麦秆等覆盖植物,可防止冷空气入侵,同时减少热量散失,提高1℃-2℃的气温。此外,针对矮秆苗木植物,可用土埋的方法,但此方法只适用于小面积的霜冻。
03
施肥法:在霜冻来临前3天-4天施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提高土温。暖性肥料常用的有厩肥、堆肥和草木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