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教版高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认证主体:遵化市龙源小区微传网络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281MA09U3NC1M

下载本文档

1、山教版高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人类认识的宇宙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基本概念2、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3、理解地球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并分析其原因。4、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宇宙观打下基础重点难点:天体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教具设计八地球仪、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图、太阳系模式图讲授过程:讲授新课:一、天体1,自然人体人造大体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聚集态的星体及星际物质)注:不作特殊交代的天体均指自然天体2,几种

2、常见天体的观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总结讲述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3、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1)定义:从质量、组成、形状、发光与否等角度总结交代:数目多少(肉眼所见6000多颗)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2)运动特点:(由恒星的恒字引发学生分析北斗七星图形变化”图说明特点)结论:恒星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相对位置似乎固定不变,故称恒星3)光年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强调距离,)分析知识点: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8分钟)(1.5亿公里)距离地球次运的恒星是(4.2光年)现在能够探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基本概念2、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

3、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3、理解地球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并分析其原因。4、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宇宙观打下基础重点难点:天体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教具设计:地球仪、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图、太阳系模式图讲授过程:讲授新课:二、天体3、自然天体人造天体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聚集态的星体及星际物质)注:不作特殊交代的天体均指自然天体4、几种常见天体的观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总结讲述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3、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2)定义:从质量、组成、形状、发光与否等角度总结交代:数目

4、多少(肉眼所见6000多颗)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2)运动特点:(由恒星的恒字引发学生分析北斗七星图形变化”图说明特点)结论:恒星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相对位置似乎固定不变,故称恒星3)光年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强调距离)分析知识点: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8分钟)第二课太阳月球地球的关系教学目的:1、了解太阳辐射的基本情况:太阳常数、能量来源,太阳活动2、了解太阳能源对地球的币:大影响以及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3,理解月相及其变化的规律。重点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月相变化教具设计J:太阳能量来源录象、太阳黑子图、耀斑图讲授过程:知识回顾:1、天体的种类有那些:2、九大行星按

6、不能在地表;而应该在什么地方呢?从而过度到太阳常数的学习回答:如果在大气的上界放三个不同的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加深学生对太阳常数的理解三、太阳活动看图片结合故事:古人把太阳变黑称为是不祥的征兆看黑子、耀斑图讲述他们发生的原理观看P.8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分析课后问题:1、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与黑子相对数之间,有怎样的相关性?2、太阳黑子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大约为多少年?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读图分析)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可适当讲解大气层中的电离层)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五、月相及其变化用课件模拟地球、月球和太阳相互运动关系结合课本P.9月相成因图分析:1、月球位

7、于公转轨道的A和C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这两个位置的月相有什么区别?2、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B和D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这两个位置的月相有什么区别?结合实际的观测:月相、月出、月落、月亮的形状P.10表第三课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学目的:4、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5、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6、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和宇宙环境的保护。7、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重点难点:宇宙资源、宇宙空间探索利用教具设计:空间站、探测器的影响和图片讲授过程:知识回顾1:1、太阳辐射的形式和太阳能量来源2、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地方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新课讲授:

8、教学方法: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资料,上课时由学生来讲述。一、宇宙资源问题:人类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的开发探索宇宙空间呢?引起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1、矿产资源如:月球上就有地球上没有的60种元素2、太阳能资源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宇宙空间的太阳能资源?来回忆地表的太阳辐射受到的影响因素:地形(海拔)、纬度、气候3、空间资源由于地球上人口的增多,能源、资源的缺乏引出二、宇宙探索的发展方法一:通过学生所收集资料的介绍使学生在收集过程中学习、感受宇宙探索的发展方法二:通过观看录象1、美国呻可波罗”号登月计划2、原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3,我国的长征号系列火箭4、我国第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号从中学习

9、世界宇宙探索的过程及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三、保护宇宙环境人类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各种航天器,固然有十分重大的科研和应用价值,但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太空垃圾,许多科学家大声疾呼:保持太空清洁课题:第四课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一自转和公转教学目的】:8、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以及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9、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10,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II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重:点难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教具设计:模型

10、、地球仪、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录象讲授过程:知识回顾: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及发生的地方?6、宇宙资源包括哪几方面的资源?新课讲授:一、地球的自转注:地球的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1、从不同的方向看地球自转(通过地球仪的演示从不同的角度)请同学描述地球自西向东转a、从北极上空看:学生观测思考后得出结论b、从南极上空看:c、侧面北极在上:d、侧面南极在上:2、地球自转的周期:23小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3,地球自转速度通过对周期的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每小时15度线速度:读图P.15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思考各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150150150

11、837千米1447千米1670千米30060000小结: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都相同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有时间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方向可以简单讲述作为对地球自转方向的巩固2、B太阳远日点(7月初)近日点(1月初)方向地球公转的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读图P.16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一近日点和远H点读表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观察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补充知识:开普勒二定律增加学生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理解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从第二课中太阳辐射的差异引出为什么纬度会影

12、响太阳辐射思考太阳是否永远直射在赤道上呢?1、黄赤交角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介绍后读图P.17黄赤交角图了解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地轴和赤道面的交角:地轴和黄道面的交角2、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轴的倾向一直不变;学生思考:那么地轴是否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呢?用图形、录象直观的观测太阳直射点的不同这是本课的难点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讲解:a、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时太阳照射的情况。这时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学生容易判断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画。b、夏至6月22日直射最北界北回归线S春分3月21日直射赤道秋分9月23日直射赤道冬至12月22日直射最南界南回归线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照射情况。这时由于书本图中不能看清楚用实物或电脑演示

13、公转黄道面自转赤道面斜身绕日方向不变黄赤交角2302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年移动总结:课题:第五课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地转偏向等概念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能画出晨昏线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并能够对身边的现象进行分析。重点难点:昼弧线夜弧昼弧线太阳光线1,晨昏线的画法;2、时间的计算;3、对水平运动的物体进行分析教具设计:讲授过程:知识回顾:1、地球自转的周期2、黄赤交角的大小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新课讲授:一、晨昏线由太阳直射点引入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地球,

14、半个地球被照射到半个地球照射不到介绍昼半球、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昏线的画法:1、侧面图:夏至日(6.22)冬至日(12.22)2、北极上空图:2、南极上空图用地球仪演示晨昏线如何画侧面图和极地上空图2、昼夜更替周期:运用、太阳II和恒星11投影片分析同恒星ElE2E3P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球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结论:恒星日23h56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h(360059)一昼夜交替的周期二、地方时1、经线和纬线的介绍2、问题地球上的天从哪里开始?N学生讨论:AA点的时间早于B点早于C点B从中发现问题

15、:我们应该确定一个地方为最早太阳照射的地点。3、时区的计算:东加西减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看偏右南半球: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看偏左课题:第六课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教学目的1:1、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四季和五带的概念2、理解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理解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掌握计算不同纬度太阳高度的方法3、进一步掌握不同时间的晨昏线的画法学会分析世界各地昼夜长短的关系4、了解地球上四季和五带的划分重点难点: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具设计:讲授过程:知识回顾: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5、晨昏线的绘制新课讲授:一、昼

16、夜长短的变化教法:从课前的回忆复习晨昏线的绘制得到左图,引导学生分别在不同的纬度位置太阳升起的时间和太阳落下的时间(复习地方时和时区的知识点)问题:1、A、B、C点为几点?2、该纬线上几点太阳升起、几点太阳落山、昼长为几小时?:00落下昼从以上的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该纬线上太阳4:00升起,长16小时学生应用:赤道上的昼长为多少呢?南半球?学生总结: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哪里?全球的昼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知识衍生:如果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或南半球的话?知识扩张:分析什么时候北极圈内全部都出现极夜?什么时候北纬80度以内出现极夜?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概念的复习2、太阳高度的II变化规律

17、以及日变化的周期3、同一时间不同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得出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等于两地之间的纬度差课题:第一课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和主要特征。市点难点:气温的垂直分布教具设计:大气垂直分层图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引导:在太空中看地球,她是一个美丽的蓝色天体,从行星际空间进入地球,要穿过厚厚的地球大气层,透过大气底层的云层,可以看到地壳表面的广阔的海洋,陆地上镶嵌着晶莹的冰川,珠玉般的湖泊和银带似的河流,它们是地球上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郁郁葱葱的森林、草原和无数的动植物及其生存

18、环境,构成了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生物圈,地球上除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层外,还有地壳、地壳以下的地幔、地核三个内部圈层,所以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各个圈层组成的球体,这些具有共同球心的同心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活动,我们要了解地理环境,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必须学习组成地球的各个圈层的结构和特点。【讲授新课:引言部分:1、地球的圈层结构2,大气存在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阅读并小结)1)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保护地球的体温”:形成水的循环:改变地表形态。2)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主题部分: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及作用(让学生阅读,小结列表)大气的

19、组成作用洁空气主要成分N2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02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次要成分C0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保温(吸收红外线)03吸收紫外线,使生物避免杀伤水汽成云致雨的条件;保温(吸收红外线)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条件;反射、散射太阳辐射二、大气的垂直分层2,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读大气垂直分层投影片分析总结:层次高(Km)度气温的垂直变化的原因其它特征高层大气50-55因纬度而异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H上升T上升H升T上升氧原子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交代电离层课本电离层图H上升T下降没有03吸收紫外线对流运动剧烈平流层H上升T上升03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水平运动为主;

20、水汽杂质少,云雨绝迹,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H上升T卜降大气的热量来自地面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与人类最密切课题:第二课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学目的:5,了解太阳辐射的波长组成6、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7、进一步掌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并着重理解保温作用的机理8、了解大气对全球热量平衡的作用重点难点:1、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2、地面对大气的保温效应教具设计:讲授过程J:知识回顾:1、大气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氮气、二氧化碳、水汽、尘埃2、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方面新课讲授:讲授过程:讲授新课1:阅读课本P.57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和地球表面

21、昼夜温差分析大气的功能。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C02吸收红外线03吸收紫外线1、吸收作用特点:有选择性2、反射作用特点:无选择性思考:夏天多云白天气温不会太高的原因。3、散射作用例:晴朗的天空呈脂蓝色的原因。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亮的?大气上界大气吸收19%大气地面吸收47%大气和地面反射、散射34%太阳过渡由上可知:太阳辐射被削弱的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及可见光的蓝光部分,而能量占大多数的可见光绝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层而到达地面,很显然,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大气得到的多。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达1270-1830C,与月球相比,地球表面昼夜间的温差缓和

22、得多,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地球昼夜交替周期比月球短,但更重要的是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读课本P.50-P.51图示分析:温室效应”大气上界大气辐射射向地面射向宇宙空间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地而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长波辐射1、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贮存能量C02和H2吸收特性75-95%的吸收率2、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部分损失解释: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暖和的原因?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课题:第三课大气的运动教学目的:9、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热力环流,并了解大气发生热力环流的原因了解大气的水

23、平运动,学会读气压图在气压图中描述风向,理解水平大气的受力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重点难点:2、热力环流2、等压线图上教具设计:讲授过程:知识回顾:3、大气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氮气、二氧化碳、水汽、尘埃4、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方面新课讲授1:讲授过程:讲授新课1:一、大气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分析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投影片“认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一般情况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注意交代: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高度越往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总结:太阳辐射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水平运动同水平面气压差异

24、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重点分析三力作用下形成的风”投影片,了解风产生的原动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注意交代基本概念: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高压低压气压差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风)直接原因原动力1010100810061004(北半球)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方向: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1010100810061004(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摩擦力:1010100810061004(北半球)方向与风向相

25、反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方为低压右后方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垂宜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平行于等压线斜穿等压线总结:课题: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教学目的J:1、使学生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2、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4、季风的形成和分布重点难点:大气环流的成因,季风的成因教学方法:大气环流比较复杂,通过作板图,采取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的方法化解难点知识进行教学讲授过程:复习引导卜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气运动局部地区发生的最常见的运动形式气旋和反气旋,其实在整个全球也发生着大规模的大气运动形式大气环流讲授新课:一

26、、大气环流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2,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3、大气环流的形成:假设: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第一步低低IH1极地高压带赤道低压带总结:冷热不均产生了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故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第二步假设:地表均一太阳直射点赤道(不移动)赤道低压带中纬西风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参照讲授情况补充历史故事:在航海路线匕为了确保安全,常选择稳定的信风带航线,而不走多风暴的西风航线,故称贸易风”。第:次世界大战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海军就是大胆地选择了多风暴的西风带航线,出

27、乎意料之外偷袭成功的.总结: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故为动力因素所致。第三步假设:地表均一低气压带23026/23026/66034/66034/0023026/23026/66034/66034/00高气压带冬至日秋分日春分日夏至日太阳位置读课本P.67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分析掌握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引起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海路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气压带、风带由带状块状夏季:副热带高压被亚欧大陆切断形成亚洲低压冬季:副极地低压被亚欧大陆切断

28、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我国的气候主要受到这几个气压的影响三、季风环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位移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东亚:夏:东南风冬季:西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位移南亚: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课题:第五课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的J:1、使学生了解天气系统的区别2、使学生掌握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本因素:3、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保护气候资源,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观点,为创建有利于人类活动的更加美好的气候环境而努力。重点难点J: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气团、锋面对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和对我国的影响教具设计:气团分布的挂图、锋面板图、世界气候类型图课时安排:4课时

29、讲授过程:复习引导:由日常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引出天气的概念,再由天气引出气候概念。一、锋面(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界面称为锋面。(画图表示锋、锋面、锋线)(2)锋面的形成、分类与天气的关系读课本P.46冷锋、暖锋示意图:运用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场暖”引入注意比较、判别(锋面交角大小、气流运动方向、降水分布)重点分析冷锋边讲边绘板图讲述和总结。冷空气代替原暖空气,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空气主动移向暖空气冷锋锋前天气锋面天气锋后天气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快行冷锋慢行冷锋冷空气推进快冷空气缓慢移动暖空气急剧抬升暖空气平稳抬升狂风暴雨大风沙暴天气连续性降水注意举例说明:我国北

30、方夏季的暴雨天气冬季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天气对比总结暖锋、准静止锋”暖空气主动移向冷空气暖锋锋前天气锋面天气锋后天气单一冷空气控制,低温晴朗暖空气主:动沿冷空气缓慢爬升连续性降水暖空气代替原冷空气,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锋前天气冷暖空气相遇或拉锯式移动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地形阻挡阴雨连绵例:梅雨(江淮准静止锋)例:昆明准静止锋(昆晴贵阴)、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气旋和反气旋1、气压场(气压类型)读课本p.61、海平面等压线布图分析:等压线分布图反映了水平方向上气压分布状况。注意交代:高压脊、低压槽;高低气压是相对的。2、气旋和反气旋(绘图分析)(以北半球为主要分析对象)10

31、00.01002.51005.0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1000.01002.51005.0注意说明:气旋、反气旋与低气压、高气压的关系;气旋和反气旋的不同部位吹的风的方向不同气旋反气旋定义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旋泯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成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而形成旋涡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而形成旋涡因中心气压低气压高气压流方向垂直方向上升下沉水平N一逆时针辐合N一顺时针辐散方向S-顺时针辐合S一逆时针辐散情况一般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天气晴朗气|-1对我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就是

32、强烈的热带气旋伏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响的影高压旱天气-副热带高压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1000.01002.51005.01000.01002.51005.0示意图(北半球)课题:第六课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教学目的:1、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对气候影响的表现;2、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保护气候资源、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观点,为创建有利于人类活动的气候环境而努力。重点难点: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各因素对气候影响的表现1教具设计: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投影片、气候的世界分布图讲授过程:复习引导:复习锋面对天气的影响,导入影响气候的因素讲授新课1:一、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主

33、要是那些长期起作用的因素,一般说来,描述气候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方面。1、太阳辐射(影响气候最基本的影响因素)终年高温热带终年严寒终年严寒寒带寒带温带温带亚寒带(冬季严寒漫长,暖季短促)温带(冬暖夏热)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暖)亚寒带(冬季严寒漫长,暖季短促)温带(冬暖夏热)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暖)纬度位置不同,太阳高度不一样形成热量的地区差异一五带【过渡1各纬度的热量分配不均造成大气环流,而大气环流又促进了高低纬、海陆间的热量和水分的交换,因此大气环流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2、大气环流(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不同的环流条件,气候各不相同重点分析:利用投影片分析300-400N大陆东西岸气候

34、有何不同?截然不同的原因的原因何在?过渡】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和水分来自地面,故地面状况不同气候不同3、地面状况地面状况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课本P.84反射率表);例:雪后寒I有极洲形成世界极端最低气温的原因”地面状况不同,热容量不同;例: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及差异”(课本P.84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比较表)地面状况不同,对气流影响程度也不同;例:山地背风坡和迎风坡的气候差异(地形雨)海拔高度的变化造成的气候垂直差异”洋流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4、人类活动与气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己总结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掌握: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与风向的关系;疗养院的布局与气候条件

35、的关系。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人类设法改变地面状况,进而改造和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例:人工造林与滥伐森林”对气候的不同影响交代:当前人类改造气候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人工造林2)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使大气污染加币:,导致气候变化重点分析:温室效应臭氧破坏酸雨等现象的产生原因,污染物质的来源及所造成的影响。二、气候类型的分布课题:第七课气候资源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气候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使学生理解气候资源对人类的作用,与农业的关系,能举例说明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对农业的影响。重点难点:1.气候资源的概念2.气候资源的特点3气候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实际问题教具设计:讲授过程J:复习

36、引导说一说地中海式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地区。2.季风气候有哪几种?分别在什么地区?【引入新课】我们常用一帆风顺”这个成语比喻做事顺利,其实,从地理的角度看,这个成语说明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可以被人们所利用。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气候资源。讲授新课:.气候资源的概念:(1)自然界存在哪些可以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或能源的气候要素或气候现象?(前者如日照、温度、降水、气压和风等,后者如四季、酷暑、严冬、四季如春、雨热同期等)(2)举例说明气候要素或气候现象是如何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或能源的。(如太阳能、风能等)云雾、冰雪、雾淞等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小结:气候资源是指可以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

37、能源、观赏游览价值的气候要素或气候现象的总体。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的共同特点。(1)气候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举出具体的例子o(2)气候同其他自然资源一样,离不开对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充分说明了气候能为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但我们也知道,并不是说有田有地就定有好收入。比如,我市郊区的城南、黄码就比和平、武墩富裕,为什么?因为前者搞了大棚。由此我们想到,气候同其他自然资源一样,离不开对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气候资源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点。(1)

38、气候资源的普遍存在性光、热、降水等在各地普遍存在那么,它们的数量和结构是否存在差异?(2)气候资源的数值特征提问:为什么橘逾淮而为枳”?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6表2.6,了解我国四个地区的积温与种植制度的关系,得出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才具有资源价值”的结论。实例:尽管气候资源普遍存在,但地区差异显著,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适宜种植范围。如一般橡胶分布在热带(我国分布在17。以南的地区),水稻分布在亚热带(我国一直到黑龙江省)等。投影我国的积温和温度带、降水和干湿地区以及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分布(叠加)。.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概述宗恩少年时曾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说明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已经学会利

39、用风力。但当时只限于航行和水车等。如今,风力还可用于发电、制热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开发利用水平与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息息相关)。当今哪些部门利用气候资源最为广泛?(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和医疗等).气候资源与农业(1)提问:为什么说农业离不开气候资源?2)投影我国农作物熟制与积温关系图,思考:我国的积温有什么变化规律?与此相对应的农作物熟制又有什么变化规律?我国的一年一熟区、一年二熟区和一年三熟区分别分布在哪里?我市枳温大约是多少?属于什么熟制?(3)对气候资源的新利用上节课后已经布置一些学生对比大棚内外的温度和湿度,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其它还有哪些属于对气候资源的新利用?(间作、

40、套种,塑料大棚,温室,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气候资源与建筑(1)日照和街道方位提问:为什么传统建筑座北朝南?(充分利用口照)淮海路和新民路边的房子利用日照如何?我们的教室又如何?30-60既然城市里的街道建筑物日照条件有好有坏,怎样解决呢?现在的富丽花园的一些房子就是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2)风与城市规划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6最后一段,初步了解风对污染物的两种作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伦敦常年盛行西风,那么它的工厂应布局课题:第八课气候灾害及其防御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及种类,了解台风的形成原因、移动路径分布地区及主要危害;.使学生了解监测防御台风的方法及重要性;.使学

41、生了解本市常见的台风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使学生了解寒潮、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使学生了解监测防御我市.常见的气象灾害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使学生在认识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探讨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重点难点:1.台风的危害.监测防御台风的重要性.台风的危害及形成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监测防御的重要性气象灾害的危害、形成教具设计:讲授过程:复习引导农作物熟制与积温的关系为什么许多新建的房屋不取正南正北走向?我市的许多工厂建在西南郊,这是否合理?为什么?【引入新课】气候既是一种资源,也会带来无穷的灾害。许多专家认为,本世纪初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呢?

42、今天我们就来谈这个问题。讲授新课:1.气象灾害的概念(1)概念:大气对人类的而合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2)主要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寒潮;(3)危害:2.台风的概念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8第三段,了解台风的概念。台风: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飓风: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台风的结构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云墙云墙指导学生读图2.32,了解台风的结构,并由此分析台风不同区域的天气情况。提问:台风警报中,为什么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台风的路径指

44、的监测。(2)阅读短文,了解台风的监测的结果。1986年7号台风在登陆广东前三天,中央气象台便发出了准确警报。广东三防指挥部通知并招回在南海北部和广东沿海作业的上千条渔船,数千渔民避免了覆顶之灾,使海上未死一人。1989年8号台风,由于在台风登陆前三天,连续发布了警报和紧急警报,政府采取了有效的防御措施,海上未死一人,经济损失也明显减轻。阅读短文,思考: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在2155年间,我国共发生水旱灾害1750多次。其中,大旱1056次,大水658次。1931年夏季大水,江汉平原一片汪洋,武汉市区街道可以行船,淹死人数达14万,淹没农田300多万公顷。1946至19

45、49年,四川连续四年干旱,出现了全蜀大饥,人相食”的惨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旱灾害仍时有发生,如1991年的7、8月份,在江淮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同时,福建、两广和湘赣南部却出现了严重干旱。但由于各地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大减轻了水旱灾害的威胁和损失。为什么我国水旱灾害连年发生?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0,了解暴雨形成的三个条件,以及降雨等级和雨量的关系。2.干旱(1)什么是干旱?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2)干旱会造成什么危害呢?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3)防御干旱、洪涝有哪些减灾措

46、施呢?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提高防洪能力,营造防护林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水旱兼治加强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3.寒潮(1)阅读短文中央气象台今天下午六点钟发布寒潮警报昨天提到的强冷空气的前锋,今天正午已经移到我国内蒙古陪到西北地区东部一带,并将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影响我国大部地区。预计,明天到后天,我国东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江南和华南的部分地区有雷雨大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大部、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将先后出现5到7级东北风,其中黄淮地区东部及江河湖面有6到7级大风,明天晚上到后天,渤海、黄海将有7到9级东北风,东海、台湾海峡将先后有6到8级大风。冷空气前锋过后,长江

47、以北地区的气温将下降到8至15摄氏度,其中华北地区北部和东北地区的气温将下降到15至20摄氏度。这次强冷空气过程造成的降雪、大风、降温天气,将对交通、电讯等有不利影响,请各有关单位注意防寒防冻。甲、从上面的寒潮警报中,看一看我国受这次寒潮影响的有哪些地区?乙、受强冷空气影响的陆上地区和海上,风力将加大到多少级?长江以北地区气温下降幅度有多大?(2)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程称为寒潮。(3)危害及防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1,了解寒潮造成的主要危害及监测防御的措施。【总结新课】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台风的概念、结构、路径、危害及监测防御

49、防灾减灾的措施应该是课题:第九课大气环境保护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污染形成的地球保温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气候异常等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使学生通过漫画、图表等分析主要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解决的途径等;.使学生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需全球合作,认识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科技水平,治理我国环境教具设计:讲授过程:复习引导:.什么是寒潮?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为什么我国是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引入新课】气象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人类由于自己对大气环境的不当行为,也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全球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和酸雨

50、等,这就是所谓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讲授新课:.全球变暖(1)引导学生读下表,分析C02含量变化的趋势,回答问题绘制大气中C02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大气中的C02含量变化趋势如何?(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2,回答:C02浓度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02;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这样的变化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首先,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其次,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3)人类如何应对全球变暖?(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另一方面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51、.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1)引导学生读下表,分析03含量变化的趋势,回答问题要求学生绘制大气中03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大气中的。3含量变化趋势如何?从什么时候开始明显减少?(2)指导学生读图2.37,了解南极臭氧洞”的概念及其出现时间和演变趋势。(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2,回答:03浓度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这样的变化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4)人类如何应对臭氧层的破坏?国际社会: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年)维也纳保护臭氧层

52、国际会议(1995年)我国: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积极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酸雨(1)概念: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提示学生:一般而言,正常的雨水的pH值为5.6(因为雨水中溶有C02的缘故)。(2)成因:提问:这些酸性气体从何而来?(工业生产、民用生活、交通运输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3)我国酸雨的类型及分布地区指导学生读图2.39,找出pH值小于5.6的酸雨区和pH值小于4.5的强酸雨区的分布范围。提问:为什么我国南方的酸雨危害比北方严重?(4)酸雨的危害与防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4最后段,了解酸雨所造成的危害和防治酸雨的方法。产生原因后果解

53、决措施全球变暖1.燃烧矿物燃料2.毁林1.海平面上升2.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臭氧层被破坏大量使用氟氯燃等1.危害人体健康2.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1.禁止氟氯烽使用2.研制新型制冷系统酸雨大量排放S02和氮氧化物危害鱼类、土壤、森林、农作物、建筑物、人体减少人为S0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课题:第一课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海洋是大气主要的热源和水源,了解海岸带的区位优势;.使学生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海洋水96.53%淡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0.94%.冰川.地下淡水.其他淡水重点难点:.海洋水体的环境意

54、义.海水温度和盐度【教具设计】:【讲授过程】:【引入新课】:生命起源于海洋,社会和经济发展依赖海洋。【讲授新课】:1020301020深度(Km)温度CC)引导学生读图3.1,了解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得出海洋水体巨大这一结论。2.海洋是大气主要的热源和水源(1)以数字说明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海洋年蒸发总量:450000m3其中:90为降水在海洋10带降水在陆地(3)季节分布及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的影响5.海水盐度的分布.盐度(1)盐度的概念:海水的组成:NaCl+MgC12概念:这里可与初中化学所学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作一比较,然后转入对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的讨论。(2)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55、外海及大洋:降水、蒸发近岸:河川径流(3)盐度的分布引导学生读图3.5,了解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思考:盐度最高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出现在这里?为什么赤道地区盐度较低?为什么南北半球高纬地区盐度分布不对称?本节课的重点是海洋水体的环境意义和海水温度和盐度课题:第二课海水的运动【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使学生理解洋流的成因。.使学生了解洋流的分类及地理意义、分布规律。.使学生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重点难点】:.洋流的成因.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

56、响难点: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具设计】:【讲授过程】:【引入新课】:.为什么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和热源?.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有什么规律?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在航海技术比较落后的明代,郑和为什么能够远涉重洋呢?【讲授新课】:.波浪、潮汐和洋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2,回答:(1)海水有哪些运动形式?(2)试分析各种运动形式对人类环境和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老师小结:(1)三种运动形式:其中波浪形式以风浪常见,此外还有海啸,前者受外力形成,后者为内力作用的体现;潮汐:早晨海水涨落为潮,晚上海水涨落为汐;洋流:突出其时间性、方向性和规模大.洋流的成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回答洋流按成因

57、可以分为儿种类型?有什么特点?.风海流(1)引导学生回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思考:在不同纬度洋流的走向一致吗?为什么?(2)然后出示气压带和风带图及洋流模式图,引导学生观察风向与洋流走向的关系。.密度流(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二段,了解密度流的概念。(2)引导学生思考:近似封闭的地中海和开阔的大西洋,哪个盐度高?为什么?密度又怎么样呢?乙(3)讲解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表层:大西洋地中海深层:地中海大西洋(4)举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潜水艇在出入直布罗陀海峡时,如熄灭了发动机,则能避开对方的监听。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洋流知识,分析该事例的可能性,并说明理由。(5)思考:

58、红海是盐度最高的海洋,经曼德海峡与印度洋联通,那么曼德海峡洋流流向如何?盐度最低的波罗的海呢?.补偿流(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什么叫补偿流?补偿流分为哪几种类型?(水平流和垂直流,其中垂直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2)举例:秘鲁渔场的形成.表层洋流的分布(1)展示气压带和风带图,引导学生据此图风向画出风海流的走向,然后展示洋流模式图。(2)展示海陆轮廓图,引导学生根据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对洋流流向的影响,尝试画出洋流分布略图,教师归纳小结。(3)展示洋流分布略图,引导学生根据此图小结洋流分布规律,并判断寒流与暖流逆时针顺时针(4)总结副热带海区洋流系统的方向与大气运动中的气旋还是反气旋方

59、向一致?对比:全球大气环流南北球共6圈,而大洋环流共几圈?(读图思考)由于南极大陆的存在,南半球的洋流系统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对比南北半球西风漂流的水温。【巩固新课】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赤道流三类B.洋流是海洋表层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流动的水流。C.暖流都在大洋西岸D.海水总是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课题:第三课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海洋资源的类型并了解各种类型资源的种类及空间分布;.使学生了解人类对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和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利用潜力:使学生了解海洋能源的特点,知道海洋汕气开发的进程,理

60、解渔场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使学生树立现代海洋观念,激发学生热爱海洋、开发海洋、建设海洋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海洋渔场分布难点:海洋油气开发的生产过程【教具设计】:【讲授过程】:【引入新课】:.洋流是如何形成的?.洋流的分布规律?1世纪被称为是海洋世纪,为什么呢?【讲授新课】:.海洋资源类型(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6,了解人类主要利用的是海洋的哪类资源?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相比,优势何在?思考并明确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和常规能源的关系。海洋资源海底矿产资源(2)小结:种类多、蕴藏量大、海洋资源的优势是什么(用具体事例说明).海洋渔业生产指导学生读图3.15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冷到结冰!广州刷新今年最低气温,“回南天”要来?气温新浪财经这是霜冻,并不是下雪。 小科普 这两天的晴空辐射作用明显,昼夜温差大,甚至带来了2023年以来广州最冷早晨。那么,什么是晴空辐射? 如果把云层比作一床棉被,夜里云层厚的话,就好像给地面盖了被子保暖,像保温箱那样有保温的效果,所以气温不会降得太厉害,但晴朗的夜晚少了“棉被”,白天聚集的热量很快就会散掉,气温自然就下降得明显了。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xo8724531367;1fud/rr{eykgs@724;:90|mvon
1.晴天在望!未来几天将有三股冷空气造访杭州13-14日的第二股冷空气,由北风占据主导,没有暖湿气流配合,所以降水稀少,冷空气到来后,将把0℃线再度推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天气依然是晴朗为主,但气温下降会比较明显,13-15日最低气温,杭州平原地区0到3℃有霜冻,山区-3℃到0,有薄冰和冰冻。 紧接着还有第三股冷空气将在15日夜里到16日赶到,届时杭州全市jvzquC41yy}/njsgyu4dqv3ep1ipp}jpv1814;2341721ltpvgtuaB9:43;60qyo
2.福州未来天气晴朗,但昼夜温差大,部分地区有霜冻!另外,今天白天到夜间,我省沿海风力仍然较大,沿海地区会出现8~9级东北大风,注意防范沿海大风对航运、滨海旅游和近海养殖等行业的不利影响。 18日白天,太阳重回福州上空 福州方面,福州市气象台18日16时继续发布霜冻黄色预警信号,今天夜里到19日早晨气温较低,福州市区和高新区最低气温1℃~3℃,有霜或霜冻;高海拔jvzquC41yy}/jiud0ipo8mvon5dqwygpv5g|8:f5;6gfl98d7:d:=gh8gieg=<:g3h:h<3ujvsm
3.注意保暖的温馨句子18篇5.忧愁有人分担,痛苦就会减轻;喜悦有人分享,快乐就会加倍;冬天有人惦记,寒冷就会止步;偶尔有人祝福,心情就会晴朗。天冷添衣,开心过冬! 6.降温了,北风了,太阳又到冷冰了,寒冷了,霜冻了,衣服又要加厚了,昼短了,夜长了,作息又在迷茫了,强身了,防寒了,不然降温就完了,天冷记得多添衣,温馨温暖才甜蜜。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lw|o0497524853:7534e77:<6224ivvq
4.天气的谚语农历六月(阳历7月)长江流域一带已经完全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原来停顿在长江流域一带的静止锋已经向北撤退到黄淮一带去了。这时地面盛行东南季风。虽然东南季风可以带来较多的水汽,但是因为得不到适当的动力作用无法抬升成云致雨。所以天气总是晴朗酷热。这时如果在长江流域出现吹西风(不是沿海地区晚上陆风),则多半是由jvzquC41yy}/f~fpogoxgw3eqo5zcw~w16<69=<90jznn
5.福州高海拔山区夜晨有霜冻和结冰福州新闻频道(二)关注低温霜冻或结冰天气对人体健康、能源保供、农业生产和春运交通安全等的不利影响。 (三)近期福州降水持续偏少,空气干燥,火险气象等级高,请注意用火安全。 [福州市天气综述] 10日下午到夜里,多云。 11日白天到夜里,多云到晴。 12日白天到夜里,晴到多云。 jvzquC41pg}t0opgyy/exr0ep5g||142862:621yZY7L8785K/uqyon
6.大气的反射作用B.深秋或早春季节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里B、深秋或早春季节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里--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故不符合题意;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反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D、城市中由于工业、交通、家庭排放大气污染物较多,空气中固体杂质较多,这些固体杂质在成云致雨的过程中起到了凝结核的作用,故容易形成雾.故正确. 点评:主要考查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5<96Bf9h:9fh;g4d:;3;<736dgg4=9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