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晚,天津迎来一场大到暴雨级别的强降水天气,西青、武清、北辰、津南等区遭遇了大风冰雹,导致部分农作物受灾()。
辛苦半年,却遇天灾!
一场冰雹,
可能让农民的心血付诸东流!
冰雹后地里的果蔬怎样了?
如何帮助受灾农民减少损失?
天津广播(ID:audiotj)记者走访了部分受灾农户
冰雹过后,地里的果蔬损失有多大?
辛口镇毕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冬瓜,每年村里的冬瓜都不愁卖,没想到今年这场冰雹砸坏了地里所有的瓜。冬瓜还没完全成熟,浑身都是小坑眼,这样的瓜,客商肯定不会再收。种植户毕洪良说:“晚上下雨时候根本出不去院子,估计地里损失大了。第二天清晨我就去了,去了之后再一看哎呦完了,投资也白投了,颗粒无收呀!我种了2亩多地冬瓜,每年收个4万斤左右,到春节卖得卖几万。”
同时,位于杨柳青镇的宏宇采摘基地园区也受了影响。宏宇采摘基地园区总经理王俊刚告诉记者,受影响的地不到200亩,地里主要的水果是桃、葡萄,还有一少部分的蔬菜。受灾最大的是桃子,基本上90%都被砸伤,玉米情况相对较好,但也损失了70%以上。
王俊刚说:“现在正是桃品收获的季节,往年完好无损的情况下能卖10块钱一斤。有些水果蔬菜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只能忍痛割掉。这一次的损失大概在100万左右,过一阵我们火龙果、无花果该成熟了,希望大伙接着来采购,多少能弥补点这次的损失。”
果蔬受灾怎么办?行动起来!
大风冰雹过后,西青区领导及相关部门深入到一线查看受灾情况并指导灾后重建。西青区农业农村委二级调研员刘万民表示,小长假期间,他们加班加点到各镇街了解受灾农户情况,组织农户抢收、重新播种:“主要损失在杨柳青、辛口、大寺这一带,主要是果树受灾比较严重,还有些玉米等品种。”
除此之外,西青区还发动了机关干部、企业和市民到田间地头购买果蔬,帮助受灾农户把损失降到最低。
今天上午,很多机关干部闻讯来到毕家村购买受灾果蔬。毕洪良听说后,赶紧从地里拉来了一车冬瓜,价格照平时砍了一半多,每个卖15块钱,一上午工夫就都卖出去了。毕洪良忐忑的心情稍稍有点缓解:“能减少点损失就减少点。”
在宏宇采摘基地园区,很多爱心企业和市民看到倡议后也纷纷前来采购。现在正是桃品收获的季节,往年10块钱一斤的桃低价处理——一兜10斤10块钱!总经理王俊刚说:“总比烂在地里强,不然一年的辛苦就真的白费了,今天这一上午基本上都卖出去了,卖了一万多斤。”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前来采购的市民,他们大都是通过西青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倡议找到这里的,很多都是举家出游,在地里边摘边品尝。大家普遍表示:虽然表面有些坑伤,但并不影响口感,加上价格又合适,都没少买。
据了解,毕家村的受灾冬瓜售卖期还有3-4天,想购买的市民朋友请联系村委会主任毕永顺13302026033;
想去宏宇采摘基地园区采摘购买的市民的可联系焦艳艳18322530629。
据了解,此次风雹灾害主要造成西青、武清、北辰、津南四个区农作物受灾,据农情部门初步统计,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13432亩,其中玉米58416亩、果树24265亩、蔬菜6717亩、瓜类2434亩、大豆3641亩、其他作物17959亩,预计经济损失4.59亿元。其中西青区最为严重,经初步统计全区农业总体受灾面积超过60%、果园受灾面积超过90%、没有设施保护的蔬菜受损80%以上、夏播玉米受损80%以上,累计受损农田、果园4. 2万余亩,农业大棚1048个。
针对此次风雹对农作物造成的灾害,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第一时间深入受灾一线,根据受灾作物种类、受灾程度,指导农户有针对性地采取毁种、补种、追肥、喷药等措施,力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充分发挥政策性保险应对灾情作用,指导受灾经营主体主动对接保险公司启动理赔事宜,通过开通理赔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手续,迅速将理赔款赔付到位,支持受灾农户第一时间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