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hon填空题冰雹猜想python源代码冰雹猜想mobccb的技术博客

希尔顿序列(Hailstone Sequence)问题(即考拉兹猜想,又称奇偶归一猜想,冰雹猜想)作为一个著名的数学问题,其正确与否至今都未能得到证明。即:对任一正整数 n,若为偶数则除以 2,若为奇数则乘 3 再加 1,最后 n 总会变为 1。其表达式如下所示:

举个例子

问题的特殊之处在于:尽管很容易将这个问题讲清楚,但直到今天仍然不能保证这个问题的算法对所有可能的输入都有效——即至今没有人证明对所有的正整数该过程都终止。

我们可以看出来,因为最后的图形貌似冰雹,所以被称为Hailstone Sequence 但是我们一直有一个问题,是否存在一些数,可以使得while循环一直执行下去,也就是说这个函数到底满不满足有穷性?意思是对于任意的n,while循环都会执行有限次而退出吗? 可惜至今学术界都无法证明对于任意的n,一定满足:hailstone(n)< ∞

算法的主要特点有时并不容易证明。例如,人们通常认为算法的有穷性是最容易判断的,其实不然。由于 无法证明上述程序的 “有穷性”,故 不能称该程序是一个算法。可见证明算法有穷性的困难。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这样实验:

打印结果如下,数字7,17,103的 Hailstone 序列长度分别为 17, 13, 88,最惊奇的是:每个这

种序列的最后三个数一定是4,2,1

感兴趣的可一直向右滑动,查看序列的结尾是不是4,2,1这个周期!

并且已经得出:无论使用什么起始值,每个hailstone 序列最终都将停留在4、2、1个周期上。

计算机甚至已经检查了所有起始值(最大到5 × 260)(一个 19 位数字),并发现最终出现4、2、1个周期。

但是很遗憾:依然没有科学家能够证明所有序列都是这种情况。

这个开放问题在数学家 Lothar Collatz 于 1937 年首次提出该问题之后被称为 Collatz猜想。

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是最好的数学家都无法回答,如此简单的形成序列的公式也会引发一个问题。

冰雹的最大魅力在于不可预知性。英国剑桥大学教授John Conway找到了一个自然数27。虽然27是一个貌不惊人的自然数,但是如果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运算,则它的上浮下沉异常剧烈:首先,27要经过77步骤的变换到达顶峰值9232,然后又经过34步骤到达谷底值1。全部的变换过程(称作“雹程”)需要111步,其顶峰值9232,达到了原有数字27的342倍多,如果以瀑布般的直线下落(2的N次方)来比较,则具有同样雹程的数字N要达到2的111次方。其对比何其惊人! 但是在1到100的范围内,像27这样的剧烈波动是没有的(54等27的2的次方倍数的数除外)

27的归一步数要经过多次剧烈波动的奇偶变换,其路径呈不光滑锯齿

每日一句

Winners do what losers don’t want to do.(胜利者做失败者不愿意做的事!)

20240905_144516 python 填空题 xxx20240905_154516 python 填空题 xxx20240905_164516 python 填空题 xxx20240905_174516 python 填空题 xxx20240905_184516 python 填空题 xxx20240905_194516 python 填空题 xxx20240905_20451

这个系列主要是对历年的考试题目中容易模糊的点进行汇总,其中很多内容也附带的了解析。这个系列的所有内容应该是全网最详细的内容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考试顺利。2024-042023-102023-042022-102022-042021-102021-042020-102020-082019-102019-04求三连!!感谢~~

# 实现冰雹猜想的 Python 代码指南 冰雹猜想(也称为 3n + 1 猜想)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是:无论你选择什么正整数,如果每次都按照以下规则操作,最终都会到达 1:- 如果这个数是偶数,将其除以 2。- 如果这个数是奇数,将其乘以 3 加 1。在实现这个猜想之前,我们需要规划一个步骤流程。以下是实现这一算法的基本步骤。## 流程步骤| 步骤

'''冰雹猜想,对于每一个正整数,如果它是奇数,则对它乘3再加1,如果它是偶数,则对它除以2,如此循环,最终都能够得到1。输入一个数n,输出变换序列。如n=6,得出序列6,3,10,5,16,8,4,2,1'''def judage(n): while n > 1: if n % 2 == 0: n = int(n * 3 + 1)...

# 冰雹猜想的实现:Python 循环冰雹猜想(Collatz conjecture)是一个简单却有趣的数学问题,描述了一个数序列的生成过程。对于任何一个正整数 n,若 n 为偶数,则将它除以 2;若 n 为奇数,则将它乘以 3 加 1,重复这一过程,最终会得到 1。我们将通过 Python 循环来实现这个过程。## 整体流程我们可以将实现冰雹猜想的步骤分为如下几步:| 步骤

# 冰雹猜想:一个简单的数学奇迹在数学的世界中,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冰雹猜想”或称“3n + 1猜想”。这种有趣的猜想吸引了很多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什么是冰雹猜想,并通过Python示例代码来探索这个猜想的本质。我们还会用甘特图和旅行图来视觉化我们的流程。## 什么是冰雹猜想?冰雹猜想是一个简单的递归序列。它的定义如下:1. 从任意正整数 n

# Python冰雹猜想实现指南冰雹猜想,又称“3n + 1猜想”,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数学问题。它的公式如下:对任意自然数 n,若 n 为偶数,则 n/2;若为奇数,则 3n + 1。通过这个过程,最终所有数将达到1。一旦达到1,序列将固定在1 → 4 → 2 → 1的循环中。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步骤实现冰雹猜想的过程,并写出相应的Python代码。## 实现流程### 步骤概览

# 如何实现 Python 冰雹猜想程序冰雹猜想(也称为 3n + 1 猜想)是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简单来说,它涉及到以下过程:1. 从任意正整数开始。2. 如果这个数是偶数,就把它除以 2;3. 如果是奇数,就把它乘以 3 并加 1。4.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数的值变为 1。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 Python 程序来实现这个过程,让我们一步一步来了解如何完成这个任务

# Python实现冰雹猜想的项目方案冰雹猜想(也称为3n+1猜想)是一个著名的数学问题,简单易懂却未被证实。根据猜想,对于任意正整数n,如果是偶数,则将n除以2;如果是奇数,则将n乘以3后加1。反复执行这个过程,最终都将达到1。本文将提出一个项目方案,利用Python实现冰雹猜想的解法,并可视化不同输入值的序列。## 项目背景冰雹猜想简单明了,它的计算过程极具吸引力,可以帮助学生和爱

pPython冰雹程序猜想是一个引人关注的IT技术问题,涉及到复杂的算法和逻辑,具有实际应用的巨大潜力。该猜想可以被视作一种运动,从输入数据中生成输出结果,然而,其具体实现和优化仍然需要许多技术上的突破。## 背景定位在探讨“pPython冰雹程序猜想”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其技术定位。该猜想主要围绕一种算法的形成与演变,以生成特定类型的数据结果。通过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算法的运转机制。

# 用Python绘制冰雹猜想的图形冰雹猜想(Collatz Conjecture),又称为3n + 1猜想,是一个非常简单却尚未被证明的数学 conjecture。这个猜想的核心内容是,对于任何正整数n,如果n是偶数,则将其除以2;如果是奇数,则将其乘以3并加1。经过一系列这样的转换,最终都会到达数字1。虽然这个猜想已经对数以百万计的整数进行了检验,但至今尚无严谨的数学证明。本文将通过P

# 使用Python实现冰雹猜想程序冰雹猜想(又称“3n + 1问题”)是一种著名的数学猜想。它的核心思想是,从任意正整数 n 开始,按照以下规则生成一个序列:1. 如果 n 是偶数,下一项为 n/2;2. 如果 n 是奇数,下一项为 3n + 1;3.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 n 等于 1。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编写一个冰雹猜想程序。在此过程中,我们将明确每一步的工作流程和对

问题描述:冰雹猜想、角谷猜想、考拉兹猜想说的是同一个问题:给定任意正整数,如果是偶数就除以2,如果是奇数就乘以3再加1,最终总能得到1。20世纪30年代,德国汉堡大学的学生考拉兹研究过这个问题。1952年一位英国数学家独立发现了它,几年之后又被一位美国数学家所发现。在日本,这个问题最早是由角谷静夫介绍到日本的,所以日本人称它为“角谷猜想”。人们在运算过程中发现,算出来的数字忽大忽小,有的计算过程很

记录C语言冰雹猜想的实现过程 文章目录记录C语言冰雹猜想的实现过程问题引入一、冰雹猜想问题分析二、代码实现写在最后 问题引入冰雹猜想:任一正整数x,如果x是奇数就乘以3加1,如果是偶数就除以2,反复计算,最终都将会得到数字1。一、冰雹猜想问题分析冰雹猜想的思路很简单,洛谷上有道引用冰雹猜想的题:先分析一下样例 的实现过程:二、代码实现(这是个错误的代码,来分析一下问题)#include&lt

1、百度百科的解释:冰雹猜想2、本练习的目的是在假设冰雹猜想正确的情况下,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找出 n 和 fn 之间的关系,其中 n 是输入的整数 1、2、3..., fn 则是 n 经过一定规则的变换后得到 1 所经过的步骤次数,规则为 如果 n 是奇数则变为 3*n + 1,如果是偶数则为 n/23、生成数据 #! usr/bin/env python# coding:u

1976年的一天,《华盛顿邮报》于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数学新闻,文中叙述了这样一则故事:70年代中期,美国个所名牌大学校园内,人们都像发疯一般,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玩弄一种数学游戏,这个游戏十分简单,任意写出一个(非零)自然数N,并且按照以下规律进行变换:如果是个奇数,则下一步变成 3N+1如果是个偶数,则下一步变成 N/2一时间学生、教师、研究员、教授,甚至是一等一的数学大拿、天才都纷纷加入这个看似

目录一、冰雹猜想的来由二、实现方法1、定义根据规则生成新数的函数2、定义生成列表的函数3、定义主函数三、完整代码四、部分代码分析五、输出结果1、输入42、强悍的27总结:前面完成两个黑洞的程序演示,下面用python实现冰雹猜想的演示,如果对前面的两个黑洞的程序演示有想法,可以参考我以前的两篇博文。一、冰雹猜想的来由1976年的一天,《华盛顿邮报》于头版头条报道了一条数学新闻。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个故

20世纪30年代,德国汉堡大学的学生考拉兹研究过这个问题。1952年一位英国数学家独立发现了它,几年之后又被一位美国数学家所发现。在日本,这个问题最早是由角谷静夫介绍到日本的,所以日本人称它为“角谷猜想”。人们在运算过程中发现,算出来的数字忽大忽小,有的计算过程很长。比如从27算到1,需要112步。有人把演算过程形容为云中的小水滴,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忽高忽低,遇冷结冰,体积越来越大

题目描述给出一个正整数 根据给定的数字,验证这个猜想,并从最后的 1 开始,倒序输出整个变化序列。输入输出样例输入 #1复制20输出 #1复制1 2 4 8 16 5 10 20题目分析首先我们得出了下列信息:1.如果为偶数就除以22.递归调用方法可以比较简单的实现函数注意:这里输出顺序是倒序,只要把输出放在迭代函数的后面,就可以实现倒序。程序代码:(每行代码加注释是个好习惯,坚持)

目录一、CDN二、懒加载三、回流与重绘四、节流与防抖1. 对节流与防抖的理解五、图片优化六、Webpack优化1. 如何提⾼webpack的打包速度?2. 如何减少 Webpack 打包体积3. 如何⽤webpack来优化前端性能?4. 如何提⾼webpack的构建速度?七、Vue 优化一、CDN使 ...

欢迎莅临我的博客,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您见面!希望您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份轻松愉快的氛围,不仅行获得有趣的内容和知识,也可以畅所欲言、分享您的想法和见解。持续学习,不断总结,共同进步,为了踏实,做好当下事儿~非常期待和您一起在这个小小的网络世界里共同探索、学习和成长。 ✨✨ 欢迎订阅本专栏 ✨✨The ...

StyleGAN系列模型在生成高质量图像时存在纹理粘连问题,表现为图像中固定的水滴状伪影。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标准卷积和上采样操作中的信号混叠破坏了网络的平移等变性。StyleGAN3通过重构网络架构,引入理想低通滤波器等措施强制实现等变性,彻底消除了这一现象,但也牺牲了部分图像锐度。这一突破揭示了将物理规律融入模型设计的重要性,为生成模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展现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难题的完整科研路径。

文章详解了大模型应用的四种核心技术架构:纯Prompt(简单直接)、Agent+Function Calling(结合外部工具)、RAG(检索增强生成)和Fine-tuning(微调)。每种架构都有其适用场景、优缺点和实现方法,从简单的提示词设计到复杂的模型微调,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文章还提供了架构选择建议,帮助开发者根据任务复杂度、数据需求和资源成本做出合理决策。

今日学习了spark。 大数据领域,Spark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快速、通用分布式计算系统,掌握其核心原理是每位数据工程师的必备技能。 一、Spark核心架构概述 Spark采用典型的Master-Slave(主从)架构模型,整个集群由以下几个核心组件构成: Driver(驱动节点) 是Spark应用的 ...

THE END
0.冰雹猜想或角谷定理石海莹冰雹猜想是指:一个正整数x,如果是奇数就乘以3再加1,如果是偶数就析出偶数因数2ⁿ,这样经过若干个次数,最终回到1。 无论这个过程中的数值如何庞大,就像瀑布一样迅速坠落。而其他的数字即使不是如此,在经过若干次的变换之后也必然会到纯偶数:16-8-4-2-1的循环。 jvzquC41yy}/ewgnqiy/exr1ujoicr~kpi5q1:6;:7:4:7mvon
1.算法设计:冰雹猜想(角谷猜想)matlab冰雹猜想本文介绍了一个用于计算冰雹猜想序列长度的简单程序。通过该程序可以递归地计算任意正整数n的Hailstone(n)序列长度,直至n减少为1。此程序采用循环结构,根据n的奇偶性更新其值。 冰雹猜想 inthailstone(intn){//计算序列Hailstone(n)的长度intlength=1;//从1开始按定义逐步地推并累计步数知道n=1while(n>1){( jvzquC41dnuh0lxfp0tfv8r2a7747=8831gsvrhng1jfvjnnu1724A:3;59
2.GNKDEVc++# 逻辑运算符cout<<(5>6&&5>4)<<endl;cout<<(7>6&&5>4)<<endl;cout<<(5>6||5>4)<<endl;cout<<(5>6||5<4)<<endl;cout<<!(5>6)<<endl;cout<<!true<<endl; AI写代码python 运行 1 2 3 4 5 6 7 19. B2019.整型与布尔型的转换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6848<:68ftvkimg8igvcomu865;2653:5
3.数据结构PTA练习题1pta跳一跳升级版数据结构这就是著名的“冰雹猜想”。 给出一个正整数N,计算全部变换过程(称作“雹程”)的步数。 输入格式: 一行,1个正整数N,N <=10^6.输出保证合法。 输出格式: 一个整数,为所求步数。 代码长度限制-16 KB 时间限制-400 ms 内存限制-64 MB 很简单,记得输入是long long类型即可 jvzquC41dnuh0lxfp0tfv8r2a997:>7::1gsvrhng1jfvjnnu1744?=579?
4.LaTex6.4listings高亮设置latex代码高亮行号步数   有时候,我们需要每五行显示一个行号,而不是每行都显示行号,这样更优雅一些,那listings能不能做到呢?肯定是可以的啊。这个时候需要两个重要的参数stepnumber=5,firstnumber=1就可以实现了,我举个例子: \documentclass[UTF8,a4paper]{article}\usepackage{jvzquC41dnuh0lxfp0tfv8r2a8<32:5621gsvrhng1jfvjnnu1737@;8866
5.Kakutaniconjecture角谷猜想·冰雹猜想这就是著名的“冰雹猜想” [9]。 强悍的27 27的归一步数要经过多次剧烈波动的奇偶变换,其路径呈不光滑锯齿 冰雹的最大魅力在于不可预知性。英国剑桥大学教授John Conway找到了一个自然数27。虽然27是一个貌不惊人的自然数,但是如果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运算,则它的上浮下沉异常剧烈:首先,27要经过77步骤的变换到达jvzquC41dnuh0lxfp0tfv8okooMwx:1ctzjeuj1fgzbkux136989A: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