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梨花针。暗月无光,天昏地暗。侠客手一甩,一簇暴雨梨花针扑面打来。
最近网剧《云之羽》空降播出大火,但也被网友吐槽因为剧情乱套、背景不美、演技台词不行等要求下架。
不过,作为一部谍战题材古装剧,里面一些细节倒是可以启发我们去追寻中国传统文化。
宫门中有四个分支,分别是羽、商、角和徵。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职责,羽分支负责外交和战略,商分支负责财政和物资,角分支负责机关和暗器,徵分支负责医药和毒药。
暗器,是古代江湖的各种兵器中,真是一个神奇的物种。
暗者,不明也。顾名思义,暗器是那些不显露于外的兵器。由于能在战斗中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暗器也在武侠世界中占了一席之地。
在《封神演义》中,周将邓婵玉所使的五色飞石,被认为是最早的暗器。尽管暗器随着时代变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们对于暗器的发展历史却知之甚少。只能以金庸所著小说为参考,梳理一番暗器的发展。
飞花摘叶均可伤人
比如在江湖上属于入门级暗器的飞蝗石,就是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它不但坚硬,而且还易于在倒地后获得。中弹者,也会落得个头破血流的下场。从这个角度来说,后世的板砖和折凳按严格的定义说虽不能说是暗器,但其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要说到将便携性和威力均做到极致的暗器,那就不得不提北宋时逍遥派的独门暗器——生死符了。
要解生死符的毒性,唯有学习逍遥派的天山六阳掌,这对于非逍遥派的人士,抑或武学修为不高者,谈何容易?至此,暗器终于打破了必须随身携带的桎梏,突破了造成外伤的局限,达到了随时制作,对人造成精神打击的新高度。这种依靠物理学、生物学以及空气动力学的知识方能至臻的暗器,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冷兵器时代的暗器之王。
谈之色变的神针
由于年深日久,我们无法了解黑血神针的具体制作工艺,但以曲长老一丛一丛射出的姿势来看,原材料想必不会太昂贵,这或许与明朝的冶炼工艺不无关联。同样,我们可以轻易在黑血神针的身上发现冰魄银针的影子,可见其最初的原型设计有多么成功。
具有针形态的暗器有着一些衍生的变化。在《碧血剑》中,金蛇郎君的金蛇锥就是对针的一种改良。从本质上而言,金蛇锥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刺破敌人的皮肤,将毒液注入敌人体内,从而克敌制胜。之所以将针型改良成锥型,或许是出于空气动力学上的考虑,以求提高暗器的命中率。这种改良极大地增加了暗器的体积,金蛇郎君因此也一共只有二十四枚金蛇锥。
从冷兵器到热兵器
等到热兵器在暗器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已经是元末明初了。据《倚天屠龙记》记载,峨嵋派曾在屠狮大会上使出了“霹雳雷火弹”,并当场炸死若干名武林人士,使得与会人员非常忌惮。这或许是第一种利用火药制成的暗器。但或许是制作工艺较为繁复,又或者是峨嵋派为明教的五行旗的军事阵型所震动,感到没有继续发展霹雳雷火弹的必要,总之在这一役之后,霹雳雷火弹并没有在江湖上继续出现。
在热兵器的时代,火枪以其巨大的杀伤力和流水线般的制作流程,对传统的武林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武侠世界的迅速衰退。暗器固然是武林的一个重要部分,武林却又因为一种暗器而走向死亡,这无疑有着一种吊诡的美感。就火枪本身而言并不是美的,工业化的火枪与江湖化的暗器,是那么地格格不入。
或许我应该更豁达些。五毒教教主何铁手评论暗器时说道:“什么下作上作?杀人就是杀人,用刀子是杀人,用拳头是杀人,下毒用药,还不一样是杀人?江湖上的英雄好汉瞧不起?哼,谁要他们瞧得起了?”
既然如此,那么用暗器杀人是杀人,用火器杀人自然也是杀人,两者又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了。这么说来,暗器的发展终结于火器,或许也正是一种宿命。当一个更为强大的自身存在时,暗器的生命其实并没有结束,而是获得了延续和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