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1262”气象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是什么?
和小布一起往下看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按照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达到上述标准,按照雨量大小又可进一步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个等级。如果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累积降雨量就已经达到上述水平,气象部门就会根据达标的时间长短及雨量大小从低到高,相应地发布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2.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2.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3.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4.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为进一步强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切实提升暴雨、强对流天气等气象灾害防范应对能力,确保关键时刻采取有效防范应对措施,及时转移危险区域人员,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云南省建立"1262"气象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即:提前12小时预报强降水(大于50毫米)落区精细到县(市、区),提前6小时、提前2小时预报强降水(大于50毫米)落区精细到乡镇(街道)。
一、接到12小时强降水(大于50毫米)预报预警的县(市、区)、乡镇(街道),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防范措施:
1.研判降雨情况,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包乡包村干部进驻重点防御乡镇(街道)、村(社区)。
3.组织人员对水库、坝塘、沿河低洼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山洪沟口、切坡建房点、农用房、土坯房、老旧房、山区工地、低洼地带居民集中区等重要风险部位进行排查巡查。
二、接到6小时强降水(大于50毫米)预报预警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在已采取应对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防范措施:
1.组织包乡包村干部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的独居老人、伤残人士、留守儿童、病人及涉疫人员等特殊群体。
2.综合研判风险,向重点防区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和物资设备。
3.加强巡查防守,重点部位落实专人值守。
4.适时关停关闭景区景点和旅游项目,疏散游客。
5.适时关停关闭在建项目工地,转移施工人员。
6.做好已转移人员安置工作,严防回撤回流。
三、接到2小时强降水(大于50毫米)预报预警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在已采取应对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防范措施:
1.组织包乡包村干部全面转移位于危险区域、生命安全不能得到保障的人员。
2.在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及必要的防灾救灾、应急值班值守力量前提下,采取停工、停业、停课、停市、停运等必要措施,严格控制人员户外活动。
3.各类抢险救援力量,在地方政府指挥和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有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编 辑丨廖尚燕
监 审丨朱立新
原标题:《应急科普 | 解读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暴雨预警信号和云南“1262”气象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