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暴雨引发的水库决堤事件,但是1975年发生在河南驻马店市的大型水灾,在全球同类事件中,无论是决堤数量还是受灾人数,都创造了历史先例。此次特大暴雨导致包括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在内的两座大型水坝和十二座中小型水坝决堤,河南省内29个县市、1700万亩农田被淹,其中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1100万人受灾,超过二十万人死难。那造成如此多水坝决堤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从8月4日至8月8日,暴雨中心最大过程雨量达1631毫米,随着暴雨范围的不断扩大,降雨并没有转小的趋势,而是在8月8日达到降水量顶峰,
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为830毫米,甚至刷新了当时的世界记录782毫米;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也创造了我国同类指标的最高记录。据经历过这次暴雨的亲历者称,将脸盆伸出门外,倏忽间就会被盛满,被左邻右舍调侃为“倾缸大雨”,但谁也没想到,这样的大雨会带走自己的生命。
暴雨汇入河流形成气势汹汹的洪水,沿着河道一路蔓延,波及到很多河道下游的村庄和农田。滚滚而至的洪水,对暴雨区内的水库群造成严重的威胁。
位于暴雨中心的板桥水库,承水量达到原本设计的两倍之多,泄洪量更是达到了十倍之多,从8月5日开始的大雨连绵不绝,尤其是夜间的暴雨更是使得水库不堪重负,在长达三天的暴雨冲击后,板桥水库终于达到了最高水位,水势如龙般冲破坝墙,6亿立方米库水骤然倾下,以迅速向下游咆哮,同时也向周围田庄奔涌。由于板桥水库距离京广铁路仅有45公里的距离,在经过一个小时的冲锋后,倏忽抵达了京广铁路,将京广铁路铁轨根基翻起,冲毁铁轨102公里,中断行车18天,影响运输48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石漫滩水库同样位于暴雨中心,在5日20时水位开始上涨,至8日凌晨0时30分涨至最高水位111.40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4米时,大坝溃决。库内1.2亿立方米的水量以2.5~3万亿立方米的流量在5个半小时内全部泄完。汹涌而来的水流如同水龙般,冲灌进下游的农田和小型水坝,引起连锁的诸多水坝决堤。此时的水坝已经失去控制洪水的作用,他们的相继解决成了压垮洪区人民的稻草。驻马店地区的主要河流全部溃堤漫溢。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尽成泽国。放眼望去,一片汪洋。水坝决堤形成的洪水和一般暴雨形成的洪水不同,蓄积着的力量突然爆发,远比断断续续的冲击来得猛烈,瞬间形成的洪流肆意地向周围城镇冲击,由于驻马店当局行政机关对于水坝的过于自信和对水势的错误预判,导致在此前没有及时的向全部地区做出紧急避难部署,提前得到警告的县城连夜寻找高地避难,而一些没有得到部署的地区,如遂平县文城公社,群众完全没有得到洪水警报,因此文城公社成为“75·8”洪水中损失最惨烈的地区:全公社36000人口中,有18000余人遇难。根据水灾幸存者回忆,夜半时分听到大雨倾盆,雨水如同帘布从屋顶泻下,隐隐听到轰隆隆的雷声由远及近,急忙跑出门看的时候,忽然见到大水犹如被罩从小院的顶上铺下,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以及隐约传来绝望的惊恐的各种各样的呐喊。人、畜、石磨、车子都如同羽毛被大水裹挟后再也挣扎不开,建筑和树木眨眼失去踪影。幸运的人抓住物件漂浮在水面,随水流风驰电掣飘向远方的黑夜,不幸的人被大浪击中后再也没有了声响。
大量的洪水涌入刚刚抢修完的宿鸭湖水库,该水库之前一直存在安全隐患,由于种种原因工程一直无法进行,不久前才开始在中央的监督下开始修整。而今库堤内外皆是洪流,库堤上只能容一辆卡车通过,苍茫中犹如一条飘飘欲断的细带。而就在这条细带上,拥挤着将近5万的灾民。附近解放军驻军在8月8日凌晨派出救援队伍前往灾区,翌日,武汉军区也派出救援军队进行抢险救灾任务。直至8月13日——新蔡、平舆地区有约200万人被困在水中。屋顶、树上、堤上,但凡能在水面上露出的地方都站满了人,有的人已经在水中坚持四五天没有吃东西,树枝上的树叶早已被啃食干净,只有在灾难面前,方才显现生命的坚强。水灾带来的还有发热生病,半个月内已经有近一百多万人患上发热,直至8月21日,全地区尚有37万人泡在水中。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驻马店地区的数百万群众的生命就这样等待着,飞机空投食品50-60%落在水里。洪水退去的地方,留下了一片片光秃秃灰蒙蒙的土地,大水带走了这片丰饶之地的一切生机。村民们凭借记忆试图寻找自己的村落时,已然找不到回村的道路,到处都淤积着厚厚的淤泥,伴随着淤泥中横七竖八各种动物和人的尸体。待好不容易找回村子,这里已经是空空荡荡,除了几颗幸存的古树诉说着此地曾经的热闹。
为了解救还困在水中的百万灾民,中央表示必须尽快排出洪汝河平原的积水。水利专家陈惺提出,洪河和汝河是本次暴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它们在下游短暂会合后又分为两支,西支称大洪河;东支称分洪道,大洪河和分洪道之间的洼地称洪洼,在古代是洪水的天然排洪口,但近些年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热潮,都被用来开垦成为农田,阻碍了上游洪水的排出。当今之计,唯有使用爆破手段,炸开洪洼阻碍水流排出的地方,引水进入洪洼,加快洪水排出。“75·8”暴雨的发生震惊全国,对全国乃至世界的防洪救险工作都有重要教育意义,而造成板桥、石漫滩水库的垮坝事件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1950年夏季,淮河水灾对刚成立的新中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所以建国初期,国家就计划对淮水进行治理,在淮河上游的洪河修建了石漫滩水库,在汝河修建了板桥水库。但由于当时我国的各方面技术都不成熟,只能借鉴苏联的国家标准进行建设。由于苏联地处纬度偏高,降水量和我国不能同日而语,迥异的水文环境使得两国的实际标准差距很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的水文标准,而是对苏联的标准进行简单的修改后直接套用。当时板桥水库按照百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来设计,而石漫滩水库的设计按照5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虽然后期对两座水库都进行了相应的加固升级,但是主要结构并没有改变。在两座水库建设完成三年后,当地人民看到了修建水库带来的各种红利后,驻马店地区兴起了水库建设热潮,短短几年内,驻马店地区小型水库林立。面对出现的这一现象,当时有专家指出,在平原地区注重蓄水,而不考虑大量水资源的排出工作,将会对当地的水循环和水利资源的利用造成严重破坏,如果出现大的水灾将一发不可收拾。可惜的是这位专家的话在当时的水库热潮中被很快淹没。
“75·8”特大暴雨共分为三场,在8月5日第一场暴雨后,测雨站测量得到的日降雨量结果远超当时的苏联最大降雨量标准,但是由于暴雨冲垮了当时的电话基站,导致板桥水库的水电部门对外联系失联,无法将信息传出,而当时板桥镇街积水2尺,公路交通中断。此时,水库所属的遂平县已对汝河随时可能溃堤提出警告,要求地区速送防汛物资。但是当时管理层因为板桥水库素被称作是“铁壳坝”,对它的安全根本没有怀疑。所以没有采取其他应急措施。第二场暴雨在第二天下午落下。这时板桥水库水位已接近最高,泄洪通道全部打开,但是水位仍然越来越高。在第三夜降临的暴雨也是最大的一场降水,这场暴雨持续了13个小时,此时的相关部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对外通信已经中断于是请当地驻军使用连队报话机试图对外作接力通讯,这时大家惊慌地发现水库内竟然没有防汛用的一般设施,急忙紧急向周围乡镇求助调取可替代的防汛物资。截至到7日21时前,确山、泌阳已有7座小型水库垮坝。此时的板桥水库大坝上,水库工作人员正冒着暴雨向周围高地转移家属和重要文件,几步之隔的人们也听不到对方的呼声,随着水位越涨越高,突然间有人发出惊呼,“水库决堤了!”。之后的汛情再也无法控制,伴随着震耳的轰鸣,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巨浪扑向远处无垠的平原。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