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齐**(实名认证)
IP属地:黑龙江
下载本文档
2025年大学《应用气象学》专业题库——暴雨、暴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预警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哪种天气现象通常由暖湿气流强烈上升引起?A.降雨B.降雪C.霜冻D.雾2.用于探测大气风场和风廓线的雷达是?A.多普勒天气雷达B.雷达C.卫星D.自动气象站3.暴雨预警信号通常根据哪个指标进行分级?A.雨量累积量B.风速C.气温D.气压4.暴风预警信号中,哪个级别表示灾害风险较小,影响有限?A.橙色B.黄色C.蓝色D.红色5.卫星云图在极端天气事件预警中的作用主要是?A.直接测量地面风场B.提供大范围云顶温度信息C.测量降水强度D.直接测量地面气压6.自动气象站网络在极端天气事件预警中的作用是?A.提供高空大气探测数据B.进行雷达数据质量控制C.提供地面气象要素实况D.发射预警信号7.预警信号发布后,以下哪种行为是不恰当的?A.密切关注天气预报B.紧急转移危险区域人员C.随意外出旅游D.留意官方预警信息8.极端天气事件预警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目的是?A.预测天气变化B.生成预警区域图C.测量大气温度D.发射预警信号9.风廓线雷达主要探测哪个高度层的风场信息?A.接近地面的低空B.平流层C.对流层顶D.整个大气层10.以下哪种天气现象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密切相关?A.连续性降雨B.地面辐射雾C.冰雹D.霜冻11.极端天气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首要原则是?A.最快B.最准C.最全D.最美观12.暴雨过程中,雷达回波强度通常与什么成正比?A.风速B.气温C.降水粒子尺度D.回波顶高13.卫星上云顶亮温(CTT)越低,通常表示?A.云层越厚B.云层越薄C.降水强度越大D.风速越快14.极端天气事件往往导致哪些次生灾害?A.洪水、滑坡、泥石流B.降温、结冰、霜冻C.大风、扬沙、沙尘暴D.雾、霾、灰霾15.自动气象站观测到的降水强度数据,在预警应用中主要用于?A.预测降水发展趋势B.判断是否满足预警标准C.计算大气湿度D.监测大气电离层变化16.极端天气事件预警机制中,预警信号的解除通常基于?A.天气系统移出影响区域B.预警指标完全恢复正常C.持续监测到强天气现象D.公众报告天气好转17.暴风预警中,描述风力达到何种程度时可能对树木、广告牌等造成破坏的信号是?A.蓝色B.黄色C.橙色D.红色18.气象部门发布极端天气事件预警的主要依据是?A.单站观测数据B.气象卫星云图C.天气预报模型D.以上都是19.极端天气事件预警信息的传播渠道应包括?A.电视、广播、手机短信B.社交媒体C.官方网站D.以上都是20.提高极端天气事件预警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是?A.增加监测站点密度B.改进预报模型C.完善预警发布机制D.以上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暴雨、暴风两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定义、主要危害以及常见的监测技术。2.简述极端天气事件预警信号的分类(至少列出三种)以及各自对应的灾害风险等级。3.简述极端天气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流程,并说明其中关键环节的作用。4.结合实际,列举至少三种个人或家庭在极端天气事件预警发布后可以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三、论述题(20分)结合你所在地区或你了解的某次实际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暴风等),分析其预警工作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该类事件的预警能力和效果提出你的见解和建议。试卷答案1.A2.A3.A4.C5.B6.C7.C8.B9.A10.C11.A12.C13.B14.A15.B16.A17.B18.D19.D20.D21.(1)暴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超过一定标准(如50毫米)的降水现象,主要危害包括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监测技术主要有天气雷达、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等。(2)暴风:指短时间内风力急剧增强,达到一定标准(如17.2米/秒)的风现象,主要危害包括树木倒塌、建筑物损坏、人员伤亡等。监测技术主要有风廓线雷达、自动气象站、系留气球等。(3)常见监测技术:天气雷达(探测降水强度、分布、移动速度等)、卫星云图(提供大范围云情信息)、自动气象站(提供地面气温、气压、降水、风速等实况数据)、风廓线雷达(探测垂直风场)、气象卫星(提供云图、红外、可见光等遥感资料)。22.(1)预警信号分类及风险等级:①蓝色预警(低风险):表示可能发生一般性极端天气,需注意防范。②黄色预警(较高风险):表示可能发生较重极端天气,预警区域内的居民和单位应做好相应准备。③橙色预警(高风险):表示可能发生严重极端天气,预警区域内的人员应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做好应急避险准备。④红色预警(很高风险):表示可能发生特别严重极端天气,预警区域内的人员应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就近寻找安全场所避难。(注:具体分级和名称可能因地区而异,此处按常见分类回答)23.(1)预警信息发布流程:监测预警发布机构(如气象部门)通过监测网络获取天气实况和预报信息→分析研判,确定是否需要发布预警→按照预警级别,通过授权的媒体渠道(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网站、APP等)发布预警信息→相关部门根据预警信息采取应急措施(如交通管制、人员转移等)→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更新或解除预警。(2)关键环节作用:①监测研判是基础,决定了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②快速发布是核心,确保预警信息能第一时间传递给公众;③部门联动是保障,各相关部门需根据预警采取相应行动,减少灾害损失。24.(1)成功之处(示例):预警发布及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传播;预警信息准确,能较准确地预报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政府响应迅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转移和抢险救灾;公众防灾意识提高,能主动关注预警信息并采取避险措施。(2)不足之处(示例):部分偏远地区预警信息覆盖不到;预警信息语言不够通俗易懂,部分老年人理解困难;预警与应急响应衔接不够顺畅,存在信息传递延迟;重发布轻科普,公众对极端天气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