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暴雨降雨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火灾

气候不是问题,只是问题的表象。

文 / 巴九灵

“北美49.5℃的热浪、德国的大洪水、中国河南省的特大暴雨、希腊的山火是不是与气候变化有关?”

问题如山火一般扑向气象学家们。

更难准确判断的,是一场极端天气将在何时何地、以何种程度发生,甚至事后也很难说清为什么会发生。

然而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越来越猛。案例来时如山倒,研究案例如抽丝。

01.近在咫尺的极端天气

2021年7月,河南暴雨,郑州在一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超过此前的单日降雨量极值。暴雨引发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河南省至少302人遇难,50人失踪,1453.16万人受灾。

同月,德国和比利时暴雨,多条河流决堤,至少229人因洪水丧生。德国气象局发言人Uwe Kirsche表示,用“百年一遇的洪水(100-year flood)”来形容太轻描淡写,这种洪水可能已经有一千年没有见过了。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暴雨,其中一个城镇24小时内降雨594毫米,大幅刷新了当地的日降雨量纪录。洪灾造成各地251人死亡,100人失踪。而7月初印度气象局曾预测,马哈拉施特拉邦大部分地区7月降雨量将“低于正常水平”。

与洪灾同时发生的是火灾。

加州迪克西大火,在7月底还是加州史上第十一大火灾,目前已经延烧成加州史上第二大火灾,也是最大的单一火灾(整体最大的火灾发生在去年,由四场独立火灾逐渐烧到一起)。截至北京时间8月12日,火灾面积达到2045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深圳市。

土耳其和希腊的野火,两个相邻国家最近都出现了打破历史纪录的高温。土耳其超过两百场火灾共计烧毁了至少1700平方公里的森林,相当于厦门市的面积。希腊火灾烧毁了至少1100平方公里的森林和耕地,相当于香港特区的面积。

俄罗斯西伯利亚大火——虽然这里每年都有火灾,但今年规模惊人。俄罗斯绿色和平组织的林业专家表示,西伯利亚的火灾比希腊、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和加拿大的火灾总和还要大。

火灾面积没有确数。7月初,萨哈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的行政区)声称在约57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250多场火灾。绿色和平组织则表示,今年以来,西伯利亚的森林火灾面积总计超过16万平方公里,也就是面积超过了山东省。

这些火灾仍未结束。

以上列举的只是7月以来全球正在发生的一部分极端天气事件,远远不是全部。

为什么世界变成了这样?某些地方极端干旱,另一些地方极端降雨。

02.是因为全球变暖吗?

没有精确的答案,气候变化和特定事件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很难一言蔽之。

但是接近于共识的观点是,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了负面影响,洪水和火灾的原因很有可能都是全球变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称IPCC)在《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中,针对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做过关联分析。

结论是:气温越高,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的“嫌疑”就越重。

IPCC称,过去五年是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欧盟科学家称,刚刚过去的7月是史上温度第三高的7月,与2020年7月并列,仅次于2019年和2016年的7月。

几天前,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气温刚刚打破了欧洲高温纪录——48.8℃,那里也在发生火灾。再之前,加州死亡谷的气温刷新了全球高温可靠纪录——54.4℃。

气温的纪录不断被打破,降雨和火灾的纪录也不断被打破,加州史上最大的20场火灾中有15场发生在21世纪——细算下来,这个世纪相比工业革命前,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1.1℃。

8月9日,IPCC出具了第六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第一部分,为下一个气温高点锁定了时间——即便执行了最有力的减排措施,全球气温很大概率会在2040年,比工业革命前上升1.5℃。

1.5℃是一个标志性的数字。

因为依据《巴黎协定》,人类努力减排的目标,就是在21世纪末,将地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以内,1.5℃最佳。

粗看这个说法,容易形成一种错觉:我们似乎还有80年的时间去尽力避免升温1.5℃或2℃的发生,但现实是,1.5℃会提前抵达,我们不仅要苦思控制之策,也要学会开始适应各种极端变化。

03.“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大国”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减排是目前唯一可行方案。

在《碳中和元年:中美难得默契 印度却不服气》一文中,我们从国家和地区层面,算过减排的前景,结论是:并不乐观。

但在减碳的路上,不应只有大国的博弈,每个人也可以通过减少自己的碳足迹,做一些身体力行的改变。

一个比较有效的改变,和“吃”有关。原因在于,全球有26%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我们的食物。

以小巴的一顿午饭为例:假设是“牛肉+米饭+番茄炒蛋”的组合,那么产生的碳排放量,换算成年排放量,可以得到下表:

若把牛肉换成同等克数的鸡肉(或猪肉),食用频率不变,于是:

两相比较可以发现,从产生的温室气体来测算,选择吃鸡肉比吃牛肉、猪肉,更环保一些。

有个并未加以考证的比喻说过:把全世界的牛都集中到一处变成一个国家,那么它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除了牛肉,碳排放量依次往下的,是羊肉、奶牛、虾、芝士、猪肉。未来在思考“吃饭吃什么的时候”,下面的列表,可视作一个“排除参考”。

另外,“食物浪费”也是碳排放的大头。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食物浪费造成的碳排放量同各个国家2011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对比,发现数量赶超了印度和俄罗斯,位列中国、美国之后,是另一个“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所以,光盘行动其实还是一个环保行动。

除了吃,衣住行也都有各自对应的碳排放。

联合国官网上,专门一个测试区,帮助人们从居住环境、出行方式、生活方式三个方面审视自己的“碳足迹”。

*所谓碳足迹,指的是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

04.最后结语

每逢提到普通人能为气候问题做些什么时,小巴总会想起《魔鬼经济学》中的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罗伯特·恰尔迪尼曾把一些鼓励节约能源的宣传卡片,随机地挂在加州居民的门把手上,然后观察他们每周用电量的变化。

这几张卡片分别提供了不同的引导方向:

1.节约能源,省钱。

2.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3.节约能源,造福社会。

4.节约能源,因为你的邻居们都这样做。

实验结果是,收到第四类卡片的居民,其用电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众心理的诱因战胜了来自道德、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诱因。

在减少碳足迹上,我们的身边,或许需要更多的“邻居”。

如果你也想成为“邻居”,不如就从今天的午饭做起吧。

参考资料:

1.《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food production》by Hannah Ritchie and Max Roser First published in January 2020. Last major revision in June 2021.

2.《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 IPCC

3.《野火与洪水:科学家能否找到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关联?》 金融时报

4.《你的餐桌有多环保,可以用这个算一算》BBC新闻网

作者 |月半|木有药师| 当值编辑 |张文龙

责任编辑 |何梦飞| 主编 |郑媛眉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本轮大雨暴雨形势大变,高温天气进一步加码,明后天7月5~6号天气陕西南部、四川盆地北部将有大暴雨天气,而大到暴雨区域主要分布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陕西中南部等地。 华北和黄淮地区还将有两次较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分别在5号夜间到6号白天,7号白天到9号上午。 未来两天各地气温变化不一,南方地区高温持续,北方地区受降水影响温度下降。 jvzquC41mct/eqnpc0ipo8ftvkimg88;42;667mvon
1.暴雨大暴雨!明起气温将有大变化官方版1、🐑暴雨大暴雨!明起气温将有大变化🤐🥩百度认证🍥 2、😠暴雨大暴雨!明起气温将有大变化😴✅🏆百度认证🏆 3、黄色18禁🎁 4、😹重磅消息来袭!🍃✅张婉莹手笔自愈视频大全在线观看高清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系统类型🌐:17c官网2025全站)最新版本IOS/安卓官方入口v.12.75.13(安jvzq<84ddu4i|j8z0oohx4RqVy03:5;a9?19B90Jvsm
2.暴雨大暴雨!明起气温将有大变化只有🍮暴雨大暴雨!明起气温将有大变化🤳⛅️ios版♏️暴雨大暴雨!明起气温将有大变化🦓⚔️ios版⚜️暴雨大暴雨!明起气温将有大变化🐍🍁ios版🦄。jvzq<847i0|rstvsl0io1jwvkerf1;547371;h::92640|mvon
3.暴雨大暴雨!明起气温将有大变化1、😰暴雨大暴雨!明起气温将有大变化✊☺️百度认证🏒 2、😋暴雨大暴雨!明起气温将有大变化🉑✅🏆百度认证🏆 3、娇小与黑白配大结局免费观看🎁 4、😹重磅消息来袭!🍃✅纲手的假期(3.0)汉化版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系统类型🌐:GOGOGO高清完整版下载2025全站)最新版本IOS/安卓jvzq<847i0~qdm|ov0io1jwvkerf1;547371;h8378670|mvon
4.北方大部晴热天气格局延续实时播报下载最新变化下载(暂未上线夜间,南方新一轮降雨将从贵州、广西一带发端,并逐渐东移扩展,上述地区需持续做好暴雨次生灾害防御,加强防范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及城乡内涝等。建议公众及时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气象信息,防范持续降雨天气对交通出行等的不利影响。 北方大部今明天晴热为主 华北局地或有高温“冒头” 气温方 jvzq<84yyy4rkjs30eun1zptwctkkjs136694;3jvor
5.12月全国型的强寒潮天气京津冀地区极端暴雨2023年是最暖年,也有强寒潮、强降水。去年夏天华北黄淮地区的高温天气、12月全国型的强寒潮天气、 京津冀 地区极端暴雨也令人印象深刻,全年的平均气温更是打破历史纪录,创下新高。去年一年,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强发,创造了诸多破纪录事件。气候变化引起的气候风险,已经成jvzquC41zwkrk~3eqo558=7379:5287:26>72=:
6.全球气候之变:暴雨洪水为何正变得更加猛烈和频繁?对于极端降水事件,目前科学家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气候变化(变暖)导致大气中水分的增多以及大气环流减慢导致的低气压持续盘踞不动。 拉姆斯托夫进一步解释道,“30多年前,气候模型已经预测,极端降水将变得更加频繁,降雨量少的日子将变得更加少。这是物理学的结果:气温每升高一度,空气中饱和水蒸气含量就会增加7%。然而jvzquC41yy}/ezhd0eun1qjcfnoog8724331:67416998A63ari/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