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的雨是暴雨为何大暴雨经常下在“局地”

最近,中央气象台连连发布暴雨预警,多地迎来频繁的强降雨天气。很多人对此有一些疑问,比如多大的雨是暴雨?预报的降雨有时为何觉得没那么大?为何大暴雨经常下在“局地”?记者采访了专家。

暴雨、大暴雨究竟有多大?

在天气预报中,经常能看到关于暴雨的描述。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峰介绍,暴雨通常是指降雨强度比较大的降雨,气象上,按照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将24小时降雨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降雨称为暴雨。进一步细分,24小时降雨量为50—99.9毫米的为暴雨、100—249.9毫米的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的为特大暴雨。

“暴雨天气并不一定是主观感受上的‘狂风暴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会遇到降雨强度特别强但持续时间较短的短时强降雨,或者主观感受降雨强度不大但持续时间特别长的降雨,其实以上两种情况,只要达到了24小时内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的标准,都属于暴雨天气。”张峰说。

在出现暴雨天气时,当地气象部门会发布相应等级的暴雨预警信号,公众要密切关注暴雨预警信号的相关信息及对应的防御指南。

强降雨发生时,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已经外出,行人应避开桥下尤其是下凹式立交桥,避开涵洞等低洼地区,切勿在高楼、广告牌下躲雨或停留;在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路面情况;在山区要防范山洪,避免渡河,不要沿河床行走,注意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如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驾驶人员要及时了解交通信息和前方路况,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如果雨势过强,驾驶人员应暂停行驶,将车停靠在地势较高处或安全位置,人员到高处躲避;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应转移到安全场所避雨。

为何降雨实际落区会与预报有所差异?

预报的降雨有时为何觉得没那么大?降雨实际落区有些时候与天气预报会有所差异。

张峰解释:“这首先要了解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目前的天气预报产品主要是预报员在数值天气预报结果的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应用、智能数字产品等新技术,并根据自身掌握的天气学理论和积累的预报经验分析制作而成。数值天气预报是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初值条件,通过巨型计算机对模拟全球大气运动的极其复杂的预报模式进行数值计算,进而预测未来一定时段内的大气运动状态。

由于大气系统的混沌特征、科学认知的局限性、误差的累积效应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等原因,对天气的预报不可能做到完全准确。

此外,气象预报结论是基于整个降雨过程做出的,是对累计降雨量的预报。但一次降雨过程会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的时段会有差异,因而降雨的落区和强度随时间会出现时强时弱的特征,所以不同时段的降雨给人的感觉不同。降雨过程还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一个城市里,存在某些区域降雨较少,而另一些区域降雨更明显的现象,使得部分地区的人们感觉到实际降雨强度与预报存在差异。

为何大暴雨经常下在“局地”?

天气预报里经常出现“局地大暴雨”的表述,“局地”到底是哪儿?

张峰介绍:“其实,‘局地’在天气预报中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地点,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预报的不确定性,常常与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雨、龙卷等强对流天气联系在一起。”这些强对流天气多由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生命史短、消亡速度快,在空间尺度上,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甚至只有几十米。

以目前的预报能力,很多天气过程只能提前预报强对流天气可能出现的范围,还不能提前预知其发生的准确位置。因此,天气预报经常使用“局地”来描述。当大暴雨出现的范围较大,预报的确定性较高时,则不会使用“局地”,而是代之以具体的预报地点描述。

THE END
0.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网|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但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在业务实践中,又可按照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暴雨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jvzquC41yy}/ullisz4dqv4f{as{1z}mr1l{lƒ4du/hmqp4/23<188
1.天气预报预警中的“雨”,真的读懂了?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中 跟“雨”有关的问题↓↓↓ 疑问1:暴雨、大暴雨,究竟有多大? 气象上对暴雨有明确的区分,在我国,将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再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超过50毫米称“暴雨”,超过100毫米称“大暴雨”,超过250毫米称“特大暴雨”。 但每场jvzq<84{uz}/elyx0et0c{ykenk/j}rnAkzfohnf?3<17=<28::779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