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张学良在说这番话之前,早与杨虎城秘密联系了共产党,达成协议,停止敌对,联合抗日,在西北形成共产党、东北局、西北军“三位一体”抗战局面,10月5日,毛泽东与周恩来联名给张学良写信,让他同蒋介石转达联合抗日、互派代表谈判的建议,然而此时蒋介石如此态度,和平谈判可能渺茫。
10月31日,张学良赴洛阳参加蒋介石50大寿,他再次进言,希望蒋介石能领到抗日,将日寇赶出中国:“我们损失的兵力无法补充,遗下的孤寡无法抚恤,广大官兵的家乡沦入敌手,不图收复,却叫我们来西北剿共,你叫我们的意志怎么坚决?”张学良当面质问蒋介石“共产党与日寇,究竟谁是我们真正的敌人”一番话深情意切,张学良热泪盈眶。
然而蒋介石自认为自己已有抗日规划,厉声呵斥张学良:“一派胡言”,转身拂袖而去,只是留下话“你们若是非要坚持,那就等我死了之后,再去抗日好了!”
心中苦闷的张学良回到西安后,一连数日郁郁寡言,寝食难安,11月下旬,在一边秘密联络红军,筹备抗日联军的同时,一边给蒋介石写了一份《请缨抗敌书》,张学良命人将这份承载着抗日之心的信送到蒋介石手中后,每天便希望蒋介石批复回信,12月2日,洛阳方面终于回信,《请缨抗敌书》的信头只有蒋介石写的六个小字:时机尚未成熟。
张学良是一个有血性的军人,第二天,也就是12月3日,张学良亲自驾驶飞机飞往洛阳,面见蒋介石陈述抗日之愿望,同时恳请蒋介石下令释放一“莫须有”罪名逮捕的抗日爱国人士,两人各持己见,爆发了激烈冲突,忍无可忍的张学良起身怒斥蒋介石:“你这样听不得劝谏,这样专制,这样摧残爱国人士,同袁世凯、张宗昌还有何异!”蒋介石被张学良这番斥责气得浑身发抖,他猛拍桌子:“全中国只有你一个人这样放肆!除了你张学良,没有人敢对我这样讲话!”此时的蒋介石彻底撕开掩饰,朝着张学良大吼,“我是委员长,我是革命政府的领袖,我这样做就是革命!不服从我,就是反革命!”
张学良也没惯着他,直接嘲讽的回敬道:“你不要以为你的政绩就那么清明!没有人批评你,斥骂你?其实骂你的人大有人在,只不过碍于你的地位,别人不敢当面讲就是了。”如今蒋介石与张学良都已经撕破脸皮,张学良也没有顾忌的了,双眼直视蒋介石,愤忧地嚷道:“你要是不改变主张,坚持打内战,我们东北军就没法带下去了,学良无能,只好请你委员长亲自出马说服大家了!”
蒋介石冷冷的说道:“好啊,我明天就去,我倒要看看你的部队,是听我委员长的,还是听共产党的那一套宣传!”
“好吧,学良在西安恭候了!”说罢,张学良摔门而去,12月4日,张学良随同蒋介石一起回到了西安,一路上,张学良心乱如麻,神情沮丧,手握重兵20万的少帅此时陷入矛盾:丧父之痛、丧土之仇、民众谴责以及与蒋介石难以调和的严重分歧,此时的他不知何去何从,而杨虎城将军的到来让张学良看到了出路……
▶杨虎城:挟天子以令诸侯
张学良回到西安后,当天晚上,杨虎城将军深夜来访,就在这谈话中,杨虎城提出了一个让张学良震惊无比的主张:挟天子以令诸侯
送走杨虎城后,张学良心中波涛汹涌,要知道,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非同一般,甚至“情同父子”,而宋美龄和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更是知己姐妹,多年来,蒋介石对张学良信任有佳,数次委以重任,而张学良也没有辜负蒋介石,宣扬“绝对服从领袖”,现如今突然要挟蒋介石,自己必然是要扣上“叛臣逆子”的帽子,就连感情上也无法过这道坎,但现在国家民族处于为难之际,如一心听从蒋介石,自己互相残杀,岂不是被永远钉耻辱柱上,被万民唾骂的千古罪人,想到如此,张学良心中的天平开始向杨虎城倾斜。
张学良看着东方泛起鱼肚白,自言自语道:“我张学良是对得起他蒋介石的”。
从1928年12月,他力排众议,顶住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在东三省易帜,宣布服从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让中国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从中原大战,他开始为蒋介石鞍前马后地打天下再到“九一八”事变,替蒋介石背锅,将不抵抗的责任揽到自己头上,他被迫离开中国,回国后四处游说,“拥护领袖、服从领袖”,带领东北军20万大军,任凭蒋介石差遣,再到参加对红军的剿灭战,对蒋介石可谓是仁至义尽。
张学良一支接着一支抽烟,是时候重新考虑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了,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法最终能行得通吗?
可现在的形势容不得张学良在犹豫了,因为蒋介石来到西安的第二天就挨个和东北局以及十七路军师级以上的将领挨个谈话吃饭,宣扬“剿共”的重要性,给这些将领进行“精神感召”,调兵遣将的同时也在命令中央军向陕西推进,开始控制咸阳到兰州的交通要道,意图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分割,让中央军监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一举一动,提防张学良手下部队叛乱。接下来的几天,国民党中央将领卫立煌、陈诚、蒋鼎文等大员全部来到了西安,飞机在天上轰鸣,战车在地上呼啸,一场“剿共”的军事部署即将完成。
12月7日,张学良独自一人前往华清池,向蒋介石做最后的陈述,希望蒋介石能听从建议,一致抗日,然而,蒋介石的脸上一脸淡漠,短暂的交谈之后,张学良激昂地述说日寇的侵略,百姓的民不聊生,“现在全国百姓一致要求政府抗日,若再继续‘剿共’打内战,必然丧失民心、涣散士气!”,张学良越说心情就越激动,眼里打湿衣襟。“委员长,学良之陈述完全是从党国利益出发,没有夹杂任何个人私念,国父孙中山先生当年也同共产党搞过合作,现在委员长身为一国之首,也应循国父先例,和共产党联合抗日……”
砰!蒋介石将手狠狠往桌上一拍,厉声说道:“一派胡言,你懂什么?共产党那一套我比你清楚,当今之中国最大的敌人不是日本,而是共产党。剿灭之事耗费多年,现在已到了最后关头,你身为军人,仗打输了,就想投降敌人,和他们搞联合,还有什么军人气概可言!现在我再对你说一遍,剿共是既定国策,绝不动摇,你就是拿枪打死我,也不能改变!”
张学良彻底绝望了,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用言语劝动蒋介石,涕泪俱下,泣不成声,抱头失声痛哭,蒋介石冷冷的看着这位自己麾下的副司令,冷笑道:“共产党的毒你中得太深了。不要再讲了,我也不愿意听!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我叫你向东就得向东,叫你往西就得往西,我要叫你死,你就应该死,你是军人就得服从!”
蒋介石说罢,张学良猛地直起身子,狠狠瞪了蒋介石一眼,扭头走出了房门,当门关上时发出撞击声的一瞬间,刀剑相挟成为唯一行得通的方法。此时张学良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杨虎城的公馆,希望杨虎城能以党国元老之身份再去劝劝蒋介石,然而最终也是被蒋介石一通臭骂,撵了出来,张学良看到杨虎城如此激愤的表情就知道,杨虎城也没劝动蒋介石,一种轻松油然而生“从今往后,我和蒋介石之间,谁也不欠谁了。虎城兄,现在你我别无选择,唯有依你之言,挟天子以令诸侯!”杨虎城拍了拍胸脯“就凭你一句话了,副司令,你放心,十七路军全体将士与你休戚与共,听你指挥,绝不退缩!”
张学良望着临潼的防线,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委员长,别怪我张学良失敬了”,在杨虎城的家中的密室里,一场震惊中外,影响中国的秘密计划诞生了
▶暴风雨前最后的时刻
12月10日,张学良因为西安市学生抗日游行请愿的事情被召到了华清池,蒋介石一见到张学良就训斥了一番:“昨天学生闹事,你为什么不用机枪扫射他们?”,张学良冷静的回答道:“我的机枪是打日本的,不是打学生的。”听到张学良如此回答,蒋介石顿时火冒三丈,“那‘九一八’的时候,日本人到了你眼皮底下,你为什么不打?”张学良一听这话,腾一下站了起来,额头青筋暴起,“我怎么打,你不是三令五申对日本人不许开战吗?”,张学良的怒吼让蒋介石愣了一下,没有在说话,根据资料,从日本侵华以来,蒋介石始终认为中国国力虚弱,军队装备不足,如果与日军交战必败无疑,从1935年7月“万宝山事件”之后到9月23日蒋介石宣布的《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短短两个月时间,蒋介石先后下达6次命令以及公告,无一例外全部都是避免与日军冲突。
蒋介石自知理亏,目光躲闪在一旁,但是张学良雷霆般的吼声仍在耳边,“打内战!打内战!优秀的将才一个个战死沙场。再这样下去,你这个委员长必将成为民族罪人,袁世凯第二!”
这话直接激怒了蒋介石,抬起手指着张学良,全身上下都气的直发抖,半天在憋出一句话:“全中国只有你一个人敢这样污蔑我!你这是犯上作乱!”
最终谈话不欢而散,蒋介石看着张学良离去的背影,藏在他心中的计划势在必行,张学良走后没多久,蒋介石下令:陈诚以军政部次长名义指挥绥东中央各部队;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司令。
他这样的做目的就是想要用这三个人牵制张学良,在三省之间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让张学良不能在肆意妄为,蒋介石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按计划,他将在12月12日离开西安,西北整个“剿匪”局势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多五个月,“共军”将被一网打尽,而且还能筑起对日防线,想到这里蒋介石的怒气消了不少。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命运早已不在自己手中。
12月10日,张学良紧急召见了东北军的几名大将,他们都是张学良的心腹爱将,多年来追随张学良鞍前马后,从无怨言,现如今东北失守,国破家亡,家乡的百姓生活在日军的魔爪之下,这些生在长在松辽大地的汉子,那个不是满腔热血,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和“剿共”政策,他们早就受够了,张学良看着自己手下的将领宣布:“我要造反!为了停止内战,我已决定扣蒋!”听到少帅的话,下面的将领十分激动,热血冲击着他们的神经,军长于学总站出来将手往胸口一拍:“我们跟副司令干!擦旗杆干到底,绝不半途而废!”张学良目光炯炯有神,“话我不多说了,此举成功,是大家之福,是中国之福;若不成功,有我担着,我张学良提着头进南京!”
众将领立刻回部队进行部署,张学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12月11日上午,杨虎城先后两次来到张学良府邸,商讨兵力部署,最终确定让张学良的警卫营营长孙九铭和105师师长白凤祥、刘桂五三人扣押蒋介石,同时封锁临潼所有交通路线,驻扎在兰州的东北军接触中央全部武装力量,控制兰州机场,不许一架飞机起飞。杨虎城则负责逮捕西安所有南京军政官员,解除蒋介石所有嫡系部队武装,封锁西安机场。
一场震惊世界的事变已经达到了临界点!
▶兵谏! 兵谏!
12月11日深夜,回到开头的一幕,张学良从府邸出来后,已经是全副武装,腰间的配枪、短剑,一身干练的军装显得分外威严、英武。东北军高级将领早已在会议室等候,当张学良出现的那一刻,众将领齐刷刷看向少帅,眼中满是敬重,张学良的目光审视了在座的众将领,空气分外安静,落针可闻其声,这样的氛围持续了半分钟。
“我们东北子弟是有血性的!”张学良这句话犹如惊雷,四面墙壁都仿佛被震得摇晃了一下“生做抗日雄,死成抗日鬼。可是,委员长却死逼着我们去打共产党,10月以来,我屡次向他陈述,屡次遭他辱骂,现在又调了他的嫡系,大兵压境,要赶我们去福建,再一口口把我们吃掉!”张学良字字铿锵有力,军靴在会议室踩得咚咚作响,张学良看了看手表,仰天长叹,“我们已经被逼上了绝路,经过我和杨主任反复商量,现在我宣布:今夜西安、临潼同时行动,采取非常措施,扣留委员长,迫使他停止内战,宣布抗日!”
全场肃静,但是很快一个声音响起,“抓住蒋介石以后,我们怎么办?”这个问题问住了张学良,他也不知该怎么办,只是淡淡的表示,抓住了再说。
众人不在有异议,出发之际,张学良叫住孙铭九,告诫他千万不可打伤委员长,不到万不得已不准开枪。孙九铭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请副司令放心!完不成任务,我决不回来见您!”
开弓没有回头箭,张学良一挥手,朝会议室剩下的将领们说道:“走!去新城指挥部!”
午夜12点,张学良带领手下11员大将来到新城指挥部,张学良和杨虎城会合之后,简单握了握手便落座了,张学良率先开口:“虎城兄,现在还来得及,要是不干,你就把我和我这11员大将绑了,到南京升官领赏!”
杨虎城猛然站起来,“我杨某绝不是那种人,今晚干定了!”
“好!”张学良站起来时,“今晚我打头阵,我背后就是虎城兄,要是成功了,是你我二人联合行动;失败了,我听杨将军处置!”这番肺腑之言让杨虎城心中一暖,指挥室的气氛也随之热烈起来。
凌晨五点,蒋介石下榻的临潼枪声四起,听着远处传来的枪声,张、杨二人相视点头,一连串信号弹划破西安夜空,此时临潼的华清池,孙铭九带领的部队和蒋介石的警卫发生激烈枪战,刺鼻的硝烟直冲神经,趁着双方枪战之际,孙铭九带领一队精兵从小路直奔蒋介石卧室,一行人冲进去后发现蒋介石早已逃跑,孙铭九大惊但瞬间又冷静下来,发现蒋介石连衣服都来不及穿,被窝还有余热,估计蒋介石跑不远,孙铭九立刻下令:“快搜!”,要知道,现在到处都在发生枪战,万一蒋介石被不知从哪来的子弹打死了,自己还怎么去见副司令。
随着天逐渐放亮,枪声也渐渐小了,此时蒋介石失踪的消息传回指挥部,这让张学良下了一跳,他连忙让人继续搜,然后看看蒋介石的车还在不在,万幸的是,电话里报告,蒋介石的车还在车库,众人都送了一口气,张学良估计,以委员长的体力以及对周围地形的熟悉程度,他绝对跑不远,张学良立刻给师长白凤翔下令:“告诉孙铭九,若是上午9点还没找到委员长,就把你们的头给我送来!”
没多久,孙九铭率兵发现了躲藏在假山背后的蒋介石,此时的蒋委员长蜷缩在假山石缝中,身上就穿了一个睡袍,被冻得瑟瑟发抖,孙九铭一个立正,告诉蒋介石自己奉命张副司令,命令,接委员长回城,此时蒋介石看着孙铭九身后士兵黑洞洞的枪口,凄惶地说道:“如果你是我的同志,就开枪把我打死,我要死在这里。”
孙铭九尽力解释,这不是东北军叛乱,我们这是想要拥护领袖打日本,此时的蒋介石早就惊吓交织,心力交瘁,逃命时还摔了一跤,他微迷右眼问道:“你们副司令怎么没来?叫你们副司令来,我腰疼,不能走,一步也不能走!”
孙铭九上前一步打算背他下山,蒋介石还想争辩,但是不远处枪声又响了起来,甚至子弹朝他们飞来,孙铭九顾不了那么多,给手下使个眼神就把蒋介石扶到了自己的背上,一路小跑的来到山下,钻进一辆汽车。
进入西安城后,蒋介石发现,大街上全部都是杨虎城的部队,以为是杨虎城来救驾了,但是看到汽车直奔杨虎城司令部,这让他更是困惑不解,但他很快反应过来,原来张、杨二人合谋了,蒋介石长叹一声,自己千算万算,还是没算到张、杨会联手收拾他。
与此同时,杨虎城的部队也开始行动,抓捕了12个军政官员,就连卫立煌、蒋鼎文等人也被抓住。西安当地所有的南京政府任命的官员全被拘禁,公安局、铁路局、电报大楼等重要地方却全部占领,几百名空军、技术人员均被扣押,到12月12日凌晨6点,西安已经全部被东北军和西北军控制。
事变第一步已经顺利完成,悬在张学良心中的大石总算是落地了,一种疲惫感席卷张学良全身,不由自主地跌坐在身后的沙发上,可见张学良这一夜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缓了半天后,张学良缓缓起身,如今大幕已经拉开,这场戏该如何演下去?他看着同样紧张的众将领说道:“我和虎城兄胆大包天,把天给捅了个大窟窿,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大家都要负责,事不宜迟,有几件事必须马上着手。赶快筹划起草文件,打电话给陕北共产党,请他们派人来西安,军事方面,组织一个参谋团;政治方面成立一个设计委员会。现在就动手。”
杨虎城立刻招呼众人赶紧去办,众将领一刻不敢耽误,在紧张忙碌之中,众将领为这次事变确定了一个词,名叫“兵谏”。
然而,张学良此时虽然完成了此次兵谏,但是他没有松懈,被他抓住的蒋委员长该如此处理,之后又该如何推动自己联合抗日的决心,这场大戏又该如何唱下去,本期内容到此结束,喜欢的朋友给点个关注点个赞,下期内容更加精彩。
注:参考资料:《张学良幽禁秘史》《西安事变》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