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湖北长江经济带气象保障服务现代化建设先行试点工作以优秀等级通过中国气象局验收。
强推动 乘风借力正扬帆
船行万里,操之在舵。三年来,中国气象局和湖北省政府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试点建设;湖北省政府连续出台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文件。
湖北省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试点建设工作,对标《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真抓实干,一系列部署接连落地——
细化任务清单,围绕业务能力提升、业务布局优化、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在省内确定14个高质量发展试点;联合省减灾委员会在21个县(市)开展精准预警响应机制建设试点;与11个单位加强合作,强化流域协同与行业融合;联合10个单位落实地方法规、规章、政策,出台支持文件;与全省13个市(州)深化合作,推动气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目前,气象高质量发展机制创新在湖北全面落地。湖北连续三年获评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优秀及以上等级。其中,2022年“完善长江流域气象中心运行机制,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获特别优秀评价;精准预警响应机制、工程气象参数等试点经验得到进一步推广;全国暴雨研究中心成立,“暴雨东湖论坛”被列为国家级“东湖论坛”的平行论坛;14项在全国可复制推广的“湖北经验”已然形成。
强发展 砥砺前行勇争先
在湖北,试点建设初期就紧紧牵住创新发展这一“牛鼻子”,为开启气象现代化新征程注入强劲动能。
气象信息化基础进一步夯实——建成CPU万核、存储10PB的气象大数据中心和气象数据共享平台,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峰值算力超2.2千万亿次/秒;建成可容纳1600台服务器的1000平方米机房;打造全国暴雨研究数据中心、长江流域行业数据中心等,提供14类876种数据实时服务。
跨行业跨区域立体监测体系进一步健全——联合长江海事局、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印发长江干线航道气象观测站网和长江流域天气雷达站网布局方案,24个市(县)出台行业气象监测设施共建共享文件;升级改造1077个自动气象站,建成15部X波段雷达;共享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和流域观测站点34137个。
重大关键技术进一步攻关——组建全国暴雨研究中心,编制全国暴雨科研项目谱系规划,设立全国暴雨研究开发基金;研制15分钟更新一公里25层的三维大气实况再分析产品,搭建6小时更新三公里格点的长江流域中尺度模式预报系统;构建无缝隙智能网格预报体系,人工智能在预报预测和灾害风险领域得到应用。
得益于气象现代化建设根基不断稳固,湖北精准预警响应机制建设取得喜人成效。
仅2024年,湖北气象部门准确预报低温雨雪冰冻、暴雨、寒潮等29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及时发布的预警信息覆盖48.8亿人次。21个县(市)强化综合减灾辅助支撑平台建设,927个乡镇和重点场所安装“天气盒”,信息化赋能基层精准预警响应,助力湖北防汛抗灾取得“不溃一堤、不垮一坝、不亡一人”的重大胜利。
强作为 蓄势待发谱新篇
为守牢流域安全底线和绿色发展底线,湖北气象部门强化长江流域气象中心职能,实现流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海事、水利等部门在流域防洪抗旱、航运安全、生态治理等方面省际共商、全域共建、发展共享;在基层实现气象、自然资源、水利、水文、应急管理等部门数据的融合示范应用,推动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应急响应联动。
同时,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园区“多评合一”,工程气象参数纳入优化营商环境试点;气象助力三峡梯级水电站群防洪调度和水资源利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增发电量超300亿度;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由1600万千瓦增长至4125万千瓦;与河南、陕西气象部门联合开展丹江口库区人工增雨作业,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景象不断呈现......
极目楚天!站在新起点,湖北气象部门正奋楫扬帆、乘风踏浪,奋力谱写气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