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近年来,极端强降水事件在世界各地呈现趋多、趋强的态势。在我国,夏季是降水最多的季节,尤其是7月,降水最多。至8月下旬,全国多地仍处于主汛期。这期间,全国暴雨天气频频出现,常常给人民群众造成严重的生命伤害和财产损失。
在公众的认知中,“暴雨”常指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雨。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著作《水经注》中说:“山之东有滥泉……阴雨无时,以秽物投之,辄能暴雨。”此处的“暴雨”是突然下雨之意。当代作家魏巍所著的小说《东方》中也有这样的语句:“天色不知什么时候阴沉起来,一阵狂风过后,跟着来了一阵暴雨。”此处的“暴雨”更接近气象学中“短时强降水”的概念。在夏季强对流多发之际,经常是硕大的雨点突然而至,让人猝不及防。此时,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暴雨来啦!快跑!”可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把短时间内下得特别急的雨称为暴雨。
在古代,人们观云相雨主要靠经验,沿用至今的众多气象谚语就是很好的证明。17世纪以后,随着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气象学家们终于抓住了天气预报的“牛鼻子”,即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等气象要素。因此,对这些气象要素的精准观测就成了做好天气预报的先决条件。
测量降水(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本文只讨论对液态降水——雨的观测)通常使用的工具是雨量计。人们通过雨量计来计算降雨量,从而对雨的大小进行等级划分。降雨量指一段时间内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在不蒸发、不渗透、不流失的情况下,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其单位用毫米表示。气象学家借鉴了民间对雨的大小的描述,形成了气象业务中的雨量等级划分,如下表所示。
降雨量等级划分表(单位:毫米)
与公众认知相比,气象学中对雨量的定义要严格得多。12小时内降雨量超过30毫米或24小时超过50毫米才算暴雨。比如,2022年7月某日中午前后,某市市区西部短时间内(不到30分钟)发生了一场急促的降雨(降雨量为15毫米)。市政排水管网压力陡增,许多路面积水严重,甚至出现了地道桥下积水过深而交通中断的情形。
假如气象预报员提前对这次降雨进行预报,他应该会这样发布:“今天,某市区阴有阵雨或雷阵雨,局地有中到大雨。”公众抱怨这简直就是暴雨,天气预报也太不靠谱了!
对于暴雨,气象预报业务中有没有与民间定义比较接近的指标呢?有。那就是降雨强度,简称雨强。雨强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单位是毫米每分或毫米每时,表示降雨的缓急程度。公众对雨的直观感受,比如雨滴的大小、雨滴下落的快慢、降雨的急促程度、雨造成的灾害等,与气象预报业务中雨强的概念关系更紧密。
暴雨预报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这主要是因为暴雨的形成多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有关,一般发生在时间和空间都有限的范围内。所以,除了运用集合预报方法,小时雨强也成为预报的重点。因为,在小时雨强很大的情况下,更容易引发局地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
2022年4月,中国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暴雨)预警信号优化调整工作,建立暴雨预警信号新标准。调整后,各级气象部门将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增加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将1小时雨强纳入暴雨预警信号标准。预警信号发布内容将遵循“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原则,使社会公众能通过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识预警、辨风险,让防御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摘自刘浩、赵亮《暴雨,未必是你想的那样》)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引用郦道元《水经注》中的话是为了表明“暴雨”指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雨。
B.“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等沿用至今的众多气象谚语证明古人观云相雨主要靠经验。
C.降雨量指一段时间内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在不蒸发、不渗透的情况下,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其单位用毫米表示。
D.2023年7月某日,汉台区不到三个小时发生了一场50毫米的降雨,这应为大暴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气预报不靠谱”,公众这样的抱怨,主要是由于公众认知中的“暴雨”与气象学中定义的“暴雨”不完全一致。
B.暴雨的形成多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有关,一般发生在时间和空间都有限的范围内,使得至今暴雨准确预报是难题。
C.在中国象局启动气象灾害(暴雨)预警信号优化调整工作后,防御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得到提升。
D.只有对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等气象要素精准观测,才有可能做好天气预报。
6.公众认为有关暴雨的天气预报不靠谱,请根据文本分析原因。(6分)
4.B 【解析】A项,“'暴雨’指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雨”有误,原文“此处的'暴雨’是突然下雨之意”。C项,“在不蒸发、不渗透的情况下”有误,原文“在不蒸发、不渗透、不流失的情况下”。D项,根据降雨量等级划分表,不到3个小时发生的雨量为50毫米的降雨应为暴雨。
5.B【解析】原文“主要是因为暴雨的形成多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有关”。
6.(1)公众认为“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降雨应是暴雨。(2)根据降雨量等级划分表,12小时降雨量达到30至69.9毫米,24小时降雨量达到50至99.9毫米,才是暴雨。(3) 公众抱怨,主要是因为自身认知的“暴雨”与气象学中定义的“暴雨”不完全一致。(每点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