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720暴雨到底大到何种程度?不少朋友仍然没有直观的概念。中气爱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据此判断:在现有数据基础上,720暴雨的小时雨强超过了758暴雨,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全国城市最强(包括港澳台地区),也是全球大城市最强。
758暴雨的雨量分布,来自丁一汇院士论文
截至7月20日晚11点郑州逐小时雨量,中气爱制作
河南21.7暴雨雨量分布,来自NMC
国家级气象站和水文站的气象数据有什么区别?各有其重要作用,但主导部门、设置原则和数据作用不太一样,我们认为最好不要直接比较,同级别的气象站和气象站比,水文站和水文站比。由于水文站更为密集,更靠近山河谷底等极端天气的“一线”,因此暴雨过程中,一般水文站数据更大。
720暴雨发生时的云图动画,中气爱制作
正因为此,郑州的201.9毫米,在我国大陆的国家级气象站数据中一骑绝尘,远远甩开广东的一众站点;甚至于超过了极端暴雨频发的台湾,位居全国国家级气象站第一。当然,以60分钟滑动数据计算,澎湖比郑州稍高一些,但除此之外台湾竟然也找不出第二个比郑州更大的站点。
我国国家级气象站1小时雨量排序,中气爱制作
更不用说,全球的大城市中,包括接近热带且多山的香港,完全找不到任何一个小时雨强超150毫米的国家级气象站。正如我们之前文章所说,720暴雨是人类气象观测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郑州的雨强为全球城市罕见甚至可以说是仅见。
720暴雨的水汽输送形势,中气爱制作
郑州暴雨的出现,毫无疑问刷新了现代气象观测的认知,意味着气候模式变化的线索。既然郑州可以有这么大的暴雨,那么太行山--燕山脚下的大城市,是否也有极端暴雨的可能?在更暖的海温背景下,南方的暴雨强度是否也会跃升?城市的发展是否会成为暴雨强度变化的临界点?城市的防雨防洪,是否要考虑郑州式暴雨发生的可能,留有多大的安全冗余?这些,都是郑州暴雨留给我们的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