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推迟花儿反季开放“北涝南旱”!气候专家详解极端天气降水降雨拉尼娜

现代快报讯 今年以来的天气似乎打破了我们过往的认知,10月中旬的南京才进入秋天,北方的河南、山西接连出现洪涝灾害,而南方同期却很少降雨,“北旱南涝”的格局正在改变吗?专家指出,目前将中国降水分布格局称作“北涝南旱”还为时过早,但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正在增加。

【异常现象】

南方入秋推迟,不少植物开花紊乱

植物“敏感”地察觉到了天气的异常——9月的莫愁湖公园,有海棠花开了;国庆期间,鸡鸣寺的樱花开了;不久前,明孝陵的梅花山上也有梅花反季节绽放。据专家介绍,这都是植物对气候异常的一种响应,只要有合适的温度、光照等条件,可能就会开花。

除南京外,镇江金山公园的桃花、苏州拙政园的桃花、武汉大学内的樱花、重庆南山的樱花均有个别绽开的现象。

今年9月全国多地气温居高不下,更是迎来了最热国庆假期。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9月1日至26日,全国平均气温达18.5℃,较常年同期偏高1.5℃,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9月26日至10月5日,江南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6℃以上。南京也迎来了本世纪最晚的入秋日。

北方暴雨连连,南方降雨较同期偏少

南方在经历不同常日的高温时,山西正在遭受暴雨天气。据统计,山西10月平均降水量为31.1毫米,而此次降水过程山西平均降水量就达119.5毫米,是10月常年月平均降水量的3倍以上。山西全省共5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同期历史极值。

今年7月,河南也遭遇了极端强降雨过程,郑州、洛阳两地5个国家级气象站突破建站以来连续3日降水量历史极值。

据国家气候中心的信息,今年夏季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如7月12-14日华北大部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15-17日黄淮南部和江淮北部发生强降水过程,19-22日河南、河北南部出现强降水过程,黄河支流、海河支流出现汛情,城市内涝严重等。

“今年河南、山西的突发性暴雨洪涝灾害,是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院院长姜彤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黑天鹅”事件即极其罕见、难以预测的事件。

反观南方,今年6月1日至7月22日,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为294.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2.0%,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少。长江流域降水量293.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为2010年以来同期第二少,仅高于2018年的290.5毫米。珠江流域降水量322.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6.3%,为1990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

【背后原因探究】

异常天气背后有同个“真凶”:强悍的副高

南方多地入秋日创本世纪最晚,北方接连出现极端暴雨天气,其背后都有共同的主导“大BOSS”——副高。

副高是指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高压系统。其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为显著,持续酷暑、雨带变化等都受它影响。副高控制下的地区天气晴热,若同一地区被长时间控制,则该地区容易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干旱。而在副高控制的地区边缘容易形成降雨。

专家解释说,副高所在区域和停留时间,都会直接决定相关地区的雨带长短和旱涝情况。我国雨季周而复始的循环,就是和副高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副高的位置自南向北移动,从每年3、4月份开始,我国会陆续出现华南前汛期、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华北雨季、东北雨季等。

“我国长江上游和黄河流域降水多的原因是来自西北太平洋的东南暖湿气流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异常强盛,并随着副高北上为黄河流域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同时,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大,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空气在黄河中游频频交汇,共同导致降水持续偏多,这是今年山西、黄河流域和长江汉江流域降水增多的原因。”姜彤分析说。

9月下旬至国庆假期,南方的持续高热,也是受到副高的直接影响。“热带太平洋海温演变使得副高从今夏中期开始表现出明显偏北且稳定维持的特征,副高的稳定是入秋晚的主要原因。”

“在副高控制下,北方的冷空气过不来,才形成了9月到10月上旬南方异常凶猛的‘秋老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应用研究院院长罗京佳此前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副高的变化除了受到全球变暖背景的缓慢影响,还受到大气内部的变化、热带海洋海温的变化、北极海冰、青藏高原雪盖、城市化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

有分析指出,2020年至2021年拉尼娜事件伴随的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偏北,强度也偏强,再加上东亚夏季风偏强,为包括河南在内的我国北方多个省份的多雨气候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北旱南涝”格局正在逆转?

今年的降水格局,似乎与固有观念不同。有网友称,北方似乎在变湿润,传统观念中的“南涝北旱”格局正在逆转。这是真的吗?

现代快报记者梳理官方发布的资料发现,早前就有专家研究认为,中国的雨带呈现年代际变化特点。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李维京称,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国夏季主雨带集中在北方,到了八十年代,主要雨带移至长江以南地区,进入21世纪后,尽管偶有反复,但是中国的降水带北移是整体趋势。如在2013年,南方地区遭遇罕见高温,东北地区则是暴雨天气,松花江流域出现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涝。

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钱维宏也提出过南北旱涝存在转换周期的看法。通过120年的降水数据分析,他发现了南北旱涝的转换周期是70年。

不过,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显示,1961年至2020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1毫米,降水变化区域间有差异明显。其中,东北中北部、江淮至江南大部、青藏高原中北部、西北中部和西部年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东北南部、华北东南部、黄淮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姜彤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目前得出中国降水分布格局由以往的“南涝北旱”变成了“北涝南旱”还为时过早,但是从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的结果来看,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我国降水量总体呈现微弱增加趋势,降水强度和频率增加明显,也就是说极端天气事件在增多。

针对每一次的气候灾害,都会有具体针对性的解释原因,但抛开气象学的各种解释,“全球变暖”这个气候大背景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曾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会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度增强。

有一个比较通俗的比喻:全球变暖就像是“烧开水”,温度升高,壶里的水开始翻动,对流越明显,但是水并没有减少。当全球气温升高,就加速了全球的水分循环,水汽蒸发加剧,但是根据守恒定律,必然要凝结落雨。于是这就会导致干旱的天数更长,降雨也更猛烈,破坏力比过去强大。

不过,要是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观察,天体力学的周期变化,地球公转轨道、地轴角度等,也都决定了地球以万年为周期的气候变化。

德国波茨坦大学海洋物理学教授拉姆斯托夫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眼下的天气模式通常是天气偶然性和大气中温室气体大量增加所造成的边界条件变化的组合。然而对一些极端天气而言,如果没有全球变暖,它们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预测】

今冬或再迎来拉尼娜事件

最近江苏刚刚踏入秋日,就迎来断崖式降温,不少小伙伴感叹,刚入秋便一头扎入了深秋,早晚更是冷得“瑟瑟发抖”,真有点一夜入冬的意思。那么,今年冬天会不会特别冷?有消息预测,今冬将出现拉尼娜现象,我国可能遭遇冷冬。

所谓“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对此,姜彤说,根据美国NASA监测和预测结果,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结束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缓慢上升,但今年7月开始又再次下降,并可能于冬季再次形成弱的拉尼娜事件。今冬是否为冷冬,暂不好说。不过,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影响我国的各个气候要素的关系非常复杂,拉尼娜只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红艳 见习记者 王新月 /文 赵杰 吉星 /摄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双台风”袭扰南方沿海闽降豪雨沪粤“高烧”难退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7月31日凌晨2时50分,台风“海棠”在福建省福清市沿海登陆,给南方沿海带来暴雨,福建省64个县(市、区)降雨量超过50毫米,而沪粤却“高烧”难退。 福建部分县(市、区)降雨量超100毫米 据福建省防汛办介绍,受“纳沙”、“海棠”两个台风先后登陆影响,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发生暴雨,局部大暴雨。jvzquC41pg}t0|npc0ipo7hp1q532:540yivvq
1.中诗报第五诗词创作室第104期临屏作品美篇风来云涌天庭怒,大雨倾如注。 苍茫大地尽汪洋,街道水淹尺许、可通航。 农家稻穗扬花月,水泡无粮结。 鼠年多难又多灾,半载辛劳白费、怎心开? 虞美人·山居人家 文/郭建生(海棠逸叟) 盘山曲径通幽处,隐见青砖露。 斜阳辉映黛山头,几缕炊烟袅袅、绕桑畴。 jvzquC41yy}/onnrkct/ew453;wk4t
2.《海棠绣春风》灯闲花落^第24章^最新更新:202205海棠绣春风 作者:灯闲花落 [收藏此章节] [免费得晋江币] [投诉] 花楼游 石圩村的邻镇依山傍水,算不得繁华,一条青灰的石板路自桥下蜿蜒而去,左右尽是开摊或行路的寻常百姓。 但就是在这样淳朴的瓦房砖楼之间,也稍有些格格不入地安着一处冶艳的温柔乡——醉春楼。 “医女?”长着一身膘的冯二仰在雕花的月洞床上,jvzquC41yy}/ls|ze0tfv8tpgdupm7ujrAtpxnqkf?<13>=34(iicyygtkj>4=
3.描写大雨的诗句(通用620句)25、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唐杜甫《寄韩谏议注》 26、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唐jvzquC41yy}/{~|gpoo/exr1ujodk8rkpipv1=9259=/j}rn
4.[热门]关于雨的诗句1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 16、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17、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春日田园》 18、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秋思》 1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jvzquC41yy}/{~|gpoo/exr1ujodk8rkpipv1=>;44?90qyon
5.秋分:传统习俗诗词与现代感悟秋分后十日得暴雨 宋·曹彦约 负固骄阳不忍回,执迷凉意误惊猜。 倾盆雨势疑飞瀑,揭地风声敌迅雷。 阶下决明添意气,庭前甘菊剩胚胎。 卖花声 秋分后,桂花海棠俱开,燕犹未去,戏作 清·顾贞立 丝雨海棠黏。欲语还含。青苔小石叠层岚。 露叶如啼花似笑,无限娇憨。 jvzquC41dnuh0lxfp0tfv8mj{5821jwvkerf1mjvckrt1:7269:4:A
6.南岸区海棠溪街道天气预报海棠溪街道天气预报一周北方湿冷如冬迎持续秋雨 南方酷热似夏超38℃ 今天广西仍有较强降雨局地暴雨 国庆中秋假期总体适宜出行国内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北京天气上海天气重庆天气天津天气广州天气深圳天气杭州天气郑州天气福州天气海口天气武汉天气长沙天气南京天气成都天气贵阳天气昆明天气西安天气太原天气济南天气合肥天气南昌天气南宁天气拉萨天气西宁天气兰州天气银川天气沈阳天jvzquC41o0zjcwvk0eun1lmqpiwjpp2jckzbpp}klkkecx4427>31;545/66/:>1Asj>vz82
7.不思凡:用《大护法》讲人性,用《大雨》讲世界与前作《大护法》相比,《大雨》看上去不再那么冷酷。主角大谷子和馒头父子之间充溢着脉脉温情,生死别离的刻画也更加浓墨重彩,处处流淌着人情味儿,不再如《大护法》那样,断头毙命都脆生生、冷冰冰。 大雨的意向来自于不思凡的童年。他在杭州附近的乡村长大,多山,也多雨。后来,自然资源的开发,让很多山裸露成黄色,尘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lzn14636853/4<0396754=80|mvon
8.《合欢如醉》Ann泠善然^第25章^最新更新:202506说着,他松开怀抱,拉着醉梦香走到窗边,指着外面的景色,“你看,那西湖的水在月光下波光粼粼,岸边的垂柳随风轻摆,还有这海棠花,开得这般娇艳,哪一处比得上你美?” 醉梦香脸颊微红,轻轻捶了他一下,佯怒道:“就会贫嘴。”心中却如蜜罐打翻,甜丝丝的。她望着窗外的夜色,思绪却飘远了。两人身份有别,虽情投jvzquC41yy}/ls|ze0tfv8tpgdupm7ujrAtpxnqkf?855A>28(iicyygtkj>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