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全球的注意力又被无缝转移到了另一场规模更为空前的暴雨之中:
从7月17日开始,在台风“烟花”和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引导下,再加上河南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影响,河南地区普降暴雨,其中,郑州更是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就下够了以往一年的雨量。
到了7月20日,雨势更是有增无减。根据统计,在重灾区郑州,16-17时的小时降雨量达201.9mm,也就是说,一小时不到,郑州就被强行灌入了100多个西湖的水量。
地铁成了地下河瀑布,全市停水停电,到7月21日,全国的交通也被不同程度中断……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今年的暴雨,这么多,还来得这么极端?
要么不下雨,要么倾盆大雨。
在气候变化引发的这些效应中,一个人不会只遭受其中一种而不遭受其他,比如仅仅遭受炎热的天气或洪水,这不是气候的运行机制,气候变化的效应是叠加的,即,一种摞着一种。
今年,用上“千年一遇”表述的,除了郑州暴雨,还有另外一处——北美热浪:
7月3日,加拿大的历史最高温度纪录被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48小时内刷新了两次,直逼50℃,发生火灾超170起,一天之内遭雷击1.2万次,热浪还导致了719人死亡……
这么热,不仅人受不了,海鲜也熬不住!专家估算,温哥华附近海域大约10亿只贻贝和其他海洋生物也会被活活“白灼”致死。
邻居美国,则刚刚经历了有记录127年来“最热6月”,创下了数百个气温历史新高。而美国加州东南部的死谷在7月10日的最高气温更是到了54.4℃,逼近历史极值。
根据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的数据,今年前六个月,亚马孙地区森林砍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砍伐面积总共达到了3610平方公里,这个面积大约是纽约市的四倍多。
今年是行动之年。各国都需要承诺到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到2030年共同将全球排放在 2010 年的水平基础上减少45%。
9个已激活的气候临界点:
1.北极海冰面积减少;
2.格林兰冰盖消融加速;
3.南极西部冰盖消融加速;
4.南极东部冰盖消融加速;
5.冻土层开始融化;
6.亚马孙雨林面临经常性干旱;
7.高纬度森林开始消失;
8.珊瑚礁大规模死亡;
9.大西洋环流减弱。
如果泰坦尼克号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麻烦,它需要大约5公里来减速和掌舵,但当它距离冰山只有3公里时,注定要沉没。
我认为,破坏无疑会日益加剧,但这还不是我们不可避免的命运。虽然这段人类历史的开端无法被抹除,已经被痛苦地标记下来,但是整个故事还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