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五)》
邮票暗记
志 号:2022-3
图序 图名 面值
(4-1)T 黛玉焚稿 1.20元
(4-2)T 金玉联姻 1.20元
(4-3)T 探春远嫁 1.20元
(4-4)T 宝玉却尘 1.50元
小型张 寒塘鹤影 6元
邮票规格:40×54毫米
齿孔度数:13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16枚 版式二8枚(2套)
整张规格:版式一190×246毫米 版式二216×144毫米
小型张邮票规格:56×77毫米
小型张外形规格:138×93毫米
小型张齿孔度数:13×13.5 度
版 别:影写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 计 者:萧玉田
版式二边饰设计者:萧玉田、夏竞秋
责任编辑:王静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
计划发行数量:套票860万套
版式二100万版
小型张598万枚
中国邮政发行公告:《红楼梦》邮票系列另外制作全张邮票折一本。
成品规格:202×93毫米
面 值:55.50元
全张邮票折设计者:夏竞秋
全张邮票折原画作者:萧玉田
计划发行数量:11.5万本
《黛玉焚稿》一图,表现了林黛玉因听闻“金玉联姻”之事而迷失本性、卧病在床,焚稿断痴情、唯求速死的情景。黛玉之死,令《红楼梦》无数读者为之泫然落泪。平心而论,“黛玉焚稿”传情入色,是续作部分写得较好的情节,基本符合曹雪芹本意。设计师在画面上刻画两个人物:主角是已与因失玉处于疯癫状态的宝玉做过剖腹析心、生离诀别,再无留恋的黛玉,表现她将定情信物诗帕投入火盆梵烧的情节,凸现黛玉还泪已尽,死志已决,焚稿焚心,割断痴情。另一位是护住黛玉,欲抢诗帕又够不到干着急的紫鹃。紫鹃一手护住心力交瘁的黛玉,上身前倾,伸出另一手欲抢出火中诗帕,这样的形体语言会更利于表现紫鹃干着急的神态。
入住大观园,林黛玉选择了潇湘馆,是因为“爱那几竿翠竹”,焚烧的诗帕亦有“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的诗句,竹子是黛玉品格才志之写照,与黛玉已形同神合.邮票中黛玉的卧室有一架画着翠竹的屏风,屏风上题着一句唐诗“疏影月移壁”,下一句是“寒声风满堂”,正契合黛玉病危,人情凉薄,环境阴冷,彻骨生寒的情境,借题此诗乃隐喻手法。
网上公布的《黛玉焚稿》原稿中的人物,除了黛玉、紫鹃外,还有一个人物雪雁。线描图初稿中,仍然是三个人物,在屏风上增加了“疏影月移壁”的题词。经与发行的邮票相比,邮票去掉了雪雁,增加了题词。对照原著,黛玉焚诗帕时,雪雁到卧室外拿火盆桌子,现在发行的邮票应当更加合理。
4-2《金玉良缘》
活寡的悲凉下场,三人都是宗法社会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可悲,可叹!
这枚邮票重点刻画了宝玉发现所娶之人不是心心念念的林妹妹时的惊愕,以及宝钗察觉自己沦为冲喜工具时的无奈。
此图宝玉是一号主角,他虽因失玉疯癫昏聩,却对心中挚爱感情不移。一心以为娶了林妹妹遂了心愿的宝玉揭去盖头后觉察有异,自己持灯来照,发现果不是心中所爱,失手扔了盖头惊愕发怔的神态。
二号主角薛宝钗,原被“以钗替黛”的操弄蒙在鼓里,宝玉的表现或许让她心有所悟,一向恭谨守礼的她受了委屈又不能表露,何等难堪?宝钗无可奈何,忍耻受辱,低头不语的意态,表现出她表面平静下的内心翻腾。
策划“掉包计”的王熙凤是三号人物,她鼓舌如簧,欲劝宝玉不要造次,试图防止更难堪场面的形色。
四号人物为贾母,是“金玉良缘”选钗弃黛的拍板者,是拆散“木石前盟”的罪魁。贾母担心“掉包计”的真相败露,致孙子疯病再发,面上高兴心里打鼓的窘态表现出来。所谓 “金玉良缘”,害死了黛玉,逼走了 宝玉,伤了宝钗的自尊,制造了“悲金悼玉”的爱情悲剧。
“金玉联姻”是一场政治婚姻,不是基于爱情,而是为了封建家族的政治利益。宝黛真诚相爱,是心灵契合的“木石前盟”,尽管宝玉心心念念“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但是他们的家长、贾府的掌权人出于家族利益,基于所谓的“伦理道德”,选择了兼具“德言工容”的淑女典范薛宝钗,设计了“金玉良缘”,击碎了“木石前盟”,制造了“悲金悼玉”的爱情悲剧。
粗看原稿《金玉良缘》与发行的邮票几无差别,但仔细观察有两处明显的改动。一是宝玉的身体明显地向前倾斜,更加明显地展示宝玉惊愕发怔的神态。二是宝钗、王熙凤衣服下半身纹饰的进行了修改变化。
《探春远嫁》一图,画了一片大海,一只大船,盛装的探春在船头掩面泣涕,一只“游丝一断浑无力”的风筝随风向天边飘去,切合“曲演红楼梦”《分骨肉》曲辞“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的词意。这样画既符合曹雪芹构思,又不悖程高续作中“水舟陆车而去”的写法。
脂砚斋把四春姐妹名字的首字连缀起来对应为“原应叹息”,探春对应的是“哀叹”的“叹”字,探春远嫁实非喜事,一去不归,生离如同死别,“远嫁”是“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红楼悲剧的一幕,“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探春如此结局,委实可叹!
原稿
线描图
《探春远嫁》邮票与原稿最大的差别,是将程高续作中“陆车而去”的“车”,改为曹雪芹原著中的“一帆风雨路三千”中的“帆”。
《宝玉却尘》一图,尽量遵曹雪芹本意,绾合“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和“弃而为僧”立意、构思、构图。表现出下凡历劫的宝玉经历了世态的炎凉,看透了朝廷官场的黑暗,领教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理清了显贵家族败落的原因,失去了还泪已尽的挚爱,所关爱的姐妹也都风流云散,尘世已无所恋,已无知己,无牵无挂。大梦已醒,万境归空,宝玉割舍、放弃、拒绝了世间的一切,斩断尘缘,悬崖撒手。对应曹雪芹缘于自身经历对人生的“彻悟”;“却尘”当是宝玉的个人“豁悟”,“弃而为僧”是“弃绝红尘”,不是遁入尘世寺庙做一时的逃避,而是“归彼大荒”,“神瑛侍者”返回仙界。只画宝玉一人,身披的大红斗篷飘起,赤足踏雪,飘然出尘;背景干干净净,白茫茫大地,别无他物,既构图简洁,又击尾首应——既击120回之尾,又应第5回之首。设计师采用中景景深布局方式,把宝玉的位置提升,向右靠近画面边缘,营造走出画面之势。
《宝玉却尘》是改动最大的一图,由初稿的由凡间癞头跛足的一僧一道二仙度化,护佑宝玉飘然而去,改为宝玉“斩断尘缘,弃而为僧”,“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小型张《寒塘鹤影》表现了中秋夜黛玉、湘云凹晶馆联诗咏月,妙句迭生,尤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联句更为深沉隽永,有情、有势,但意境过于凄凉,读起来寒侵肌骨,信步赏月的妙玉驻足倾听,至此联,从山石后转出,连赞“好诗!”又指出“太悲凉了”,“关人之气数”并续句收尾。努力刻画黛玉、湘云、妙玉3人过人的才华与高洁的雅趣时,也力图通过冷夜凉月、寒塘残荷、孤鹤寂影、迷离的蒲草……用清冷的色调,营造出清幽清雅的文情诗境,但求赏者在感受静美时悟出悲怆。背景凹晶馆卷棚式轩廊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园林建筑南秀北雄之美,如翼角、梁枋是北方古建式样,而美人靠和太湖石等则是南方的园林建筑、景观风格。
小型张《寒塘鹤影》原稿以黛玉、湘云、妙玉三人为主,辅以仙鹤、假山。邮票增加了凹晶馆卷棚式轩廊的建筑,并将妙玉移到主图以外,突出了黛玉、湘云凹晶馆联诗的意境。
《红楼梦(五)》版式二延续前四组的风格,为4×2=8枚,二套邮票,上面一排为4-1、4-2,下面一排为4-3、4-4。《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票名位于整版右侧,“北京邮票厂”厂铭设置在第五枚邮票左侧,版号设置在第7、8枚邮票之间的下方。
网上出现的《红楼梦(五)》版式二原稿背景为清代建筑,与2016年《红楼梦》第二组版式二背景相同,以代表《红楼梦》的原著地。且排列顺序第一排为原稿中的4-4、4-2,第二排为4-3、4-1,疑为发布者臆造。正式公布的版式二背景为荒郊外的雪地,及小河中漂泊的小船,作为《红楼梦》结局之作,更符合曹雪芹“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本意。
《红楼梦(五)》整版与前四组相同,邮票排列均为4×4=16枚,《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票名位于整版左上角,“北京邮票厂”厂铭位于第1、4、13、16枚邮票的左右两侧,版号位于第9枚邮票左侧,邮票左右各有一个椭圆形防伪齿孔,六个色标设置在第16枚邮票的右下方。
《红楼梦(五)》采用六色影写工艺,使用浅米、中黄、深红、天蓝、专棕和黑六色影写油墨印制。其中专棕版采用了高网线影写制版技术,提升邮票的饱和度和线条的精细度。红色荧光防伪油墨在紫光灯下十分耀眼。
型张荧光
《红楼梦(五)》每枚邮票都设置了不同的微缩文字暗记。《黛玉焚稿》暗记为“黛玉”二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D、Y”;《金玉良缘》暗记为“金玉”二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J、Y”;《探春远嫁》暗记为“探春”二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T、C”,;《宝玉却尘》暗记为“宝玉”二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B、Y”两字;《寒塘鹤影》暗记为“寒塘”二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H、T”两字。版式二邮票暗记与版式一相同。
《红楼梦》邮票系列全张邮票折没有到货,内容在网上也没有披露。根据公告,全张邮票折原画作者:萧玉田。不知对原戴敦邦先生设计的第一组图案是如何处理的?
供稿人: 济南-刘洪毅
推荐:互动网注册交易(识别二维码)
欣赏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