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打开手机,北方多省的朋友们是不是都被各种暴雨预警刷屏了?"暴雨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这些颜色到底代表了什么?又该如何应对?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搞懂这套预警系统,让你面对暴雨不再手忙脚乱!
暴雨预警信号的由来
这套颜色分明的暴雨预警系统可不是随便设计的。气象部门根据降雨强度、持续时间、覆盖范围等因素,将暴雨预警划分为四个等级: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每升级一个颜色,都意味着暴雨带来的危险程度在上升。就像交通信号灯一样,红色永远代表着最严重的警示。
预警颜色的具体含义
蓝色预警是最低级别暴雨预警。当你看到蓝色预警发布,意味着未来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候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检查家中排水设施是否畅通。
黄色预警升级了一个级别。它表示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50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就要做好防范准备,避免在低洼地带停留。
橙色预警已经属于高级别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50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候要暂停户外作业,注意防范城市内涝和地质灾害。
红色预警是最严重的一级。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100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要立即停止一切户外活动,处于危险地带的群众要及时转移。
预警背后的考量
以这次北方降雨为例,部分地区红色预警是因为预计3小时内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相当于把平时一个月的降雨量在几小时内倒下来了。这样的暴雨极易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和山洪灾害。
科学应对不同预警
面对不同级别的预警,我们的应对措施也要有所侧重。蓝色预警时,主要是做好准备工作;黄色预警需要减少外出;橙色预警就要考虑转移贵重物品;红色预警则必须听从指挥立即撤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