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pdf

认证主体:常**(实名认证)

IP属地:河北

下载本文档

(教科2024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素养测评卷

第一单元天气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上。

2.所有题目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区域规

定的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I.适合测量气温的地点是()。

A.教室内B.室外阴凉通风处C.室外阳光下

2.风级歌中“烟柱直冲天”,描述的风级大小是()O

A.零级B.一级C.二级

3.小明想要观测室内的温度,应该选用()。

A.气温计B.水温计C.体温计

4.下列各种现象中不能判断风向的是()。

A.风旗飘动的方向B.汽车移动的方向C.风向标的方向

A.天气B.气温C.气候

6.明明要做“一个月小区气温测量表“,测量气温时应该每天()。

7.同学们,你注意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了吗,如图所示的图标指的天气是()。

A.小雨B.多云C.晴天

8.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过后的一个节气是()。

A.春分B.谷雨C.雨水

9.以下不属于风带来的有利影响的是()。

A.传播种子B.帆船航行C.摧毁建筑

10.当我们看到蚂蚁搬家、蜻蜓低飞的现象时,预示着()O

A.天气继续晴朗B.天气将有大雨C.天气将有大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II.雷阵雨通常伴随着和

12.天气预报今天的气温是10〜21℃,这代表当天的最高温是,最低温

是________

13.自制简易雨量器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和,测量降雨量时我们要把

雨量器放

在的环境中。

14.天气符号◎表示天气。

叫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6.气温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无法预测。()

18.“大雪飘飘”阴云密布”“风和日丽”都是描述气候的。()

19.云是空气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主要有层云、积云和卷云三种形态。(

20.可以根据风对物体的影响来判断风力大小。()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8分)

21.怎样测量气温才会得到可靠的气温数据?

22.在操场上,一张纸条从小明的手上掉下,纸条被风吹着一直往西跑。请你判断一下这

时操场上的风向是怎样的?

五、连线题。(每题2分,共12分)

23.把对应的天气符号连起来。

|晴天

雷阵雨

|阴天|

|大雪

|大雨

六、排序题。(每题2分,共10分)

24.请用序号排列出气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保持干燥。

()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悬挂在空气中。

()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

七、综合探究。(每题3分,共21分)

25.下面图一是某地连续十五天降雨量柱状图,图二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图。请认真观

图一

(1)观察图一,降雨量最大的一天是日,达到了亳米,对照图二24小时降雨量

等级标准,这天降的是O

(2)观察图一,降雨量最小的一天是日,达到了亳米,对照图二24小时降雨量

等级标准,这天降的是o

(3)从11号〜22号期间,有天没有降雨。

烟、树叶飘动等等。汽车行驶的方向不受风向的影响,不能判断风向。故选B。

5.A

6.C

【详解】一般情况下,气温计应悬挂在室外阴凉通风处.测量气温时应该每天定时、定点

测量。

7.B

【详解】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

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分析图片可知是多云。

8.B

【详解】四季更替与地球公转有关。我国占代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24节气,

并编写了节气歌。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

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过后的一个节气是谷雨。

9.C

【详解】空气流动会形成风,风对于植物的授粉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植物如

蒲公英等都依赖风力来传播种子。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通过风力发电站等设

施转化为电力。帆船航行依靠风力推进。强风也有危害,如摧毁建筑。故C符合题意。

10.B

【详解】蚂蚊搬家,蛇到处乱窜,晚上鸡鸭不愿意进笼,燕子和靖蜓飞的比较低,蚊子成

群的出现,蚯蚓出洞或者翻出泥土,鱼儿浮出水面等现象,都能说明大雨将要到来,所以

B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1.打雷下雨

【详解】雷阵雨是强对流天气,主要由积雨云发展形成。其典型特征是:打雷:积雨云内

12.21℃10℃

【详解】天气预报今天的气温是10〜2IC,这代表当天的最高温是2IC,最低温是

10℃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气象卫星的应用,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

13.直简透明杯刻度条室外空旷的地方(合理即可)

【详解】气象站有一种用来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叫雨量器,我们可以用一个直筒透明杯子来

代替。测量降雨量时我们要把雨量器放在室外空旷的地方的环境中。测量降雨量的多少要

收集24小时的雨水,以室米为单位.雨量器的制作:选一个直筒透明杯,在杯子外壁贴上

刻度条,注意从底部贴起(以亳米为单位);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

齐;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雨量了。

14.晴

【详解】天气符号◎表示的是晴天。在气象预报中,晴天通常用太阳的图标来表示,意

味着天空晴朗,阳光充足,没有云层遮挡。

15.天气气候

四季如春,也有的地方常年干旱。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三、判断题。

16.x

【详解】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一天的气温变化是从低到高逐渐上升,然后再从

高到低逐渐下降。最高气温是一口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股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

出现在早晨5-6时。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7.7

18.x

气的冷暖、阴晴、雨雪及风等情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包括两个最基

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这里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很冷,很干燥,“大雪飘飘阴云密

布”“风和日丽”都是描述天气。

19.7

【详解】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枳云、层云、卷云三

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

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再c高干层云.看卜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

好天气相联系。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宙阵雨。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

冰晶组成。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

20.7

【详解】风力大小会影响物体的状态。例如:树叶轻微摇动(1-2级风),树枝摇晃(3-4

级风),大树摇摆难行(5-6级风)。通过观察物体被风吹动的程度,可以判断风力等

级。

四、简答题。

21.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把气温计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悬挂在空气

中;保持干燥: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详解】测最气温的仪器是气温计。使用气温计测最气温时注意:把气温计放在阳光照射

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

定后再读取。

22.东风

【详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测量风向常用的仪器是风向标,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

就是风吹来的方向,纸条往西跑说明风从东吹,是东风。

五、连线题。

23.

晴天

I大雪I

I大雨I

六、排序题。

24.③④②⑤①

【详解】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测量

部分从上到下依次是单位符号、刻度、液柱、液泡。气温计的使用方法:①放在阳光照射

不到且通风的地方。②悬挂在空气中;③保持干燥;④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⑤示

数稳定后再读取。

七、综合探究。

25.(1)2270暴雨

(2)1810日雨

(3)6

【详解】(1)在左侧的柱状图中,可以知道日期和每天的降雨量多少。降雨量最大的一天

是22日,达到了70亳升,对比右侧的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70亳升降雨量属于暴

雨。

(2)降雨量最大的一天是18口,达到了10亳升,对比右侧的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

10亳升降雨量属于中雨。

(3)在柱状图中,没有降雨量的是14日、15日、16日、17日、19日和20日,故有6天

没有降雨。

八、拓展题。

26.

北风

(西北风)I(东北风)

(西风)­►I?(东风)

(西南风)/|、冻南风)

(南风)

(教科2024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素养测评卷

第二单元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上。

2.所有题目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区域规

定的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

1.要想研究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改变的条件是()。

A.水量的多少不同B.食盐的多少不同C.水温度的高低不同

2.将一些白糖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白糖全部溶解形成糖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面最甜B.水底最甜C.各部分一样甜

3.往水里面加入食盐,搅拌可以使食盐的溶解速度()。

A.加快B.不变C.变慢

4.关于过滤时要注意的“三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B.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一层滤纸的一边

C.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5.小明在做实验时发现,把盐块敲碎成更小的颗粒后,它在水中溶解得更快了。这说明:

()。

A.盐块敲碎后,水的温度变高了

B.盐块敲碎后,它的重量变轻了

C.盐块颗粒越小,与水的接触面积越大,溶解速度越快

6.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会水干了,这是因为水跑到()中去了,这是蒸发现象。给水

加热时,这个过程会更()。

A.黑板、慢B.抹布、快C.空气、快

7.在探究水温与物质溶解快慢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A.水量B.盐量C.水温

8.下列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锅盖上的小水珠

B.夏季衣服很快晾干

C.冬季美丽的雾淞

9.夏天,从冰箱中拿出来的饮料在桌子上放一会儿,发现饮料瓶外面有许多小水珠,这些

小水珠是()。

A.瓶中的饮料洒出来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热凝结而成的

10.水沸腾时,水面会出现一些“白汽”,这些“白汽”实际上是()。

A.小水珠B.小冰晶C.水蒸气

11.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A.下降B.上升C.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2.给水加热后,水沸腾前体积会____,水沸腾后停止加热,体积变小。

13.食盐放入水中消失后,食盐是地分散在水中,我们观察到盐水是清澈

的,这就是溶解。

14.在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在冰棒的周围有“白气”冒出,“白气”

的形成属于现象,"白气''将会(选填“向上飘”或“向下落。烧水时冒出的“白

气"属T现象。

15.我们在做“分离食盐和沙”实验时,可以把盐水溶液倒入(填器材名称)中放

在三脚架上加热。一边加热,还要一边______(填操作方法)。

16.夏季,小科吃雪糕时,把雪糕放在玻璃杯里,过一会儿发现杯子外壁出现

了,这说明空气中有(填"水蒸气''或"小水滴”,上同)。

三、判断题。(每空1分,共5分)

17.冬天,戴眼镜的人们从外面进入温暖的屋内,眼镜片上会有一层小水珠,是因为屋里

的水蒸气遇到泠的眼镜片凝结成的小水珠.()

18.白糖能从水中直接过滤出来。()

19.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狗“白汽”就是水蒸气。()

20.所有物品都能溶解在水中。()

21.当水沸腾后只要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四、连线题。(每题2分,共10分)

22.把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将观察到的现象连起来。

味精

沙子

能溶解在水中

小苏打

不能溶解在水中

木块

白砂糖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23.如何防止种有菜苗的土壤里的水分蒸发得太快?

24.写出让块状冰糖快速溶解的方法。

25.做饭时,锅里的水沸搀一会儿水变少了,减少的水去哪里了?

六、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26.厨房里的盐混进沙子了,怎样将它们分离呢?

宜&

图1图2

(1)图1的方法叫作______,图2的方法叫作______o

(2)为了将食盐和沙子分开,应该()。

A.先蒸发后过谑B.先过滤后蒸发C.同时进行

(3)滤纸上留下的是,蒸发皿上留下的是o

⑷在加热蒸发实验中,下列操作不当的是()。

A.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蒸发皿加热

B.加热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加热后直.接用手去拿蒸发皿

八、综合探究。(每题4分,共8分)

27.某同学为了研究白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他把一大包白糖同时倒入100亳升水中充分

搅拌后沉淀,杯底沉淀了很多白糖,他得到的结论是:白糖不能溶解在水中。

(1)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O

(2)杯底沉淀了很多白糖是因为。

八、拓展题。(每空2分,共8分)

28.将下列生活现象进行归类,只填序号

①热水杯盖上的水

②夏天小河水位变浅③眼镜片上的水雾④湿衣服变干

蒸发现象:、凝结现象:

(教科2024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素养测评卷

第二单元水(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CABCCCBBA

题号11

答案C

I.C

【详解】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

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比较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强就是比较在等量的水中,哪种物质溶解

得多。比较搅拌对食盐溶解的影响,相同的条件是:水量和盐量都一样多、食盐颗粒一

样、同时倒入水中、都搅拌或者都不搅拌、杯子一样,改变的条件是水温度的高低不同。

2.C

【详解】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

分离出来。所以将一些白糖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白糖全部溶解形成糖水,糖水的各部分

一样甜。

3.A

【详解】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主要有:1.搅拌;2.加热;3.磨成粉末等。往水

里面加入食盐,搅拌可以使食盐的溶解速度加快。

故选Ao

4.B

【详解】A.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正确:

B.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一层滤纸的一切,错误:披璃棒紧靠三层滤纸:

C.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正确.

5.C

【详解】当盐块被敲碎成更小的颗粒时,每个颗粒的表面积相对于其体积来说增加了,这

意味着更多的颗粒表面可以直接接触到水分子,从而加速了溶解过程。这与水的温度或盐

块的重量无关。故选C。

6.C

【详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就干了,这是因为水

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这是蒸发现象。给水加热时,蒸发的速度会更快。

故选C。

7.C

【详解】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

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水温对物

质的溶解快慢,所以唯一的变最是水温。

8.B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比如:夏季衣

服很快晾干。锅盖上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

所以B符合题意。

9.B

【详解】A.瓶中的饮料洒出来不会是小水珠的形态,A选项不符合题意。

B.从冰箱中拿出来的饮料在桌子上放一会儿产生的小水珠,是因为冰箱把饮料的温度降

低,再遇到外面的热空气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因此B选项正确。

C.水蒸气遇热不会凝结,C选项错误。

10.A

【详解】水在沸腾时,水蒸气会从水中冒出。刚从水中逸出的水蒸气通常是无色且看不见

的,遇到较冷的空气后,会凝结成小水珠,形成我们看到的“白汽”,因此“白汽”实际上是

小水珠。故选A。

11.C

【详解】当在一定的大气压下,给水加热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被称为水的

沸点,如果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仍然保持不变,故本题选C。

二、填空题。

12.增大

【详解】在液态状态下,加热水会使其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导致水的体积膨胀,因

此水沸腾前体积增大。

当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会逐渐冷却,分子运动减缓,因此体积变小。

13.均匀透明

【详解】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

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食盐能溶解在水中,食盐放入水中消失后,食盐是均匀、稳定的地

分散在水中,我们观察到盐水是清澈透明的,这就是溶解。

14.凝结向下落凝结

【详解】夏天,当我们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在冰棒的周围有“白气”冒出,“白气”是空

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属于凝结现象。由于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

度,故”冒出的白气”将会向下落。烧水时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受冷凝结形成的小水

珠,也是凝结现象。

15.蒸发皿搅拌

【详解】在做蒸发实验时,我们要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等到

液体略微沸腾时,要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等到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

出时,停止加热。所以此题的两个空分别填蒸发皿和搅拌。

16.小水滴水蒸气

【详解】把雪糕放在玻璃杯里,此时玻璃杯的温度会低于周围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

就会遇冷液化变成小水滴挂在被子外壁,小水滴的出现也说明了空气中有水蒸气。

三、判断题。

17.、

【详解】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会发现镜片模糊

了,原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结成小水珠使镜片模糊。

18.x

【详解】白糖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了均一、透明的溶液,白糖是无法从水中通过过滤的

方法分离的,要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故题干说法错误。

19.x

【详解】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孤,上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

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汽”就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20.x

【详解】不是所有物品都能溶解在水中。例如沙子、石头等固体物质,还有油等液体物质

都不能溶解在水中。物质能否溶解取决于其化学性质和分子结构等因素。

21.x

【详解】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沸腾

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本题错误。

四、连线题。

【详解】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

分离出来,味精,小苏打「白砂糖都可以溶解在水中,沙子,木块不能溶解在水中。

五、简答题。

23.覆盖塑料薄膜可以减慢菜苗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减慢菜地中水分的蒸发,保持住土

壤的温度与湿度。

【详解】地膜覆盖,是指以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覆盖塑料薄膜后,将菜地

与外界隔绝开,这样就减慢了菜地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减慢了菜地中水分的蒸发,保持

住了土壤的温度与湿度,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

24.把冰糖敲碎,然后加入开水,快速搅拌。

【详解】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

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让块状冰糖快速溶解的方法是把冰糠敲碎,然后加入开水,

快速搅拌。

25.答: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中了。

【详解】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做饭

的时候,锅里的水沸腾一会儿水变少了,因为由于水的温度升高,锅中的水蒸发了,变成

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去了。

六、实验题。

26.(1)过滤蒸发

⑵B

⑶沙子盐

⑷C

【详解】(1)根据固体物分离的方法,结合物质的性质选择方法。过滤是在推动力或者其

他外力作用下使固体及其他物质与液体分离的操作。通过过滤法可以将水中的不溶物分离

出来。蒸发法:把某种溶液风干使其水分蒸发,进而使物质重新析出。通过蒸发法可以将

水中的溶解物分离出来。分析图片可知,图1的方法叫做加热蒸发,图2的方法叫做过

滤。

(2)食盐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和蒸发,分离沙子和食盐。我们先把沙子和食

盐的混合物放入水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让食盐充分溶解,再用滤布过滤出沙;过滤后

使用蒸发装置,我们把滤液再放入蒸发皿中,再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这个过程中水会蒸发

变成水蒸气到空气中,食盐会留在蒸发皿里。所以为了洛食盐和沙子分开,应该先过滤后

蒸发。

(3)我们先把沙子和食盐的混合物放入水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让食盐充分溶解,再用

滤布过滤出沙;过滤后使用蒸发装置,我们把滤液再放入蒸发皿中,再用酒精灯进行加

热,这个过程中水会蒸发变成水蒸气到空气中,食盐会留在蒸发皿里。所以实验完毕,滤

纸上留下的是沙子,蒸发皿上留下的是食盐。

(4)加热后蒸发皿非常烫,我们直接用手拿蒸发皿会烫伤,加热后的蒸发皿应该用用烟钳

夹取,故选C。

七、综合探究。

27.不对白糖太多,100亳升的水无法溶解这么多的白糖,已经超出了水的溶

解能力

【详解】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

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比较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强就是比较在等量的水中,哪种物质溶解

得多。本题考查了研究白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分析实验可知,把一大包白糖同时倒入

100亳升水中并充分搅拌后,杯底沉淀了很多白糖,说明白糖太多,100亳升的水无法溶解

这么多的白糖,已经超出了水的溶解能力,并不能得出白糖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结论。

八、拓展题。

28.②④①③

【详解】蒸发现象: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卜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会使液体变为气体。

②夏天小河水位变浅,是因为河中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青攵失到空气中,导致水位下降;

④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水分蒸发变成水蒸气。

所以②④属于蒸发现象。

凝结现象:凝结是气体遇冷变成液体的过程。

①热水杯盖上的水珠,是热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盖,遇冷液化凝结成小

水珠;

③眼镜片上的水雾,是口中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遇冷液化凝结成小

水珠。

所以①③属于凝结现象。

(教科2024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素养测评卷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上。

2.所有题目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区域规

定的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I.在描述小球在过山车上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描述小球离起点的距离

B.只描述小球的方向

C.要描述小球的方向和离起点距离

2,下列运动的物体中,与其他物体运动方式不同的是()。

A.滚动的足球B.荡秋千C.摆动的钟摆

3.下面是小红在课下搜集到的一些动物运动速度的资粒:箭鱼90千米/时,游隼355千米

/时,雨燕335千米/时。以上三种动物,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A.筋鱼B.游隼C.雨燕

4.骑自行车时,脚在绕圈,车轮在(),车在前进。

A.滚动B.旋转C.撰动

5.小宇想坐高空缆车到大面山景区游玩,缆车的运动形式是()O

A.直线运动B.旋转运动C.上下振动

6.汽车左转弯时的运动路线是()

A.直线运动B.斜面运动C.曲线运动

7.要描述物体的位置,与下列选项无关的是()O

A.距离B.方向C.大小

8.如下图,想让小车把木块推得更远,可以()O

小车木块…

I一I木板

A.把小车的位置向斜面上方移动

B.把木块放远一些

C.把小车的位置向斜面下方移动

9.当小球冲出桌面后,其运动路线是()。

A.B.C.

10.我们坐商场扶梯上下楼属于()运动

A.直线B.曲线C.直线和曲线

II.下列物体中,运动形式不是振动的是()。

A.正在发声的音叉B.转弯的汽车C.被拨动的尺子

12.从地图上看,平平发现教室的东北方向是体育场,那么教室在体育场的()方向。

A.西北B.东北C.西南

13.如右图,钟表正在运行,和它的摆锤运动形式相同的是()。

A.荡起的秋千B.转动的陀螺C.行驶中的车轮

14.“海盗船”来回运动,游客感受到的主要运动形式是()

A.直线运动B.静止不动C.曲线运动(包括摆

动)

15.下列物体运动形式属于滚动的是()。

A.跳绳上下运动B.足球在地面上翻滚C.秋千摆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6.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多种多样。无风时,雨滴从屋檐上落下做的是运动,蜜蜂

在花丛中采蜜做的是运动。

17.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上,运动员滑冰时,冰刀在冰面上的运动方式

是,运动员经过弯道时的运动路线是。

18.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行驶中的汽车里的乘客是的;如果是以汽车为参照

物,那么乘客是的。(填“运动”或“静止”)

19.每个周末小明和同学都会骑自行车去龙湖湿地运动,按照自行车的运动路线,自行车

的运动可分为运动和运动。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21.单人跳绳时,绳子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

22.汽车行驶时,车身和车轮的运动形式不同。()

23.物体在斜面上有时候会静止不动。()

24.钟摆会左右摆动。()

25.荡秋千时,小朋友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26.没有风的雨天时,葡葡落下时做直线运动差()

27.旋转木马运动时只有平动一种运动方式。()

28.实验中推一下小球不影响比较运动快慢。()

29.妈妈在我的前面,我的前面是妈妈。()

30.“过山车”设计要求小球应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四、连线题。(每题2分,共14分)

31.把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方式连起来。

旋转的木马

拍篮球直线运动

荡秋千

推箱子曲线运动

雨点落下

行进的自行车轮

运动员跳高

五、实验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请你做探究乒乓球的运动路线的实验:用手将乒乓球沿着桌面推出,观察并记录乒乓球的

运动路线。

32.在下图中画出乒乓球的运动轨迹。(——>或、)

(I)在桌面上乒乓球的运动路线:

nrD

(2)冲出桌面后乒乓球落在地面前的运动路线:

__________O

1ro

33.说一说观察结果并记录下来“

(1)当乒乓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它的运动路线是o(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当乒乓球冲出桌面后,落在地面前它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曲线运

动)

七、综合题。(每题5分,共20分)

34.小明在家用乐高设计制作了一个“过山车”,并用小球来测试。请帮助他一起解决遇到

的问题吧。

(1)设计制作一座“过山车”,最合理的步骤是()。

①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过山车”②设计“过山车''轨道③测试、改进“过山车”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①

(2)为了测量“过山车”轨道的全长,可以采用()。

A.塑料尺B.钢尺C.软尺和棉线

(3)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轨道上运动的快慢时,需要测量()。

(4)小明认为坡度大小会影响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的快慢,于是组装了下图两个长度相同

的斜面甲、乙,并将小球分别放在斜面顶端放手。

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是()。

A.滑动B.滚动C.静止不动

斜面名称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选择的数据

甲斜面878▲

乙斜面6666

表格中处应该选择的数据是()。

A.6B.7C.8

⑹通过实验发现,小球在()。

A.甲斜面运动快B.乙斜面运动快C.两个斜面上速度一样快

⑺测试过程中,小明发现小球容易卡在某一个部位,最有可能是()造成的。

A.速度太快B.速度太慢C.坡度太大

(8)为了让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得更快,以下方法合适的是()。

A.全部用直线轨道B.全部用曲线轨道C.轨道坡度要有变化

(教科2024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素养测评卷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答案解析)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ABAACCAB7

题号1112131415

答案BCACB

1.c

【详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注即

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以参照物为观测中心,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

方位和距离确定被观测物体的相对位置,我们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

述自己的位置。所以在描述小球在过山车上的位置时,要描述小球的方向和离•起点距离。

2.A

【详解】物体按运动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平动、转动、滚动、摆动、振动等。摆动的钟摆

和荡秋千的运动形式是摆动;滚动的足球的运动形式是滚动。故选A。

3.B

4.A

【详解】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平移,旋转以及摆动、滚动等。自行车前进中,是以车轴为中

心做旋转运动,并且车轮在地面上滚动。

5.A

【详解】物体有平动、滚动、振动、跳动和摆动等运动方式,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

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

高空缆车是滑动(直线运动)。

6.C

【详解】物体的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汽车左转弯时

的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故选C。

7.C

【详解】确定位置的三个条件:1.首先选择参照物;2.说清物体与参照物的方向;3.说

清物体与参照物的距离。任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米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大

小不是描述物体位置的。所以C选项正确。

8.A

【详解】运动的小车具有动能,小车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如图所示,想让小车把木块

推得更远,把小车的位置向斜坡上方移动,小车的速度越大,撞击木块的能量越大。

9.B

【详解】当小球冲出桌面后,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它洛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轨迹是

曲线。因此,小球的运动路线是B。

10.A

【详解】我们坐商场扶梯上下楼属于**直线运动*工商场扶梯的运行轨迹是固定的倾斜直

线(连接上下楼层的倾斜通道),我们随着扶梯运动时,整个运动路径是一条直线,没有

发生方向的弯曲或改变,为此符合直线运动的定义。而曲线运动的路径是弯曲的(如转弯

的汽车、绕圈的卫星等),显然与扶梯的运动特点不符。所以其运动方式是直线运动。

11.B

【详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不同运动方式,包括平动、绻动、振动、摆动等。

A.正在发声的音叉的运动形式属于振动;

B.转弯的汽车做的是曲线运动,没有振动;

C.被拨动的尺子的运动形式属于振动。

故选B。

12.C

【详解】A.体育场在教室的东北方,则教室应该在体育场的相反方向,所以A选项的北

不符合题意。

B.体育场在教室的东北方,教室应该在南方,B选项中的北出现矛盾,B选项不符合题

意。

C.东北的相反方向是西南,因此教室在体育场的西南方向,C选项正确。

故选C。

13.A

【详解】钟摆的摆锤运动形式是摆动。荡起的秋千运动形式是摆动。转动的陀螺运动形式

是转动。行驶中的车轮运动形式是滚动。故选A。

14.C

【详解】海盗船的运动形式是围绕悬挂点来回摆动,其运动轨迹为圆弧形,属于曲线运动

中的摆动。直线运动(A)指沿直线路径运动,不符合摆动轨迹。静止不动(B)显然错

误,因游客有明显运动感。曲线运动(C)包含摆动,正确描述海盗船的运动形式。故选

C。

15.B

【详解】滚动是指物体整体不断改变位置,同时自身围绕中心轴旋转的运动。

A,跳绳上下运动时,主要做上下往复运动,没有自身旋转,不属于滚动。

B.足球在地面上翻滚时,整体移动的同时自身绕中心轴旋转,符合滚动特征。

C.秋千摆动时围绕固定点来回运动,属于摆动而非滚动。

故选B。

16.直线曲线

【详解】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

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

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无风时,雨滴从屋檐上落下做的是直线运

动,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做的是曲线运动。

17.滑动曲线

【详解】物体按运动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平动、转动、滚动、摆动、振动等。运动员滑冰

时,冰刀在冰面上的运动方式是滑动。根据物体的运动凯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的运动是曲线运动。因此运动员经过弯道时的运动路线是曲线,因此属于曲线运动。

18.运动静止

【详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借助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

择不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行驶中的汽车里的乘客是运

动的;如果是以汽车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静止的。

19.直线曲线

【详解】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

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每个周末

小明和同学都会骑自行车去龙湖湿地运动,按照自行车的运动路线,自行车的运动可分为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0.快

21.V

【详解】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摆动、振动、绕圈等。跳绳

是在做绕圈旋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第一单元气象观测(知识清单)科学大象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及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1~7日降雨记录数据表 日期 1 2 3 4 降水量 5 14 10 0 日期 5 6 7 降水量 0 0 12 (1)下列容器最适合用来做雨量器的是( )。A. B. C.(2)观察上述实验记录表,根据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可知,本周内下雨的天数共有 天,其中下小雨的有 天,下中雨的有 jvzquC41o0€yzt3eqo5tqoy175=18=730jznn
1.202117.小明测得某天24小时的降雨量为34毫米,根据24小时降雨量的等级标准,可以判断那天的降雨量等级为( ) 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24小时的降雨量 小于10毫米 10~24.9毫米 25~49.9毫米 50~99.9毫米 100~249.9毫米 大于等于250毫米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组卷:8引用:1难度:0.8 解析 18jvzquC41yy}/l‚jqq0ipo8ur1f;e;k696/9fdA2658k.cm5h/5=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