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的“毫米”是什么意思降雨量超过毫米是什么概念大暴雨最高气温武汉降雨量雨水

每逢下雨,我们总能从天气预报或媒体新闻中,听到“降雨量达到××毫米”的说法。比如昨天(5月22日),武汉遭遇今年入夏以来最强暴雨天气,新闻这样描述:

枯燥的数字是不是让人有点儿懵?降雨量中的“××毫米”到底是什么意思?降水量达到100毫米又是什么概念?

比如,武汉这次的平均降雨量66.9毫米,指雨水在完全无损的情况下,容器水深66.9毫米;降雨量100毫米,则是容器里面的水深达到100毫米。

说得再直观一些,1毫米降雨量意味着每平方米土地接收到1升雨水,因为:1毫米*1平方米=0.001立方米,正好是1升,相当于2瓶矿泉水(500毫升/瓶)。

1毫米的降雨量看着没多少,但落到田地里有多少呢?每亩地面积约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于每亩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

我们知道,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这样,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667公斤水。据测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厘米~6厘米。

以此类推,100毫米降雨量,相当于100升雨水,等于每亩地浇66700公斤的水。这个级别,就有些吓人了吧。

关于降雨量的统计,我们听得最多的是“24小时累计量”,日常生活中,还有“12小时累计量”“月累计量”,如果是暴雨的话,还有“小时累计量”,只是统计的“单位时间”不同而已。

当遇到类似武汉5月22日的强降雨时,我们一定要谨记:立交桥下、地下通道要绕行;避开电线杆、广告牌;居家要检查阳台地漏;驾车遇到积水超轮胎1/2立即弃车……确保安全。

降雨量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背后蕴含着对天气状况的精准描述,以及对人们生活和城市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信息。

下次听到降雨预报时,不妨想象一下:如果预报说有30毫米降雨,就相当于每平方米土地要接收30升水。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能帮助我们更科学地应对天气变化,做好防范准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