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避险避灾该准备点啥?
✔开车遇着瓢泼大雨该咋办?
✔万一车在水里困住了
咋能赶紧逃出来?
……
7月23日,沈阳日报社与市政府办公厅联办的《民生连线》栏目,邀请沈阳市应急、气象和消防部门有关人士做客沈阳日报社5G直播间,就沈阳市防汛情况及防汛避险常识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现场回答读者和网友提出的问题。
近期沈阳天气情况如何?
还会有强降雨吗?
↓↓↓
预计7月下旬,沈阳降水量为40~60毫米,与历年同期(63.4毫米)持平或略偏少;旬末还将出现一场中雨到大雨过程。平均气温26℃~27℃,较历年同期(25.2℃)偏高1℃~2℃。
根据6月末的气候趋势预测结论,今年7~8月,沈阳地区降水量较历年同期(308.4毫米)偏多3~4成,为401~432毫米;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24.2℃)偏高1.1℃~1.5℃,为25.3℃~25.7℃。
遇到强降雨天气时
如何科学避险避灾?
↓↓↓
暴雨来临前
应做好哪些防范?
★暴雨来临,要提前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家中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暴雨时不要在涉水较深道路行走,在积水中不易辨别情况,当窨井的井盖子丢失或应急打开排水时,一旦贸然踏入,会危及人身安全。
★要注意街上电力设施,如有电线滑落,即刻远离、绕行,避免发生触电伤害。
★发生雷雨大风时,要远离高大树木、老旧建筑物、工地围墙、广告牌等不牢靠的高大物体,不要在公园开阔广场使用手机和无线设备。
★雷电发生时,不宜敞开门窗、使用淋浴冲凉和触摸金属管道;不宜靠近建筑物的外墙和电器设备以及打电话、上网,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切断电源。
★暑假期间,要特别加强对孩子的溺水安全教育,牢记“六不”,即:不私自下河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人的陪伴下或者老师带领情况下下河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私自下水施救。
★雨天外出,建议市民选择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暴雨中步行
更要注意哪些事项?
★绝对避水:尽量避免涉水,尤其是水流湍急或积水深度不明(过膝盖风险骤增)处。
★智慧探路:可使用手机手电筒观察水面下情况(避免旋转涡流、浑浊冒泡处),或利用长棍探路。多人同行应用“前后抓牢”法。
★警惕新风险:注意路边共享单车、垃圾桶等可能被冲走或被带电水体接触的物体。小心路面塌陷(井盖移位)及城市改造工地附近区域。
开车遇到暴雨
应如何避险?
★出发前要提前通过气象预警和交通信息,判断暴雨强度及路段积水情况,避开低洼、涵洞等易涝区域,雨势过大时直接取消出行。同时全面检查车辆状态:雨刮器确保能快速扫清雨水,轮胎胎压和胎纹正常以保证抓地力,刹车系统灵敏可靠,近光灯、雾灯、双闪灯等能正常开启。
★在行驶中要全程保持低速(不超过40公里/小时),与前车拉开50米以上距离,避免急刹急转以防侧滑。灯光使用需规范:开近光灯+示廓灯提升可见性,能见度极低时加开雾灯和双闪,坚决不用远光灯(会被雨水反射影响视线)。遇到积水路段,先观察水深,超轮胎一半(约30厘米)绝不强行通过;必须通过时,挂低速挡匀速慢行,不换挡、不停车,防止熄火。
★若车辆在水中熄火,绝对不能重启发动机,立即开双闪示警,能推则推至安全处,同时呼叫救援。若车辆被淹且门窗无法打开,保持冷静,用安全锤、扳手等硬物猛击车窗边角破窗,迅速转移至高地等待救援,牢记“生命优先”,切勿因贪恋财物延误逃生时机。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解答来啦
问:我有台新能源汽车,想知道新能源车能涉水吗?如果开车遇到大雨,车在水中熄火了,该怎么办?
勿依赖“密封性”神话。虽然核心部件防水等级高,但泡水仍可能导致线束、控制器、空调压缩机等损坏。
断电操作。若预计水深可能超过安全值(通常30cm是警戒线),务必在安全前提下手动断开12V低压电池(小电瓶),进一步降低风险。
拖车原则。熄火或泡水后禁止自行移动,必须由专业拖车救援,避免损伤底盘和电池包结构。
问:如果车在水里熄火了,车门无法打开,如何逃生?
其次,利用车内工具,标配破窗器/安全锤优先使用。2024年起,国内多品牌新车已逐步标配破窗装置(通常在扶手箱或驾驶位门板储物格);如无标配,使用尖锐物品(如拔掉头枕,用金属杆)猛击车窗边缘,快速进行破窗。若配备天窗未被淹没,尽快打开天窗逃生。部分车辆(如SUV)后备箱内有紧急拉手可从内部打开后备箱(需熟悉位置)。
最后,建议日常在车内常备多功能应急安全锤,并定期熟悉自己车辆紧急逃生装置位置。
问: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常常看到洪涝、暴雨等被表述为“百年一遇”,但明明是“百年一遇”的事件,为何时常出现?
答:其实大家日常听到的“百年一遇”,并不是字面上理解的“一百年只发生一次”。生活中我们用这些词形容罕见现象,但在专业领域,它们是概率化的科学表述,而非绝对的时间周期。
“百年一遇”最初起源于水文学,是关于洪水重现期的一种解释方法,表达洪水有百分之一的发生概率。这种“N年一遇”的表达通常指统计上的回归周期,如降水的百年一遇,对应的可能是每小时200毫米的降水。可见,“百年一遇”其实是个概率术语,是为了表达发生概率很小的意思,也就是说,即使今年发生了,但在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明年、后年也可能再次发生,因为它本质是概率问题而非时间周期问题。
问:最近沈阳经常发布暴雨预警,但有时候雨下得不大,这是为什么?
答:第一,降雨范围与城市规模并不匹配。沈阳面积达上万平方千米,而很多引发暴雨的天气系统——尤其是局地对流性降水系统,影响范围可能仅有几十平方公里。当气象部门针对全市可能出现的暴雨风险发布预警时,若降雨仅覆盖部分区域,其他未被覆盖的区域自然会感觉雨不大。
第二,降雨存在阶段性变化。暴雨预警是对一段时间内累计降雨量的预报,我市的蓝色暴雨预警标准为12小时内降雨量达50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达30毫米,但一次降雨过程中,雨势会呈现时强时弱的特征,不同时段、不同地点的实际感受会存在差异。
第三,城市中的建筑分布、水体面积、地形起伏等下垫面条件各不相同,会改变局部气流运动和水汽分布。例如,城区热岛效应可强化局部空气对流运动,促使水汽在特定区域凝结增强。这些因素都会加剧“预报有雨但局部无雨”的现象。
问:开车时遇上瓢泼大雨,雨刷器都忙不过来,路也看不清。这时应该怎么办?